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箐口旅游发展对哈尼族服饰的影响

2015-01-21 21:01:41殷群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6期

殷群

摘 要:针对红河箐口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红河箐口传统哈尼族服饰的特点,红河箐口旅游发展对哈尼族服饰影响的表现,提出了通过构建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促进对哈尼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对策。

关键词:红河箐口;哈尼族服饰;旅游影响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6-0263-03

红河元阳哈尼梯田主要集中在坝达、老虎嘴和多依树三大景区。箐口村位于坝达景区,它与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共有大约14 000多亩的梯田,景观神奇壮丽。2000年以前,元阳梯田还不被世人认知时,这里交通闭塞,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哈尼族生活方式。2002年,当地政府将箐口村打造哈尼民俗文化村,并与世博公司签订了五十年的旅游发展计划,进一步发展了箐口村及周边的旅游。2013年6月,在第三十七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箐口哈尼民俗村位于元阳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距老县城(新街镇)8公里,“森林、水系、山寨、梯田”四素同构完整的生态系统共同滋养了这里优美、健康的自然环境,滋养了丰富多彩的哈尼族服饰文化。

一、红河箐口旅游发展现状

(一)旅游发展对箐口带来的经济影响显著

2000年,元阳县政府先后投资200万元建设箐口哈尼民俗村的旅游基础设施,铺设石板路,修建寨神林、水碓房 、水磨房、水碾房、小桥、图腾柱等,对哈尼族蘑菇房进行重新改造,并根据村民家离道路的远近由政府补贴费用,近的补贴5 000元、相对远的补贴8 000元,获得了当地村民的赞许。从2004年开始,为了保持村内的旅游环境清洁,村委会把全村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打扫一个月,通过当地村民参与旅游管理和发展的方式,合理利用了村民的空闲时间,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为了延长游客在箐口的停留时间,箐口村组织了村文艺队,由本村妇女利用晚上空闲时间排练,旅游旺季或应政府要求时参加演出,演员平时可以忙自己的农活。在不影响家庭主要劳动的前提下,既丰富了妇女的日常生活,还提高了妇女在家庭里的地位。许多村民参与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年轻人在世博公司从事旅游服务业,在村里开设农家乐,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方式开始转变,村民的经济收入逐年增加。

(二)旅游资源的整合度低

箐口村的旅游资源主要是哈尼族的民俗文化、梯田二个部分,由于地处偏僻,现还保持着哈尼族的典型房屋建筑——蘑菇房。箐口的资源价值禀赋较高,旅游发展基础薄弱,箐口村与周边村落的旅游发展呈现独立性,资源共享性较弱。如各村都有长街宴,但由于举办时间不一致,降低了景区内游客的共享和互送,难以形成口碑效应。缺少完整的旅游线路规划设计,文艺队只为本村表演,很多如宗教舞蹈、特色栽秧歌、情歌、放牛歌、采菜歌、叶吹曲、竹曲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处于未开发状态,旅游者很难体验其文化魅力。现已开发的敬酒歌、棕扇舞、碗舞、乐舞等,由于没有统一的线路规划,旅游者即使到达箐口村,也不一定都可以参与,这大大降低了民俗文化与梯田文化互动的旅游资源品位。

(三)以观光旅游为主导

箐口民俗村近十四年来的旅游发展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旅游者参与体验的旅游项目较少,旅游购物店只有两家外地人开的银器店,住宿和餐饮环境条件比较差,由于缺少导游服务,购物、美食和住宿的吸引力,多数旅游者常常早上观云海、梯田、村庄之后匆忙离开,单一的观光游停留时间短、旅游体验层次单一等因素制约了当地的旅游发展。

(四)村民参与旅游服务的人数少

箐口村从2002年2月至今,根据旅游发展的需求,不断改进和设立了文艺队、陈列馆管理员,环境卫生检查员等。2008 年,云南世博控股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与元阳政府为共同发展元阳的旅游出资8 700万元,箐口村由世博公司管理之后,箐口村的旅游进入了企业化管理阶段。全村200多户人家,有4人参加文艺队,4人参加村委会,1人负责卫生管理,1人负责门票,两名领路人,开设有4家农家乐,1个商品店,社区参与旅游服务的比例较低,大多数年轻人都会选择自主外出打工,全村参与旅游服务的人数不到10%。

二、传统哈尼族服饰的特点

(一)传统哈尼族服饰体现了哈尼族的宗教信仰

万亩梯田是哈尼族勤劳、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的证明。哈尼族崇尚黑色,笃信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哈尼人的祖先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认为除了天上的日月星辰时时伴随着他们,大地万物也随着迁徙而变化。因此,在哈尼人的心灵里逐渐形成一个主宰万事万物、至高无上的天神形象,称为“摩咪始祖”。哈尼人认为“摩咪始祖”在抬头可见的天上,时时关注地上所有的人,掌握着万物命运,赐善良的人以幸福,降罪恶的人以灾难。所以哈尼服饰在黑色的底布上镶钉银泡花纹图案,代表黑色天幕上的日月星辰,显得华丽朴实。箐口哈尼族少女的鸡冠帽,就是用银泡装饰的,先用硬布剪成鸡冠帽形状,再用1 200多颗小银泡镶钉而成,它们代表了星星、月亮,是幸福、吉祥的象征。箐口小女孩带的帽子上一般会缝上方块圆形铜钱、姜、狗牙等作为饰物,哈尼人相信这样可以保护小孩远离鬼邪。

(二)传统的哈尼服饰可以识别着装人的地位和角色

服饰是人们的第一视点,箐口哈尼人过节日时,毕摩的服饰非常特别,在过祭龙时很容易进行身份识别。毕摩的服饰由土布黑色布料制成,毕摩头戴黑色包头,包头前面绣有彩色图案,腰寄花腰带,有别于其他村民的衣着。女装由头饰、短衣、裤子组成,平时的头发用方块巾包裹,遇到节日或要参加丧事时就会带上三角的帽子。日常生活中的男装是自制自染的青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和大裆裤,节日或参加丧事时配以包头。死者家属成员,需在出葬的倒数第二天,家族老人要带黑布的包头,年轻人和小孩要戴白色的包头,妇女需穿着“喷伙喷母”,打一把半开的伞,表达对死者的悼念。

(三)服饰的式样可以识别个体的年龄

哈尼族的服饰和其他民族的服饰一样,在不同的年龄段,服饰的式样搭配是不同的。5岁左右及以下的女孩一般都会带猫头鹰式帽,男童戴黑色土锅帽。12岁左右时女孩带黑色土布方块尾巴帽。结婚后,女性头上会绕上头发与毛线做成的假发一同编成发辫,外带三角帽,男的戴包头。中年以后的妇女一般都会穿上土布短卦,男的系花腰带。

三、箐口旅游发展对哈尼族服饰影响的表现

(一)服饰款式多样化

在箐口十多年来旅游发展的影响下,哈尼族服饰的款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硬土布变成了现在机制的滑布,大裤裆变成了小裤裆,大裤脚变成了小裤脚,日常着装的黑色短衣长袖和长裤变成各式及膝长裤配长衣、短袖短衣长裤,短袖短衣短裤。日常妇女着哈尼服饰,脚穿皮鞋,肩跨时尚挎包,男子里配一件白衬衫,款式多样化的哈尼服饰丰富了当地人的服饰文化,进一步体现其生活方式的潮流与时尚的同时也为旅游者带来了艺术化的审美感受,为旅游大众化语境下哈尼族服饰的现代化走向引发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二)服饰功能发生了变化

箐口村作为旅游景点以后,村民原有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被打破,旅游者到当地后所带来的文化与当地文化碰撞和融合。哈尼族服饰的实用功能逐渐向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转变。审美功能主要表现在颜色的搭配、布料的材质等主要吸引旅游者眼球的方面。娱乐功能主要表现在当地人在参与旅游服务以后,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特别是表演、逛街、探亲、访友、集会时都会穿上新衣。在箐口村口,出现了专门向旅游者租借哈尼族服饰的摊位,旅游者可以随意试穿拍照留念,合意的话也可以购买。

(三)服饰消费的文化附加值增加

箐口哈尼族服饰文化通过旅游发展以及旅游者对哈尼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迅速得到推广和传播,当地人感受到穿着哈尼族服饰的自豪感,意识到服饰要发展成产业才能更好地传播,哈尼族服饰的文化附加值进一步凸显。箐口旅游发展的外环境和当地人的认同共同为哈尼服饰文化向文化资本转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上箐口哈尼族的服饰相对于其他地方的哈尼族服饰式样简单大方,易于穿戴,红河州民族博物馆里收藏的很多哈尼族服饰都来自箐口,这既体现了箐口哈尼族服饰的收藏价值,也对哈尼族服饰文化起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宣传的作用。

(四)传统哈尼族服饰的制作手艺传承面临困难

传统的哈尼族服饰的布料主要以自制的土布为主,土布制作过程非常麻烦,通过洒空喔、洒空芯等程序,土布才能基本形成,然后再加上板蓝叶染色成靛蓝色,再用染色石粉染成黑色。这个技术,现在箐口20岁以下的女子基本上都不会了。传统上,女性是自家服饰制作的主要负责人,传统服饰的主要传承人都是女性。以前,箐口的哈尼女孩出嫁之前都要学会日常服饰的制作,体现女子的贤惠、聪明。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外出读书或工作,能穿本民族服饰的机会不多,加上村民参与当地旅游发展的人数较少,对于哈尼族服饰文化的保护意识较弱,导致传统哈尼族服饰的制作手艺制作和传承陷入困境。

(五)旅游发展促进了哈尼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

箐口村旅游发展以后,哈尼族服饰逐渐走向民间,镇里有几家酒店选择了哈尼族服饰作为工作服。路边,村头,不时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旅游者,身着哈尼族服饰,并购买民族挎包、配饰、布扎等手工艺品。随着旅游者的增多,对服饰的需求也随之增大,旅游者唤醒了当地人保护本民族传统服饰的文化自觉性。目前,箐口已有专门的哈尼族服饰制作商和供应商,通过机绣等现代化工艺手段、以及现代化管理运营手段加快了哈尼族服饰的生产、流通和营销的速度,比较迎合大众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哈尼服饰成为深受广大旅游者喜爱的旅游商品。

四、通过构建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促进哈尼族服饰保护和传承的对策

(一)增强箐口哈尼族保护本民族传统服饰的意识

箐口村现有4家农家乐,还没有完全选用哈尼族服饰作为工作服,应进一步挖掘哈尼族服饰的文化内涵,精心设计和制作专门用于旅游服务的哈尼族服饰,把旅游酒店和景区建成旅游者了解哈尼服饰文化的窗口、传播哈尼族服饰的阵地、箐口民俗文化风情旅游的名片。建议在箐口村从大门到村内的800米路旁设置哈尼服饰文化长廊,并有导游解说,让旅游者真正认识并了解哈尼族服饰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充分展现作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地和中国首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梯田文化景观,辅之以哈尼族服饰之后,所体现出来的哈尼梯田风情服装在人与自然、视觉和生态上的高度和谐的美。

(二)多措并举,加强哈尼族服饰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和创新

加强哈尼服饰设计人才、手工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通过建设哈尼族服饰传承基地、哈尼族服饰协会的形式,保护传统的哈尼服饰制作手艺传承人。加强哈尼服饰的创新设计,并进一步拓宽产品类别。如可以设计儿童款的哈尼服饰,生活装、休闲装等不同的款式,以及各类配饰等。利用世界自然遗产梯田的知名度,设计梯田文化与哈尼服饰文化相结合的工艺品。以及很多融入了哈尼服饰文化的穿的、戴的、用的、挂的各类旅游商品。创新营销理念,全面借助互联网、微信平台,线上线下创新传统销售渠道,借助云南“桥头堡”战略和旅游二次创业的优势,在保持传统哈尼族服饰基本要素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客源国旅游者的喜好,发展和创新哈尼族服饰文化产业。

(三)加强对箐口哈尼族历史和服饰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和研究

应加大对服饰文化研究经费的投入,使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箐口哈尼族服饰文化助推箐口旅游业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哈尼民俗风情观光参与体验游氛围。挖掘箐口哈尼服饰文化中的历史记忆,借助民族口述史、考古资料、汉文史籍及语言分析,既对箐口哈尼服饰中的传统要素进行多重考证,也要关注箐口哈尼服饰文化的各种原生形态和衍生形态的不同发展类型,以及受到旅游发展的熏陶,经过文化重组的哈尼族服饰文化类型。对于这些箐口哈尼族服饰文化不同类型的研究,需要我们既重视哈尼服饰文化发展的外部条件,也重视其内部因素,既看到传统的惯性,也注意到促成箐口哈尼服饰文化演变的多种内在的动力。

综上所述,箐口村旅游发展的同时,给哈尼族服饰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促进了哈尼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增强箐口哈尼族保护本民族传统服饰的意识、多措并举,加强哈尼族服饰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和创新、加大对服饰文化研究经费的投入,加强对哈尼族历史和哈尼服饰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有助于构建箐口良好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环境,促进哈尼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

[责任编辑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