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2015-01-21 13:24高洪波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血液病科吉林长春130012
关键词:血液病特发性紫癜

高洪波(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血液病科,吉林 长春 130012)

中西医结合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高洪波
(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血液病科,吉林 长春 13001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选择ITP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血液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五草地黄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79.4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ITP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阴虚内热证;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可称为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ATP),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结合而导致血小板的生存期变短和破坏过多[1]。西医治疗ITP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升高血小板数量、改善血小板功能及凝血为主[2],但疗效欠佳。中医治疗本病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常可收到较好的疗效。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可以发挥两种医学的优势,使疗效进一步提高。现将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ITP的临床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血液病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ITP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10例,女24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49.6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病程11.5个月;对照组男9例,女25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49.1岁,病程7个月~2.2年,平均病程11个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3]

①临床表现:可有前驱感染病史,畏寒,发热,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黏膜出血等。②理化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减少;彩超显示脾脏正常或见轻微增大;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存在成熟障碍。③需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可能。④同时需要具备下述表现中的1点:泼尼松治疗有效;脾切除治疗有效;血小板寿命缩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升高;人血小板相关补体3升高。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4]

阴虚血热证:口鼻出血、月经过多,色淡红或紫黯,自觉身热,面色潮红,(口干渴,心悸失眠,自汗、盗汗,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小便色黄,大便干,舌质红,可见瘀斑或瘀点,苔薄少,脉细数。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血液病常规治疗,给予强的松片剂25~30 mg/d,1次/d,口服,并按规律逐渐撤减药量;同时配合给予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1、酚磺乙胺等药物;必要时给予输注血小板或高剂量球蛋白等治疗。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五草生地饮治疗,具体如下:旱莲草15 g,茜草20 g,紫草15 g,仙鹤草20 g,生地黄30 g,女贞子20 g,枸杞15 g,玄参15 g,黄柏10 g,地榆炭20 g,赤芍15 g,甘草10 g。1剂/d,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口服。连续治疗8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5]

显效:出血症状及伴随症状消失或显著改善,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且维持3个月及以上。有效:出血症状及伴随症状均有所好转,血小板计数>50×109/L,或较治疗前升高30×109/L,且维持2个月及以上。进步:出血症状及伴随症状略有好转,血小板计数有所升高,但未达到良效标准,且维持2周及以上。无效:临床症状、血小板计数未见好转,或恶化。

2.2 治疗结果

观察组显效16例,良效11例,进步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显效9例,良效11例,进步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ITP属于“血证”、“紫斑症”等病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外感风热,或饮食不节,或情志过极等,加之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均可耗伤人体阴血,阴虚则生内热,致血液妄行,溢于脉外而发病。故在治疗上应以滋阴为主,辅以清热,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自拟中药五草生地饮方中,以旱莲草、女贞子、生地黄、枸杞等以滋补肾阴,以茜草、紫草、仙鹤草、玄参等以清虚热、凉血止血,地榆炭增强止血之力,黄柏增强清热之功,稍佐赤芍以活血化瘀,有利于去瘀血、生新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研究表明,紫草、生地黄、赤芍等药物具有良好的抑制抗体、延长血小板生存时间、抑制纤溶和止血作用。同时中药又可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提高综合疗效。

综上所述,ITP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血液病,在西医常规给予激素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内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小板数目,同时可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疗效明显提高,故值得推广。

[1] 薛 倩,姜智慧.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6):85-86.

[2] 刘晨光.张 娟.中西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23):38-39.

[3] 陈健一,孙雪梅,孔祥图,等.滋阴凉血合剂治疗阴虚血热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9):977-978.

[4] 李 艳,周韶虹,陈凯丹,等.宁血络片治疗阴虚血热证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J].环球中医药,2012,5(10):773.

[5] 郝洪波.益气摄血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3例[J].陕西中医,2012,33(11):1477.

R544.6

A

ISSN.2095-6681.2015.06.086.02

猜你喜欢
血液病特发性紫癜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过敏性紫癜的诱发因素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特发性腹痛一例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