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波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血液病科,吉林 长春 13021)
・临床交流・
中西医结合治疗育龄期女性缺铁性贫血的心得体会
高洪波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血液病科,吉林 长春 13021)
缺铁性贫血(IDA)是血液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这与月经失调、妊娠分娩、哺乳喂养、子宫肌瘤以及放置节育环等避孕措施密切相关,严重威胁着育龄期女性的健康和生活。本文在分析育龄期女性IDA病因病机的基础上,介绍了IDA的中医辨证论治、西医辅助治疗方法及中医调护等,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
缺铁性贫血;育龄期女性;中西医结合;心得体会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t anemia,IDA)是由于铁缺乏症、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所引起,是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相关缺铁异常、血红素合成异常为主要特点[1]。摄入不足、吸收障碍及丢失过多是导致IDA发生的三大病因,其发病人群主要是婴幼儿及育龄期女性,育龄期女性IDA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包括月经失调、妊娠分娩、哺乳喂养、子宫肌瘤以及放置节育环等避孕措施,相关报道显示,发展中国家育龄期女性IDA的发病率达40%~60%[2],严重威胁着育龄期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西医治疗IDA以补充铁剂、促进铁吸收为主,但疗效欠佳。中医药针对IDA采用辨证论治进行施治,疗效理想。现将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IDA的心得体会报道如下。
依据育龄期女性IDA的临床表现及特点,其可归属于中医学“虚劳”、“虚损”、“血虚”、“萎黄”、“黄肿”、“黄胖”等病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情志不遂,或饮食失宜,或劳累过度,或素体亏虚,导致月经失调,月经量多,日久导致铁丢失而发生贫血;或由于喂养过度、影响手术操作等,均可引起精血的匮乏;加之平素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化生不足,亦可加重贫血的病情,由此可见,月经量过多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原因,后天精微化生不足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2.1 心脾两虚证
证见面色晄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胸闷,活动、劳累后加重,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失眠或夜卧不安,双下肢无浮肿,小便正常,大便溏薄,舌质淡胖,可见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虚浮。治则:健脾养心,补血安神。方药: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炒白术25 g,潞党参20 g,炙黄芪20 g,柏子仁15 g,五味子5 g,山药30 g,当归15 g,茯神15 g,远志15 g,炒酸枣仁20 g,桂圆10 g,木香9 g,生姜3片,大枣5枚,甘草10 g。
2.2 气血不足证
证见面色萎黄或淡白,心悸气促,头晕,倦怠乏力,或伴低热,纳食不馨,夜眠欠佳,舌质淡,苔薄少,脉细弱。治则:益气养血。方药:八珍汤加味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2 g,当归15 g,白芍15 g,川芎10 g,潞党参20 g,炒白术20 g,茯苓15 g,炙黄芪20 g,山药30 g,阿胶5 g,神曲9 g,大枣5枚,甘草10 g。
2.3 肝肾阴虚证
证见面色萎黄,头晕、头痛,耳鸣,口干喜饮,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夜眠欠佳,纳食不馨,小便色黄,大便干,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细数。治则:滋补肾阴,养肝补血。方药:左归饮加减,药物组成:熟地黄25 g,生地黄15 g,枸杞子20 g,山药30 g,当归15 g,山茱萸15 g,茯苓15 g,牡丹皮10 g,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何首乌10 g,麦门冬10 g,甘草9 g。
2.4 脾肾阳虚证
证见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耳鸣,口淡不渴,形寒肢冷,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夜眠不安,纳食不馨,小便清长,尿频量多,大便稀溏,舌质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沉迟无力。治则:温补脾肾。方药:金匮肾气丸合附子理中丸加减,药物组成:制附子10 g,肉桂9 g,党参20 g,白术30 g,干姜7 g,山茱萸15 g,熟地黄15 g,牡丹皮10 g,山药20 g,茯苓15 g,菟丝子15 g,杜仲20 g,甘草9 g。
积极寻求导致妇科出血性疾病,并给予积极的治疗。补充铁剂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铁剂包括蔗糖铁、右旋糖酐铁、多糖铁、枸橼酸铁等,补充途径包括口服、肌注和静脉输液等,三种补充途径各有其优缺点,如口服方法具有服用方便、依从性好等优点,缺点是吸收率偏低,肌注的缺点是不良反应较多;索晓慧等通过研究后发现,静脉输注铁剂可以更快地改善育龄期女性的贫血程度并贮存铁,故而应作为首选的补铁治疗方法[3]。在补充铁剂的同时,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药物。如贫血程度较重者,应选择输注红细胞,尤其适用于大量持续性的失血、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者[4]。
在针对本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注意日常的中医调护,这是改善、治愈育龄期女性IDA的关键所在[5]。嘱患者注意避风寒,适寒暑,调节情志,劳逸结合,不可过度劳累,同时注意调整饮食,以营养均衡丰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尤其应多摄入含有铁元素的食物,如菠菜、紫菜、羊肉、动物肝脏、木耳、香菇等,亦可在食物中添加某些中药以促进生血,如黑芝麻、大枣、蜂蜜、桂圆、阿胶、山药、人参、灵芝等。
育龄期女性是IDA的高发人群,这与女性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单纯补充铁剂治疗IDA难以收到满意疗效。中医学依据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理论,在治疗IDA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笔者即以中医辨证分型为主,依据不同证型选择方药,在此基础上,配合西医辅助治疗,包括纠正病因、补充铁剂、输血等措施,以及日常中医调护方法,治疗IDA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所在,既可减少单纯西医治疗的副作用,又可标本兼顾,疗效巩固,远期疗效佳[6]。
综上所述,育龄期女性IDA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其最佳治疗方案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注意配合日常中医调护,可显著提高疗效,提高育龄期女性的生活质量,故值得推广。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71.
[2] 邵梦楠,陈巾宇,杨 青,等.长春市朝阳区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现况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30(6):932.
[3] 索晓慧,王 丽,董丽洁,等.3种途径补铁治疗育龄期妇女缺铁性贫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13,28(9):1000-1001.
[4] 刘开蕾,贾天华,刘 丽.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3):116.
[5] 姜 静,杨文华,王兴丽.杨文华教授单纯中药治疗缺铁性贫血2则[J].四川中医,2014,32(9):131.
[6] 张海芳,黄海春,宋 瑜.中西药联合治疗女性缺铁性贫血临床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3,31(3):34-35.
R556.3
B
ISSN.2095-6681.2015.07.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