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15-01-21 21:10李秀峰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开发区纺织产品

李秀峰

利津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02年6月,2006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35平方公里。2010年1月凤凰城街道成立并与开发区合署办公,总面积64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1.7万余人。经过十余年发展,目前区内共落户企业1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家。形成了以有机化工、纺织、装备制造、新能源、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为主导的工业经济框架,聚集了利华益集团、三阳纺织、山东龙翔实业有限公司、诚航新能源车辆、华津植物蛋白、旭瑞物流等一批代表性企业。2013年,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99亿元、利税63.4亿元、利润28.2亿元,分别增长25.8%、33.6%、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3亿元,增长27.8%;地方财政收入10126万元,增长31%。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利津县工业项目的主要集聚中心、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一、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

(一)化工产业。区内共有投产、在建各类化工企业25家,主要企业有利华益石化厂、多维化工、维远化工、法液空(东营)、腾辉化工、嘉禾甲基化工等,主要产品有成品油、化工材料、医药中间体等,原油综合加工能力达到1100万吨/年。

(二)纺织产业。区内共有投产、在建各类纺织服装企业7家,包括三阳纺织(下辖优仕富服装、恒丰线业)、泰山纺织、盛雅纺织、汇金化纤及东洲服饰等,主要产品有高档纱线、原布、服装和化纤等,总纺纱能力70万纱锭。

(三)装备制造产业。区内共有投产、在建各类装备制造企业18家,主要包括铁人抽油杆、大东联石油机械、龙翔压力容器、隆源橡胶输送带及诚达电器等公司,主要产品有油田钻采工具、仪器仪表等。

(四)新能源产业。区内共有投产、在建新能源类企业3家,分别是诚航新能源、奥博太阳能、圣博太阳能等公司,主要产品为新能源车辆及太阳能光热组件、光伏组件等。

(五)农产品加工业。区内共有投产、在建农产品加工类企业12家,主要包括华津植物蛋白、利富得食品、三和油脂、绿洲醇食品、天普阳光饲料等公司,主要从事棉籽深加工、果蔬深加工、畜禽深加工等。

(六)现代物流业。区内共有投产、在建现代物流类企业5家,分别是旭瑞物流、玖号农资物流、十分仓储物流、凤凰汽车及万相冷链物流等企业,主要从事农产品、农资、工业原料等方面运输。

(七)其他产业。区内具备一定规模的产业还有生物制药产业,有该类企业2家,分别是凤凰制药、信合生物制药;建材加工产业,有该类企业5家,包括磊泰建材、三木装饰、宏建钢构等;另有一部分包装类企业、房地产开发、服务类企业。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集聚程度较低。具体表现为:一是企业在空间布局较为分散。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许多企业在落地时遵循的仍然是“就地办厂”的布局原则,使企业在地理空间上处于离散状态。二是企业间产业关联度低。由于各企业间的专业协作差,无法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共均,造成部分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情况。三是各产业的产业链太短。区内各企业的产品基本都是处于产业链的中上游产品,终端产品少。

(二)产业发展的环境较差。一是政策环境不够宽松。企业在用地、融资等方面仍有不少问题,既制约企业进一步做大,又阻碍资本的再投入。二是中介机构等职能不全。区内企业虽然建立了企业商会,但各行业都没有自己的行业协会,开发区管委会难以起到中介机构的作用。三是中小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我县在包装、信息、融资等方面的服务企业数量还不都多,而且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三)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弱。一是龙头企业少。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资本薄弱、人才缺乏、经营粗放。二是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三是企业产品比较单一、档次低,抗风险能力较弱。四是产品结构不合理。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五是品牌意识不强。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三、产业发展思路建议

(一)充分发挥开发区载体作用。努力打造区内产业发展平台,着力推进“五个转变”:即加快实现从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技术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注重招商引资向更加注重优化创业环境、培育内生动力的发展模式转变;推动产业发展由规模小而分散向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集群发展转变,重点建设孕育自主创新力量的特色产业化基地,形成规模化、特色化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转变,形成规范高效、竞争有序、服务优良的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优越的创业环境、优化的发展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从注重引进来、面向国内市场为主向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转变。

(二)着力改善产业集群形成的环境。要加强宏观调控,强化政策干预力度,制止产业发展资源的进一步分散化趋势,以非均衡的市场化手段为主推动产业基地的形成与发展。通过筛选和规划,确定一批高成长性的项目,从资金、用地、政策和服务等多方面重点扶持,创造产业链上下配套的产业环境。

(三)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要鼓励大企业将关联的中小企业纳入整体发展体系中。大企业要对为其配套的小企业给予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网络等支持,使小企业在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竞争中得到稳定发展。石油化工业要依托利华益集团,大力发展化工产业集群,向下游产品延伸,建设有机化工产业基地。纺织业以三阳纺织为龙头,积极开发纺织后续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加快产业集群,建设“纺织工业园”,做大做强纺织产业。装备制造行业,以龙翔实业为等大企业为龙头,加强LNG产业园建设。

(四)加强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发展。要积极走出去,面向国内外招商引资,实现融资多元化,特别要利用好南方及沿海企业、转移上下游产业的机会,围绕主导产业,选好项目,“重拳”出击,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本地,形成区域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五)立足实际做好园区产业规划。规划是发展的龙头,没有与时俱进的规划,就不可能有产业的持续发展。要进行科学分析,正确把握开发区发展的比较优势,研究制定利津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方向,确定主导和特色产业的产业发展规划。

猜你喜欢
开发区纺织产品
澳洋纺织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开发区建设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