李小燕
[摘 要]班级文化具有教育、凝聚、激励、规范等作用,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班级文化;途径
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但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更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班级文化具有教育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因此,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都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怎样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一、重视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充分发动学生布置教室环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创造优美的班级环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感受美、欣赏美、维护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在美的环境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的道德美。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喜好,充分发动学生和家长,让他们参与设计和布置,通过班级环境创建,班级凝聚力很快增强了,师生关系很快变融洽了。班级环境,体现着班级的精神风貌。
(二)给每个学生机会,轮流主办黑板报。黑板报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眼睛”,它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应努力把黑板报办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墙报、黑板报应该开设与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有密切关联的栏目,如: “妙笔生辉”、“悟道分享”、 “才艺展示台”等,而出版黑板报,可采用轮流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表明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华,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创造能力。
二、强化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创建学生行为规范准则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离不开规范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尊重学生意见,符合学生实际,这样才能发挥正面的积极教育的效应。马卡连柯认为 “ 不应仅仅把纪律看成教育的手段”。制度既要约束学生,又要规范学生,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应发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主人意识,人人参与管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是班主任强加的,而是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如班委员会采取竞选产生,班规让学生讨论制订,大型集体活动学生自主组织,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日常事务。
(二)健全激励机制,个个争当先进。在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公平公正,更要有激励机制,以树立榜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如建立标兵栏,每周选一次文明标兵、学习标兵、卫生标兵,把这些选出的标兵的照片放在标兵栏内,以此来激励学生。
(三)完善学生品格,鼓励自我发展。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大,精力过剩,有各种欲望和需要,诸如自尊、自信、冒险、虚荣、反抗等等心理。如果受到压抑,得不到正常的满足,就会形成挫折感,甚至会产生一些偏轨行为。因此应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将学生引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培养竞争意识,促进自我约束。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式的新型学习方式,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影响、互相督促、相互教育,开展良性竞争,促使学生逐步由“他律”转变为“自律”,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营造班级精神文化,塑造学生美好灵魂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是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深层次内容。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应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一)培养凝聚力,树立荣誉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精神是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起来的,是反映全班学生价值观并被全体师生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它是班级管理和建设良好班风的内驱力和核心,是班级文化的灵魂,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班级精神首先要体现本班成员共同习惯、品质、能力、觉悟等特征,是班风建设的主要方向;其次,要有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起先锋和表率作用;再次要根据班级特点,概括出班级精神的特色,制定分级目标。一旦班级精神确立、深入人心,成为前进的精神动力,凝聚班内每个成员的力量,班集体建设目标也就能够达到。
(二)实践育人,活动聚力。通过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文体竞赛活动,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形成班级凝聚力。一般来说,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是运动会。充分挖掘每一成员的潜力,调动全班的积极性,参与到各种比赛中去,凝心聚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以及各种设计、表演、演讲、辩论大赛等活动。在各类活动中尽自己所能为班级争取荣誉。这些活动增进友谊,凝聚力量,愉悦身心,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以及归属感。
(三)培养责任感,树立诚信意识。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而关心他人可以从关心父母开始,例如母亲节,开展以“关爱母亲、为母亲做一件事”活动,使学生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班级、关心学校,进而关心国家。把学生真正培养成有开放头脑、宽阔视野、博大胸襟、平衡心态、高远志向,富有责任感的新一代。
建设班级精神文化还要注重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强化“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形成诚信者人人夸,不诚信者遭鄙视班级道德氛围,倡导人人讲诚信。
总之,重视班级文化建设,能够焕发在学生心灵的空间储藏着的大量的再生性资源——精神。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就像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