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2015-01-21 11:28路洪艳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病毒学丙肝利巴韦

路洪艳

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路洪艳

目的 探讨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吉林省人民医院近两年收治的90例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 (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与参考组(利巴韦林)各4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时HCV-RNA阴转、ATL水平、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等进行观察,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CV-RNA阴转、ATL水平、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均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能够获得早期应答,对丙肝病毒复制进行抑制,同时安全性良好,可降低死亡率。

低剂量干扰素;利巴韦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全球范围内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且每年约300万新增病例,其中70%以上患者可出现慢性感染,而30%患者演变为肝细胞癌及肝硬化在内的进展性肝病,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1]。标准方案治疗的丙肝代偿期肝硬化,其中50%~90%患者可持续病毒学应答痊愈,从而减少肝衰竭的发生,实现患者康复,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01—2014-01收治的90例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男47例,女43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60.35±4.1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联合制订的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排除标准 自身免疫性肝病、严重肾功能障碍、严重心肺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同时检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及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肝功能失代偿或者已经出现肝功能失代偿症状及体征,如消化道出血、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肝性脑病患者;疑似或者已经确诊的肝癌患者;吸毒或者酗酒患者;对利巴韦林、干扰素或者其他研究成分过敏患者;妊娠期孕妇。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无法接受抗HCV病毒标准化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治疗时,根据患者个体化耐受程度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剂量上海罗氏公司生产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具体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及体质量等选择135~180 μg进行皮下注射,每7 d 1次,连续治疗48周。利巴韦林(生产公司:广东华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81106),600~1 000 mg/d,早晚各一次,连续治疗48周。患者PLT<3.0×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时,则达到减药标准,参考组仅采用利巴韦林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1.4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HCV-RNA阴转、ATL水平、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等,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的死亡率[2]。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CV-RNA阴转率、ATL复常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3.3%(42/45)、100%(45/45)、100%(45/45), 参 考 组 患 者 治 疗 后HCV-RNA阴转率、ATL复常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 别 为 77.8%(35/45)、80%(36/45)、77.8%(3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2例食欲下降、1例患者出现轻微皮疹现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参考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食欲下降、1例轻微皮疹、1例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随访期内未出现死亡患者,参考组随访期内出现6例死亡患者,死亡率为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丙型肝炎发病较为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部分患者疾病发现时,已经表现为肝硬化,治疗难度明显增加,进而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我国丙肝后肝硬化患者不断增加,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患者病情稳定,阻止或者延缓肝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治疗丙型肝炎代偿期肝硬化主要通过抗病毒等方法治疗,然而此类患者年龄多比较大,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代谢及内分泌紊乱等疾病;而在治疗期间,患者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可明显下降,甚至部分患者可出现溶血性贫血及骨髓抑制等,最终导致治疗的终止[3]。丙肝患者的治疗目标主要是对其体内HCV进行消除,从而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促进肝脏组织学的改善,组织肝衰竭、肝癌、肝硬化等疾病,进而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期[4]。传统临床在对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进行治疗时,多不提倡干扰素的使用,因此大剂量的干扰素可引起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进而导致患者的脾功能亢进,最终无法接受手术[5]。利巴韦林为合成核苷类药,能够对较多的RNA及DNA病毒产生抑制作用,在肝炎治疗中效果显著。本次研究中,观察组HCV-RNA阴转率、ATL复常率、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均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患者死亡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由此可知,低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临床效果显著,患者耐受性良好,同时能够降低死亡率,有着显著的使用价值。

[1]曹振环,柳雅立,郑艳红,等.不耐受标准治疗方案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低剂量干扰素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1):20-24.

[2]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委员会.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09,3(3):343-352.

[3]许敏,施海燕.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0,28(8):499-501.

[4]岳明强,钟森,陈婧,等.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4):799-801.

[5]吴瑞娟,谢慧丽.干扰素联合化疗与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5):430-431.

2014-07-25)

1005-619X(2015)01-0049-02

10.13517/j.cnki.ccm.2015.01.020

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猜你喜欢
病毒学丙肝利巴韦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病毒的基本性状一课的教学设计
病毒学研究性教学研究
78%的国人不知它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病毒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83例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及其分析
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