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东
(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 255067)
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有近3.5 亿慢性HBV 感染者,其中中国人占37%[1]。慢性HBV 的传染途径主要分为垂直传播(即母婴传播),及水平传播(即性传播和血液传播)[2]。在我国,HBV 感染主要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包括产程传播、宫内感染及分娩后与母亲亲密接触感染,其中宫内感染最常见,这也是新生儿出生后预防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宫内感染的发生率与母体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3]。核苷(酸)类似物替比夫定有强效抗病毒作用及良好的安全性,可阻断HBV 宫内感染,用于妊娠妇女。陈文等[4]的研究显示,妊娠后期服用替比夫定能显著降低新生儿HBV 感染率。为此,笔者观察了妊娠晚期服用替比夫定阻断HBV 宫内感染的效果及对病毒血清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收集2012 年2 月至2013 年2 月医院做产前检查并分娩的乙型肝炎病毒e 抗原(HBeAg)呈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妊娠患者及其新生儿的资料,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5]对其诊断筛选。纳入标准:妊娠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HBeAg 均为阳性,血清HBV DNA 不低于1 ×107copies/mL;妊娠患者受孕后均未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病毒药物。排除标准:妊娠期合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及弓形虫等病毒感染;B 超显示急性胎儿窘迫。共纳入105 例患者,根据患者使用替比夫定情况分为治疗组53 例和对照组52 例,治疗组患者在服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26.3±3.1)岁,平均孕周(30.2 ±1.1)周,平均孕次(1.3 ±0.8)次,平均产次(1.1±0.2)次,HBV DNA 定量平均(8.02 ±0.34)log10copies/mL,HBeAg 平均(1 322.88±311.23)S/C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3±14)U/L,总胆 红 素(10.33 ±4.23)μmol/L。对 照 组 患 者 平 均 年 龄(25.8 ±3.9)岁,平均孕周(30.5±1.4)周,平均孕次(1.2±0.6)次,平均产 次(1.1 ±0.5)次,HBV DNA 定 量 平 均(8.23 ±0.14)log10copies/mL,HBeAg 平均(1 412.88 ±303.23)S/C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8 ±11)U/L,总胆红素(10.43±3.93)μmol/L。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患者从受孕第28 周起开始口服替比夫定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28,规格为每片600 mg)600 mg/d,直至产后1 个月停药,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后还需继续服药;对照组患者不服用任何抗病毒药物。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 内及1 个月后均肌肉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四川远大蜀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93044,规格为每瓶100 U)200 U,出生当天及第1,6 个月各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商品名安在时,上海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162,规格为每支10 μg ∶0.5 mL)10 μg。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分娩前采集静脉血,检测肝功能及血清HBV DNA 水平。新生儿在出生后未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前及1,6 个月后采集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HBV 血清标志物。检测试剂盒购于北京万泰药业有限公司。
结果见表1 和表2。治疗组中,53 例新生儿出生时有6 例HBsAg 阳性,但HBV DNA 定量均为阴性,随访半年后6 例HBsAg阳性患儿全部转阴,宫内感染率为0;对照组中,52 例新生儿出生时有11 例HBsAg 阳性,且HBV DNA 定量检测有6 例同时阳性,随访半年后仍有8 例患儿HBsAg 为阳性,且HBV DNA 定量均为阳性,HBV 宫内感染率达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期间及产妇分娩前后均未发现有发热、皮疹及寒战等不良反应,均未发生肾功能损害。两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分别为(3.23 ±0.46)kg 和(3.43±0.13)kg,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中均未发现先天畸形。
据统计,我国目前育龄期妇女HBV 感染率高达8%[6]。虽然随着HBIg 及乙型肝炎疫苗的大范围使用,有约90%的HBV母婴垂直传播被阻断,但仍有约10%的新生儿由于宫内感染而导致阻断失败[7],因此更有效的阻断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研究显示,孕妇的HBV DNA 载量高低与宫内感染密切相关,故如何有效地降低母体内HBV DNA 水平是阻断宫内传播的关键[7]。
替比夫定是目前唯一获准上市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妊娠B级药物,是具有高度特异性抑制HBV 复制的新型左旋核苷酸类药物,对HBV DNA 聚合酶有特异性的抑制作用,但对人类DNA 聚合酶的活性却无影响[8]。张彦芳等[9]报道,替比夫定能有效降低妊娠期HBV 母婴传播的几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在服药至分娩前HBV DNA 及HBeAg 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05),而对照组患者分娩前HBV DNA 及HBeAg 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 >0.05);分娩前治疗组HBV DNA 及HBeAg 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 <0.05);治疗组53 例新生儿出生时有6 例HBsAg 阳性,但HBV DNA 定量均为阴性,随访半年后6 例HBsAg 阳性患儿全部转阴,宫内感染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P <0.05);治疗组婴儿HBsAb 阳性率为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9%(P <0.05)。Han 等[10]将雌雄大鼠全身暴露于剂量为14 倍人类治疗剂量,也未观察到对生育能力有影响的证据,表明替比夫定对胚胎及胎儿发育无不良反应。毒理学研究表明,替比夫定无致畸性、突变性、致癌性,且也无线粒体病毒性[1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分娩前HBV DNA 和HBeAg 水平比较
综上所述,替比夫定能显著降低妊娠母体的HBV DNA 水平及HBeAg 阳性率,且能有效阻断母婴传播,但由于本研究中样本量较少,替比夫定的安全性及耐受性等还需进一步研究。
[1] 戴泉力,张茂金. 浅谈乙肝的预防与基因工程乙肝疫苗[J]. 中国药业,2003,12(2):44.
[2] 姚光弼. 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研究近况[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2,21(6):370 -374.
[3] 张丽菊,王 玲. 替比夫定对妊娠后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7(8):561 -563.
[4] 陈 文,侯金林. 替比夫定和拉米夫定治疗E 抗原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经济学学评价[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9,17(8):569 -573.
[5] 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11.
[6] 韩国荣,江红秀,王根菊,等. 替比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其安全性[J].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3):201 -205.
[7] 孙校金,崔富强,龚晓红,等.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J]. 江苏预防科学,2011,22(5):66 -70.
[8] 金清龙,王 崇,闫红青,等.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拉米夫定及替比夫定对血清生化学和病毒学及肝脏组织学的影响[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4 069.
[9] 张彦芳,胡玉红. 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2(3):157 -159.
[10] Han GR,Cao MK,Zhao W,et al.A prospective and open-label study for the efficacy and satety of telbivudine in pregnancy for the prevention of perinat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J Hepatol,2011,55(6):1 215 -1 221.
[11] 胡玉红,易 为,刘 敏,等. 慢性乙型肝炎妇女全孕期应用替比夫定的安全性研究[J]. 中国传染病杂志,2014,32(5):285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