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旭,陶华景
(1.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吉林 梅河口 135000;2.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儿科,吉林 长春 130021)
三参五味饮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孙晓旭1,陶华景2
(1.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吉林 梅河口 135000;2.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儿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观察三参五味饮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三参五味饮口服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三参五味饮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满意,故值得推广。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三参五味饮;疗效观察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心肌本身的炎症性病变,其发病原因较多,如过敏反应、理化因素、药物影响等,亦可因感染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蠕虫、原虫等导致[1],其中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且多发生于小儿,这与小儿脏腑功能未充,抵抗力较弱有关,且近年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如不能针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引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和生命[2]。近年来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中药三参五味饮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心医院儿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11.5岁,平均年龄(5.9±3.1)岁,病程7~30天,平均病程(14.5±6.3)天,心电图表现:ST段异常27例,心律失常18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3.5~12岁,平均年龄(6.0±2.9)岁,病程6~28天,平均病程(15.1±6.0)天,心电图表现:ST段异常26例,心律失常1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心电图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西医诊断标准[3]
①临床表现:心悸、心前区疼痛,头晕,呼吸困难,伴有乏力、水肿、腹泻等。②体征:心率过速,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舒张期奔马律,心脏扩大。③心电图:有2个或2个以上导联的ST段下移,超过0.05 mV,或ST段异常抬高,或见异常Q波。④血清酶检查: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CK-MB等。⑤病原学检查:病毒抗体阳性。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4]
气阴两虚型:心悸、气短,头晕,胸部憋闷,或见胸痛,乏力,汗出较多,重者可见四肢冷、晕厥等,舌质红,苔薄少,脉细弱而数。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注意卧床休息,摄入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药物包括病毒唑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三磷酸腺苷注射液等,亦可给予辅酶Q10及抗生素等治疗。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三参五味饮口服治疗,具体药物如下:太子参5~9 g,沙参9~12 g,丹参6~10 g,五味子6~10g,麦门冬10~15 g,黄芪9~20 g,连翘6~9 g,黄精9~12 g,甘松9~12 g,白芍9~15 g,炙甘草6~10 g。1剂/d,水煎取汁,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及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判定标准[5]
①痊愈:心悸、胸闷、胸痛、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体征均完全消失,心电图结果显示恢复至正常,病毒抗体转为阴性。②显效:心悸、胸闷、胸痛、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或基本消失,心电图异常变化改善>75%,病毒抗体转阴,或为弱阳性。③有效:心悸、胸闷、胸痛、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心电图异常变化改善25%~75%,病毒抗体为弱阳性。④无效:症状、体征、心电图、病毒抗体等指标均无改善,甚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21例(46.67%),显效13例(28.89%),有效9例(20.00%),无效2例(4.44%),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痊愈8例(17.78%),显效12例(26.67%),有效15例(33.33%),无效10例(22.22%),总有效率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本病的发生是由感染病毒后而引起的心肌局部或弥漫性病变,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程长、易于复发等特点,病情日久可引起慢性的心肌病变[6],给患儿的成长和预后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胸痹”、“怔忡”等病证范畴,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小儿脏腑未充,形气未盛,易于受到外邪影响,热邪乘虚侵袭人体,内陷心包,热性可耗伤心气、心阴,致气阴两虚,心失所养而发为心悸。西医治疗本病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自拟三参五味饮一方,方中以太子参益气养阴生津、沙参养阴清热解毒、丹参活血化瘀通络,共为君药;五味子、麦门冬辅助君药增强养阴清热之功,又可敛汗,防止阴液进一步耗伤,黄芪、黄精增强扶正补虚、益气之力,四者共为臣药;连翘清热解毒,甘松理气止痛,白芍、炙甘草缓急止痛兼以养阴,四者共为佐药;炙甘草又可调和诸药,兼为使药。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小儿病毒心肌炎气阴两虚证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三参五味饮口服治疗,可迅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营养心肌、促进受损心肌的恢复,疗效理想,故值得推广。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44.
[2] 张 勇,孙灵丽,陈相健.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82-84.
[3] 欧阳春林.左卡尼汀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7):893.
[4] 李永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46(12):143-144.
[5] 杨烈利.稳心颗粒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20):4634.
[6] 朱小明.中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63例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1):99.
R259.221
B
ISSN.2095-6681.2015.07.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