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梅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山东 济南 250101)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孙秀梅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山东 济南 250101)
目的 调查分析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由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访谈式调查,在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整理的基础之上,了解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症状,并对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早醒症状的发生率为61.90%(39/63),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产生原因经调查,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构成比例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均是造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需要加强针对性的疾病护理,心理干预,通过改善环境,应用辅助睡眠方法的方式,提高护理干预的整体效果。
慢性心衰;睡眠障碍;原因;护理干预
睡眠障碍是一种普遍现象,多发于老年人。同时,有关数据中显示,对于慢性心衰患者而言,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普遍高于一般人群,且睡眠质量明显较低[1]。由于人的睡眠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体力、精神的恢复,因此不良的睡眠质量以及睡眠障碍的产生可能会导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进一步降低[2-3],对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有不良影响。为了降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就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4]。为调查分析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研究将我院所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障碍患者63例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具体数据整理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同时合并睡眠障碍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41例,女22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1.3±2.9)岁,慢性心衰病程在3~10年,平均病程(5.9±0.6)年,NYHA心功能分级方面,Ⅰ级38例,Ⅱ级20例,Ⅲ级5例。
1.2 方法
由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访谈式调查,在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整理的基础之上,了解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症状,并对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具体调查分析内容包括:(1)疾病因素,包括躯体症状、治疗时间、治疗仪器;(2)心理因素,包括活动受限、担心预后、焦虑不安;(3)环境因素,包括同室影响、环境改变、缺乏支持;(4)其他因素,包括夜尿次数,不良习惯,以及各类噪音。
1.3 统计学分析
研究相关数据资料录入SPSS 15.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调查分析,63例患者中,39例表现为早醒,11例表现为入睡困难,8例表现为夜醒,5例表现为醒后难以入睡。其中,早醒症状的发生率为61.90%(39/63),明显高于其他项目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障碍产生原因经调查,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构成比例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睡眠障碍产生原因调查结果
有关研究人员明确指出,满足患者的休息以及睡眠质量是护理工作的基础职责,也是必须完成的内容之一。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本次研究中展开对睡眠障碍产生原因的调查,数据显示: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构成比例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睡眠障碍的问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通过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针对以上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以达到提高患者增强睡眠质量的目的。具体护理措施为。
3.1 疾病护理
针对有呼吸困难,气喘不均症状的患者,及时通过氧气吸入治疗,同时遵医嘱使用血管扩张、利尿、以及强心类药物。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安排个体性的活动计划,为了活动与药物的协调,治疗应当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利尿剂等药物应当集中在7:00~14:00使用,尽可能的满足无干扰的夜间医疗护理措施。患者夜间睡眠状态下应当去除仪器对睡眠质量的干扰,通过介绍的方式加强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排解疑虑,睡眠时间段可关闭仪器工作声音,将报警音量调整至较低状态,血压测量间隔时间可视情况适当延长,以减少对患者睡眠的干扰。
3.2 心理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给予患者全面的心理支持,关心并安慰患者,向患者介绍疾病以及睡眠方面的知识,可以提供成功案例,增加患者自信心。有情绪波动以及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需要护理人员适当应用倾听技巧,帮助患者从正确的渠道来抒发心中情感,以降低焦虑症状的发生率。
3.3 环境护理
护理过程中需要帮助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考虑到慢性心衰患者血管硬化,循环较差,体温调节功能不足,因此睡眠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建议在病房环境控制中,将温度调至18~22℃,湿度调至50%~60%,同时保证室内通风,使空气更加的清新,并为患者提供舒适、高度适中的枕头,在睡眠时间关闭病房光照度较高的大灯,使用光线柔和的地脚灯,以促进患者睡眠。
3.4 辅助睡眠护理
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在入睡前半小时以热水泡脚,通过自行按摩涌泉穴的方式帮助自主神经的松弛,加速入睡。同时,在饮食方面需要做好调整,指导患者早晚饮用花生山药粥、百合银耳粥等,且晚餐摄入比例不宜过高,饮食习惯上应当以清淡少盐为主,禁饮刺激性饮料。
综上分析认为: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均是造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原因,需要加强针对性的疾病护理,心理干预,通过改善环境,应用辅助睡眠方法的方式,提高护理干预的整体效果。
[1] 李 艳,单 岩,张文萍,等.Roy适应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睡眠障碍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8):692-694.
[2] 朱彩力.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术后睡眠障碍原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2):174-175.
[3] 汪雪梅,陈艳芳,匡蕾蕾,等.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00-902.
[4] 肖丽萍,刘兰萍,吕少芸,等.影响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8):54-55.
R473.5
A
ISSN.2095-6681.2015.07.1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