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龙刚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刘龙刚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体制优势是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办学实力整体仍较薄弱,在国家相关政策倡导下向应用型院校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关键,可通过规避办学风险、提高科研竞争力、注入内部竞争机制、实现“弯道超车”及打造创新型民办高校等策略来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民办高等教育;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转型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整体办学实力仍较薄弱,如何向应用型院校转型,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民办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可从规避办学风险、提高科研竞争力、注入内部竞争机制、“弯道超车”转型发展以及打造创新型民办高校五个方面着手,提升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民办高校要规避办学风险,须树立生态办学理念、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和建立经营学校理念。
(一)树立生态办学理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树立生态文明的办学理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能有效地防范民办高校的办学风险,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健康有序发展。*张剑波:《民办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及其规避》,《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第8页。
1.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办学原则。民办高校要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导向,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民办教育作为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同时,紧密结合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规范办学行为,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强化民主管理,提高育人质量,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和谐校园。只有坚持办学公益性的原则,民办高校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民办高校管理者必须着眼于当前的机遇与长远利益,明确民办高校改革、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稳抓稳打,夯实办学基础,健康有序地扩大规模,普遍提升教师的产学研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提升民办高校的竞争力。
3.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民办高校管理者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关注教师的需求与发展,构筑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制度,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积极培育其科研能力,提升产学研结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
(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1.完善学校财务管理的自我平衡机制。民办高校要调控资金的筹集与运用,制定一套可行的负债经营的策略。要及时开展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以防高额举债经营,避免因大额结算资金沉淀而导致的财务冗余;要积极建立良好的财务信用并加以充分运用,利用票据贴现等融资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建立和完善学校自我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校科学决策支持平台系统。加强民办教育事业与金融市场的承载能力的研究,科学预测风险,强化内部管理机制,开源节流,避免因盲目投资而误入债务风险警戒区。创新财务管理手段,实现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与运行机制,不断强化自我约束机制。民办高校要与时俱进,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以及校园建设规划,提高绩效考核标准,规划实施落实到位、落实到人、责任到人。
(三)推行经营学校理念,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1.推行经营学校的营销理念,构建多元化市场营销机制。如何经营好学校是我国民办高校的首要工作。民办高校的经营理念是以市场运营机制为准则,自负盈亏,因此须积极开展战略营销,构建多元化的市场营销机制,注重办学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须预测市场需求,努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降低办学成本,及时防范与应对市场风险。
2.建立、优化民办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监控与评估管理体系。实践证明,规范和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着力打造学校品牌形象,求质量、保生源、重信誉是民办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民办高校是否有旺盛的生命力,取决于其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体系及评估体系的完善度,识别和规避质量风险的敏感度等。因此,民办高校质量目标管理应具体化,要采用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模式,并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以促进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校的基本职能。尤其是民办本科高校,学科建设必须紧密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职能,在学科建设中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新一轮的高等教育竞争中,民办高校应继续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水平,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学科建设方针,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科研服务能力,使科研竞争力有新的发展和新的突破。
(一)学科优势凸显人才培养模式特色
民办高校要结合自身特色,紧密结合国家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贸易等形势,努力彰显重点学科的研究优势,培育专业特色,把服务区域经济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形成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通过科研为创建人才培养特色、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广大教师可通过积极参加科研活动,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和特长,选取相关课程开展团队教学;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章节,由最擅长的教师进行讲授,结合行业企业师资,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使科研成果、学科前沿知识能较好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二)科研成果反哺师资队伍成长
1.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成长。民办高校可以依托学校科研资源,凝聚和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鼓励他们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材,融入课堂教学、学生毕业设计。可通过“学术沙龙”的形式与其他学科的师生进行交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鼓励教师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开展科学研究。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出校门,走进市场,主动参与企事业单位重大项目、重大课题研究工作,逐步做到“一人一企”和“一项一题”,即每位教师联系一个企业,确定一个为企业服务的项目,为企业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教师可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开展技术联合攻关、技术指导、咨询顾问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
(三)科研氛围培育学生创新能力
民办高校应特别重视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学术活动和科研,支持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及各种科技竞赛,定期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周或活动月,设立学生科研项目并给予经费资助。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到校进行科技讲座,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
(四)产学研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进行合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模式。为了使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学校可设立产学研合作教育部门,制定产学研合作教育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激励教师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全面提升,从而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机制,加快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2.联合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构建新型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民办高校要依托专业教师与区域企业开展各类科研合作,形成具有良好学术声誉的影响力。要加强与企业的互动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研究基地和科研平台。可通过跨国投资、经营研究基地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聚集社会资源,联合学术攻关,让学生参与到生产一线,切身体验社会和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计划,依照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制定培养方案,直接为企业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和“引擎”作用。产学研合作既能为专业人才培养创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软硬件条件,也能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民办高校,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才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
(一)将竞争机制注入内部机构中
良性竞争能拉开组织机构中各成员之间的差距,使组织成员自觉增加压力,变压力为动力,从而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良性竞争能凝聚组织成员,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锻炼他们的抗挫能力和抗压能力,打破无竞争或弱竞争的沉闷格局,促进成员努力创新,从而使组织永葆生机和活力。在高校内部管理中应秉承“公开、公正、平等、择优”的原则,通过良性竞争机制,在高校内部形成相匹配的人才优化选配机制,从而带动和促进高校的快速发展。
(二)将竞争机制注入教师群体中
教师拥有“铁饭碗”的观念源于传统的“职务终身制”,这导致一些教师处于消极怠工、论资排辈、不求上进的状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民办高校要积极引进竞争机制,坚定不移地全面实施人员聘任和高标准、严要求的竞争上岗机制,迫使那些不思进取的“保守派”教师产生强烈的危机意识,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学校活力,使高校具有核心竞争力。*潘留仙、陈文联:《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约束机制的构建》,《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第2期,第86页。
(三)将竞争机制注入学生管理中
传统的学生管理制度伸缩性较大,在实施过程中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情而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力。民办高校在面对兄弟院校和社会的双重竞争时,其学生也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激烈的竞争潮流中。因此,民办高校应积极应对市场机制带来的挑战,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理、高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努力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具备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竞争力。
城市转型能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而民办高校转型能促进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民办高校在“前有追兵、后有堵截”的艰难局势下,不得不抓住机遇,提高综合实力,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学会走羊肠小道,在地方高校“摸熟、吃透”转型战术前实现“弯道超车”。
(一)转变观念,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民办高校要正确认识并树立转型观念,使教职工以民办教育事业兴亡为己任,全身心投入到民办教育事业中去;学生乐意接受民办教育,以主人翁精神投入学习和实践。就民办高校而言,无论是人才培养规格还是教学科研管理,都要深入转型,注重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首位,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办出特色。就政府而言,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建立民办学校教师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从而保障民办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整合资源,构建市场反应机制
建立市场快速反应机制,抢占先机。在竞争激烈的民办教育发展状态下,需要整合优势资源,制定发展战略,建立快速反应的市场机制,确定核心价值、关键因素与优先领域,*李钊:市场风险防范:《当前民办高校发展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大学教育科学》2009年第2期,第14-15页。构建并实施行动体系,通过阶段性评估不断完善和升级转换,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发挥营销优势,战胜对手,占据战略高位,抢占先机。政府部门应给予政策扶持,逐步建立和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建立健全教育决策咨询研究机构、教育评估机构、教育考试机构及资格证书机构等。*金秋萍:《高水平民办高校的建设路径探析》,《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第5页。民办高校应积极拥护政府号召,积极开展自查自纠、自我完善,组织师生广泛参与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掌握市场规律和准则,拓宽渠道,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和需求。
(三)依托转型,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
1.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应该增加经费投入,鼓励教师转型,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一要制定与职称评定等有关的制度。自有教师通过培训和在岗学习取得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在职称评定时应给予加分优待政策。二要制定政策鼓励教师挂职锻炼。将挂职锻炼的时间折算成课时量,在职称评定时给予加分。将教师获得的职业资格认证和在行业从业的经历纳入职称评定考核指标。三要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力度,并把它纳入专业技术职务绩效考核规划。
2.拓宽“双师型”教师的引进空间。除了内部培育和优化高级职称、高级专业技术等级的“双师型”教师渠道,民办高校还要进一步扩充“双师型”教师来源,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促进教学改革,夯实实践教学环节,缩短教育与社会、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同时也要强化专业教师梯队建设,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结合,“引进来”与“先学后用”双管齐下,为创新“双师型”师资建设提供快捷键,也为提高民办高校整体师资队伍素质提供捷径。*李明清:《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12期,第10页。
3.构建校际间协作学习与交流平台。民办高校在转型过程中应运用网络技术平台,为师生搭建校政合作、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的校际间协作学习平台,搭建“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与培训考核基地,同时也为学生建立实训基地,构建学位教育、技能培训、高层次研究等“三位一体”的培训机制。通过实验室、社会实践和企业实践等,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强化与考核,使教师通过企业实践掌握新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利用企事业单位的优质资源,在企业中选聘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等,选派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到国内外名校进修深造、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帮助教师提升自身水平。
打造创新型民办高校,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创新包括师资队伍、招生与管理模式、就业服务模式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
(一)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关键,将直接决定高校可能到达的高度。*刘龙刚:《价值链视角下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评价》,《统计与决策》2011年第9期,第163页。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民办高校的基础建设。民办高校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可以通过广纳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建立优质人才资源库及创新师资队伍平台等途径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创新招生和学生管理模式
1.创新招生模式。民办高校可以通过与招生对象所在学校建立伙伴关系、制订优惠招生政策等形式招揽优质生源,确保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2.创新学生管理模式。民办高校要切实坚持以生为本,以“突出市场导向、突出核心能力、突出个性发展”为立足点,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进而形成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质量,最终提升民办高校服务社会的水平。
(三)创新就业服务模式
民办高校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应牢固树立“入口即出口”的意识,改革教育模式和课程设计,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改革传统教学内容与形式,利用慕课、微课等平台,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就业指导,强化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和校政合作,广开就业渠道,创新就业服务模式,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四)创新社会服务
民办高校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利用人力、技术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在政策法规、发展战略、管理咨询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社会服务职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责任编辑 毛红霞)
Strategies on Promot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of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LIU Longgang
(Hunan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Economics,Changsha,Hunan, 410205,China)
Institutional advantage i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t present,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China is still relatively weak, and are being transformed to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promoted by relevant national policies.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the key is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which can be achieved by means of risk avoidance,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in research, improving internal competition mechanism, implementing corner overtaking and creating innovative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so as to promote a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non-governmental higher education; non-governmental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core competitiveness; transformation
2015-05-12
湖南软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项目(2013ZK2025);湖南教育科学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基地课题(湘教科研通〔2013〕22号)
刘龙刚,男,湖南安乡人,硕士,副校长,研究方向:民办高等教育管理、民办高校竞争力。
10.3969/j.issn.1671-2714.2015.0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