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中提取写作智慧

2015-01-20 01:16齐雅萍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教材教师教学

齐雅萍

(大连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师凡有指导必有示例,不靠多讲,恰当举例,足以启发而已。教学中,找到好的范例,作文教学就有了好的思路和方案,教学实施就游刃有余。”叶老的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有效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教材中提取写作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从而实现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一、从教材中提取写作素材

在日常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字词句章的同时,教师更应引导学生提取教材中的经典素材,并进行归类。

如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积累事实论据是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新旧教材中总结提炼名人事例,为各方面论点提供论据。如写以奋斗、追求为论题的文章,可以选用如下论据:《音乐巨人贝多芬》中,贝多芬用不懈的追求战胜耳疾和贫困,成为音乐巨人;《我的信念》中,居里夫人用近五十年时间致力于科学研究,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即使经受着失去丈夫的痛苦,也没有放弃对科学的追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闻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他用生命捍卫对正义的追求。另外,还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不慕荣利的陶渊明、忧国忧民的杜甫、安贫乐道的刘禹锡、忠诚爱国的文天祥、勤奋苦学的宋濂、无私奉献的邓稼先、治学严谨的藤野先生、教子有方的傅雷、热爱生命的海伦·凯勒,等等。这些名人的典型形象都以其各自的光辉,闪耀在我们的教材之中,等待着教师去提取。

二、从教材中提取写作技巧

就写作这门学问而言,它是有一定的技能可运用的,比如怎样拟题,怎样点题,怎样根据中心合理布局、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怎样描写人物、描写景物,等等。教师须把“课标”的总体要求化作若干个可操作的训练点,在实际教学中因“材”施教,统筹安排,逐一落实。

(一)从文章整体上提取构思手法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构思上很有特色。作者莫顿·亨特通过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件事写出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变小了。作者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这给我们的写作提了个醒:要善于从平凡事件中悟出道理。这种构思方法可以总结为一种写作模式:抒写个人人生经历+人生感悟。前后两部分相辅相成,前一部分个人经历的叙述给人以真实感,而后一部分的感悟却使文章立意高远,富有哲理。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作家宗璞从满树盛开、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写起,联想起紫藤萝曾经的花串稀零,由花及人,触发生命的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种构思方法也可以总结为一种写作模式:写景、状物+人生感悟(抒情、议理)。前后两部分亦相辅相成,前一部分景物的描写给人以美的震撼,而后一部分的感悟又使文章情真感深,耐人寻味。

还有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欲扬先抑,臧克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的夹叙夹议,《音乐巨人贝多芬》中的正侧结合法,刘禹锡《陋室铭》和周敦颐《爱莲说》的托物言志,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动静结合、虚实相映,鲁迅《故乡》中的对比手法,曹文轩《孤独之旅》中的景物烘托法,《心声》中的双线索互动法,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在情节设计上采用的出人意料法,余光中《乡愁》的重章叠唱法,等等。教师在进行这些经典篇章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赏,边读边悟,边悟边用,学生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加之适当的写作训练,定会获得阅读、写作的双丰收。

(二)从文章局部提取写作技巧

如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可以课内文章及教材推荐阅读的名著为范例,教授学生有关外貌描写的写作技巧。

例1:《音乐巨人贝多芬》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一个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理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颔,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本段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正面描写,用词精准:“愁苦”的脸、“凝重”的目光、“紧闭的嘴”都印证着贝多芬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然而,“深邃的眼睛”“不可逼视”的目光都在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同时还用客人神情和动作从侧面加以衬托。

例2:《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他(都德)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但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时调子有些像唱歌。

——本段白描勾勒,用笔简洁,勾画了都德睿智、活跃的外在形象特点。

例3:《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他的头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性格。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本段观察顺序由远及近,先总体勾勒身材,后局部描写面庞、头颅、头发、鼻子、胡须、眼睛,同时抓住“高高翘起的唇沟”的细节,最后写神态,突出了左拉朴实、固执、聪慧和坚强的性格特点。

例4:高尔基《童年》

她(外婆)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而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的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熊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可爱的动物。

——本段抓住外婆富有特点的眼睛侧重描绘,凸显她带给人的快乐、温暖,暗示她温和、善良的品格。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她比作大熊猫,形象地描摹她的轻快、勤劳与温柔的整体形象。

综合上述范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人物外貌描写的要求及方法:个性要明,情感要真;观察要细,描写要精。正面侧面,配合进行;白描细节,勾画有序;年龄要符,身份要合;巧用修辞,准确用词。

三、巧用教材,教表达技巧

在引领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精巧的语言训练点,进行适度的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语言积累。

如《羚羊木雕》这篇课文最富有特色的是“千姿百态”的“说”。余映潮老师就针对文章这一特色,进行了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表达技巧,总结出把对话描写中的“说”这个“内容”写好的6种方法:

其一,也是常用说法,直接说。如: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其二,对话中有时不用“说”这个词。如:“您已经给我了。”“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其三,对话有时用其他的“说”。如:“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其四,在“说”字之前加上“态度”。如:“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其五,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字前后加上“神情”。如:“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其六,带动作地“说”或以动作表示“说”。如: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上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

然后余老师又引领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结合指定的情境,进行“说”的片段写作训练。教者很好地挖掘并利用了课文的表达特色,对学生进行了积累与运用的扎实引导,如此长期训练下去,学生作文的语言怎能不生动?

总之,“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坚守“读写一体”的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认真解读教材内外经典篇章,提取其中的写作智慧,立足课堂,让教材这个“例子”在写作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教材教师教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最美教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