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超
摘 要:对外政策需要特别注重时机,特别是他国的重要选举时期,如政府选举和议会选举。由于一国选举会受他国对外政策的影响,因此在他国选举期,中国正确制定合理的对外经济政策,有助于提高中国影响,使他国选举结果尽可能地更加有利。中国应对各项涉外事务进行系统性地重新安排,将冲突与解决应与他国选举相联系,不应将其当成孤立的外交任务来完成。
关键词:选举周期;对外经济政策;选举外交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6-0274-02
一、导言
当前对选举与对外政策的研究多集中在选举改变执政力量从而影响该国的对外政策。国内曾较为关注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林宏宇,2006;张业亮,2007)。外交政策也会影响本国选举,为了选举而调整本国对外政策自然也是政治参与者们的关注点之一,例如美国总统在其第一届任期的第四年,出于连任的考虑,其对外政策会较多地关注选民反应,即对外政策具有选举周期特征(林宏宇,2006);在国际交往中,一国会通过某些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干预他国选举,其中以大国干预小国或主要国影响追随国为基本的表现形式。
在当前的这类国际游戏中,中国不可能完全恪守“独立自主”而无视其发生。尽管中国往往在这些事务当中充当调停者或“弃权者”角色,伴随着中国经济、政治等实力的复兴,中国对外政策不但可以对一些小国的选举产生明显影响(正如中国近些年已经在操作的),通过正确地分析形势、制定并运用合理政策,对于其他大国,中国也可以影响其选举,促使更利于我方的政治力量上台。对于快速崛起的中国,这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因此将这该内容作为分析核心。
二、他国选举期间中国对外经济政策选择
一般来说,对一国外交政策有重大影响的选举或换届主要指政府选举和议会选举。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国与国之间通过贸易、资本和人员流动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制定本国的经济政策以图对他国选举施以影响,这是一国通过对外政策影响他国选举的最为隐蔽的手段。
(一)贸易政策
在现代经济中,对外贸易对一国的产出、就业有重要影响。采取贸易政策来影响他国选举的逻辑是,假设他国总统计划连任,若这位总统是位温和的“鸽派”、并且我们也希望他连任,那么,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对该国的进口,助力该国出口行业以至整个经济,经济状况的向好必然伴随着就业和收入增加,这样该总统连任的可能性也会提高。但如果我们不希望这位总统连任,可以采取相反的措施,在选举期为该国经济“泼冷水”。
对于所执行的具体措施,包括:直接的贸易政策,如调整进出口政策、调整补贴与退税政策等;宏观需求管理政策,可以间接影响对外需求。
(二)金融政策
资本政策:中国金融领域长期存在较严重的管制,对外资尤其明显,虽然抑制资本大规模流动的冲击有利于维持经济稳定,但随着经济体的逐步成熟和对国际金融体系的不断融入,金融管制的必要性日益下降,而弊端则在不断上升。但是综合来看,逐步开放资本账户是一国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妥善地利用这一趋势,选择合适的时机来放宽资本账户,这里所谓的时机,一方面要考虑国内经济状况,另一方面则要考虑的主旨——他国选举周期。以美国为例,金融资本运作的大本营在华尔街,而华尔街对美国议会和政府都有莫大的影响,因此如何通过资本账户政策借华尔街等利益集团的渠道来影响美国议会和总统选举,则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对他国政府债务的政策:近些年,中国经历了持续的“双顺差”,由于中国实行汇率管制,中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大量的外汇储备使中国拥有更多工具可以用来影响他国政治和经济,欧洲债务危机暴发以来,中国的这一工具变得更加重要,手握大量外汇储备的中国无疑成为债务危机国家竞相争取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掌握了巨大的主动权。援助他国,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友好或搞好两国关系,更是为了抑制该国反华力量、扶持亲华力量。
(三)汇率政策
最近几年,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外经济争端的核心之一。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后,人民币一度再次盯住美元,但是2012年5—9月,人民币在波动中贬值约1.3%。8月底,美国各党已确定候选人,共和党候选人米特·罗姆尼在竞选中大打中国牌,不断攻击人民币汇率问题,并扬言其“当选总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可以预见,若罗姆尼当选总统,即便仅仅是为了向公众兑现其竞选承诺,他也一定会在汇率问题上跟中国过不去,中国在汇率方面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近些年偏保守的共和党对华政策一直较为强硬,这当然不对中国口味。从10月10日至11月14日,人民币快速升值约0.9%,但为时已晚,中国的汇率政策已经为罗姆尼打中国牌提供了足够口实。分析此例,可以认为,即便中国在10月份注意到了汇率问题的重要性,但综合之前几个月的小幅贬值,可见确定中国未能及时运用汇率这一政策工具来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综合来讲,奥巴马连任总统对中国是较为有利的,但是在其竞选过程中,中国未能提前布局,在关键时刻非常遗憾地将人民币贬值,而贬值期持续近四个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典型的政策失误。
(四)知识产权政策
在知识产权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与中国长期存在激烈矛盾。在20世纪90年代,曾因知识产权问题而出现了两次较严重的危机。当时,中国国内盗版现象猖獗,翻录的光盘和软件不但充斥国内市场,还销售到东南亚国家。美国政府指责中国政府纵容对其知识产权的侵害,决定如果中国不采取措施保护其知识产权,将对中国进行贸易报复,从而迫使中国采取行动,打击盗版,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焦力军,2007)。但即便在今天,知识产权争端依然存在,一些欧洲委员会和美国议员仍然以知识产权为工作重点,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长期来看,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是经济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中国政府不应在此问题上过于强硬,但是,在具体政策出台时机上,需要做具体设计,应该将这类政策与国际争端、他国舆论和选举相联系。
(五)投资、对外援助等其他政策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走出去”日益重要,近些年中国企业在世界其他国家展开投资,而投资在短期能增加总需求,在长期能增加产出和就业,因此中国的投资对于一些小国或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非常重要,从而投资也具有影响这些国家政治运行的能力,特别是对非洲,中国的投资、援助以及贷款都会对执政党的执政命运的发挥影响,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这些政策工具。
除经济政策外,还可以综合外交政策、军事安全政策、意识形态政策等,在此不做详述。
三、结论与建议
一国的对外政策会对他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在他国的选举期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当把他国选举期视为外交敏感期。针对他国选举,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某些存在时滞的政策,有必要提前准备。对外政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外交部门不应当将外交当成孤立的任务来完成,而应该从更宏观的角度成体系地考虑政策影响,把握时机,注重灵活性,增强对外政策的效果,这是核心主旨。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即使中国在原则上依然坚持对外五项原则,但在实际上可以逐步突破不干预原则的束缚,参与国际重大政治、军事争端。随着中国经济、政治以及军事大国地位的不断强化,我们必须要改变不干预主义,而当前我们要做的是从事实上突破不干预主义。大国外交需要极高的灵活性。在对外关系中,白脸、黑脸要同时存在,合理驾驭国内、党内正反两种力量,既给外国的外交官们留下争取空间,同时也增强自身政策的灵活性。外交中,应放弃“步调一致”的传统做法,重视人大的外交职能,增强人大否决权,可以出现人大否决政府条约的现象。增强他国与中国外交的不确定性,在经济学中,若期望的目标不变,不确定性越大,付出将会越多,在一定条件下,这将有利于我方。
大国外交应提高包容性,不能锱铢必较。例如,外国政府发布PM2.5,中国外交部也对此表示不满,一时间几乎成了外交争端,这种过于敏感的外交心态,是狭隘和不自信的表现。对于一些争端,中国的宣传部门不要刻意丑化外方,应该就事论事、多一些换位思考,我们应该消除那种长期受侵略、受压迫的“弱国心理后遗症”,形成真正的成熟大国气质。
参考文献:
[1] 焦力军.互动与博弈——中美政治与经济互动分析[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2] 林宏宇.试论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1952—2004)[J].国际论坛,2006,(3).
[3] 林宏宇.2006年中期选举对美国外交内政的影响[J].国际关系研究,2006,(11).
[4] 张业亮.美国2006 年中期选举及其对美内政外交的影响[J].美国研究,2007,(1).
[责任编辑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