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权
[摘 要]朗读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的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语文课绝对不是一堂好课。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
[关键词]朗读教学;朗读方法
一、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对朗读教学重视不够。细心观察,如今的中学生并不是很喜欢语文这么学科,不少同学甚至老师都认为,“朗读”是小儿科,小学阶段要学字组词造句读读是必要的,到了中学阶段,要看的文章长了,要理解的内涵深了,朗读既费时又费力,这样阅读效率太低;更何况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师生的心态都渐趋功利,考什么学什么,既然朗读不考,那还学它做什么,不如多做点阅读题来得实惠。殊不知,朗读本是学习语言的第一环节。
(二)朗读教学指导方法不多。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什么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融“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地方,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是很高,唱读的现象比较严重,而教师范读的不够。小学阶段,由于缺少方法的指导,大多数学生并不懂得如何正确的发声、换气,不能灵活自如地处理声调的高低、停顿的长短、语气的轻重、语速的快慢等。到了中学阶段,接触的诗文情感丰富细腻,语言含蓄隽永,学生虽能意会但却不能用朗读去传达这种情味、韵味。
(三)朗读时间不够充分。当前,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占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朗朗书声在老师的一声令下骤然响起,不到1分钟,又在教师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四)朗读目的性不够明确。甲同学读了乙同学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老师读了学生们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五)朗读评价单一。课标中强调“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教师的评价语往往就是“读得真好”,“读的真流利”,“读得真有感情”。
出现上述种种现象,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对朗读教学不够重视,对其意义认识不够,被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为考试而学习"的功利心态比较严重,课堂教学时不讲究朗读的有效教学策略。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其乐于朗读。朗读既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一种美的创造,通过朗读可以激发美感,让人领悟和体验美感。好的朗读,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朗读者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
(二)精彩讲解,让学生理解性地朗读。朗读和讲解是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如果说讲解是要学生钻进文中进行分析,那么,朗读则是带领学生跃出纸外,加以综合;如果说讲解使人加深理解,那么,朗读则更能使人加强感受。讲解前的学生朗读,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理解的难点,确定教学的重点;讲解后的学生朗读,可以通过学生在朗读中对语音的高低强弱、语调的升降变化和速度快慢的把握,来检验教师讲解的效果和学生理解的程度、感情倾向和认识水平。寄寓在文中的某些细致的思想感情是要凭借朗读中语音的高低强弱、语调的升降变化和速度的快慢才能表达出来的。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发挥讲解之不能,补充讲解之不足,朗读千万弃之不得。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加大,这足见朗读的重要。朗读切不可被讲解代替,朗读的时候也不能囫囵吞枣,草草读完就收兵。
(三)把朗读作为一种课型,精心设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不仅仅把朗读训练看成是一个教学环节,还应看作是一种课型,其任务就是让学生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精妙之处。
设计朗读课型,应以训练朗读为要素。其中心视点应放在“教学思路”上。有了明晰的、科学的教学思路,就有了步骤清晰的课堂教学。有了创新的教学思路,就有了创新的课型设计。
(四)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朗读教学。对于朗读教学过程而言,以多媒体为主要依托的教育技术是提升教学,辅助教学,使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的重要手段。比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心灵的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心灵的艺术,它们是相通的,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我们在朗读教学中恰当合理地使用这些声光色影等综合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就会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我们在朗读教学中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营造气氛,就能唤起学生的想象,拨动学生的情感,从而使他们的朗读更具有表现力,也更能使学生享受到朗读的愉悦。
如在指导朗读《望庐山瀑布》时,我先请问同学观看庐山瀑布的影片,让学生形象感知瀑布壮丽景象,从瀑布跌入山谷发出的巨响中,感受到瀑布那“那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紧接着教师再播放韵律悦耳的。朗读录音去感染学生,为学生在朗读的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做示范。通过配乐录音示范,使学生很快明白第一句中的“生”字应读重,读慢,以突出香炉峰的烟雾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升腾的情景。第三句中“飞流直下”形容瀑布笔直而下,气势磅礴,因此读此句吐字要强劲、响亮,而“三千尺”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读的时候音可以适当拖长,以增强气势。第四句中“疑”是诗人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应该重读,以突出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在学生基本掌握读的技巧的基础上,接着再让他们跟录音试着读,孩子们很快就读了诗的韵味,读出了诗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受到了美熏陶。
(五)注重朗读的多元评价。评价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手段,也是朗读训练的重要环节。在朗读训练中,教师生动简明、赏识激励的多元评价是教师教学机智、口语技巧、教学智慧的全面展示,更是教师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这种评价可以不断调节朗读训练的动态过程,使其向预备的教学目标靠近,而且能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总之,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朗读水平,认真组织朗读教学,根据实际情况,讲究教学策略,使朗读教学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让朗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