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血管成像在左心室室壁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5-01-19 07:04杨家虎丁辉刘铁
浙江医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室壁瘤下壁双源

杨家虎 丁辉 刘铁

双源CT血管成像在左心室室壁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杨家虎 丁辉 刘铁

左心室室壁瘤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易引起心力衰竭、心脏破裂等。利用临床影像学技术对左心室室壁瘤早期识别与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经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并诊断为左心室室壁瘤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双源CT血管成像在左心室室壁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7~71岁,平均62.56岁。30例患者均使用GE Vivid7超声心动图仪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飞利浦FD1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一般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前区不适等不同程度的冠心病症状。

1.2 方法 使用德国西门子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扫描仪行血管造影检查。检查前给患者留置静脉通道(选择上肢肘静脉)并做呼吸屏气训练,以免呼吸伪影影响图像质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心脏扫描模式,使用bolus tracking技术,将兴趣区设在主-肺动脉窗的主动脉区,当其CT值达100Hu时延迟7s触发扫描;扫描参数:准直0.6mm,螺距为0.25~0.3(根据患者心率调整),管电压120kV,管电流380~450mA,旋转时间0.33s/周,层厚0.6mm,间隔0.5mm;扫描范围为气管分叉至心底部;扫描时间7~13s。选择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370mg I/ml,总量65~80ml,流率为3.5~5ml/s,对比剂注射完成后同流率注入50ml 0.9%氯化钠溶液。

1.3 图像处理及分析 本组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均通过Syngo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处理,由2位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在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分析,共同评估有无左心室室壁瘤及其类型、位置、大小等。

2 结果

30例患者均清楚显示左心室室壁瘤的形态、大小及位置,并能显示冠状动脉分支的狭窄及阻塞程度,其中心尖部室壁瘤18例(图1),左心室前壁室壁瘤9例,下壁室壁瘤3例(图2)。结合动态心脏电影技术可以观察左心室室壁瘤的反常运动。

DSA左心室造影检查发现左心室室壁瘤患者30例,其中心尖部室壁瘤14例,心尖合并前壁或者下壁室壁瘤5例,左心室前壁室壁瘤8例,下壁或下后壁室壁瘤3例。

图1 左心室心尖部室壁瘤(a~c:VR、MPR及MIP显示左心室心尖部局部心肌变薄,瘤样膨出)

图2 左心室下前壁室壁瘤双源CT血管成像情况(a~c:VR、MPR及MIP显示左心室下前壁广泛心肌变薄、膨隆)

二维超声检查共发现左心室室壁瘤患者28例,其中心尖部室壁瘤14例,心尖合并前壁或者下壁室壁瘤5例,左心室前壁室壁瘤7例,下壁或下后壁室壁瘤2例。

3 讨论

左心室室壁瘤又称室壁膨胀瘤,是心肌梗死时病变坏死的心肌逐渐被纤维瘢痕组织所代替,局部收缩力下降或者丧失导致局部向外膨出呈囊袋状或不规则状,是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建的常见表现。因左侧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较高,容易引发由左前降支单支供血的心肌大面积梗死,约80%的室壁瘤发生在左心室心尖部或者前壁[1]。按照病理解剖可将左心室室壁瘤分为真性室壁瘤和假性室壁瘤:真性室壁瘤又分为解剖性真性室壁瘤及功能性真性室壁瘤,多位于心尖部和前壁,瘤颈与瘤体直径比>0.5;假性室壁瘤主要由血栓、包裹的心包膜、残存的心肌和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心外膜常与心包粘连,瘤颈较小。

临床影像学技术中,用来诊断左心室室壁瘤的金标准是选择性左心室造影,还可以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不仅可以显示左心室室壁瘤的部位、大小、局部室壁外形及异常运动,有无附壁血栓,还可以明确显示相应部位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阻塞程度。但此种检查为有创检查,风险、费用、对操作者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不能显示心室壁的病变,且只能提供二维图像,不能行多体位观察,对于后壁、侧壁及间隔部室壁瘤的观察相对临床外科手术发现为金标准的诊断仍有一定的差距。二维超声是以往应用较广泛的评估左心功能的技术,可以探测及半定量分析室壁瘤的大小、局部室壁反常运动的严重程度。但左心室形态并不规则,特别是心肌梗死的患者,由于左心室出现变形以及室壁瘤形成,按照几何学形态假设来计算左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的方法会有明显的误差,难以评估实际情况,且此种检查过于依赖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并缺乏可重复性。

双源CT血管成像采用快速容积扫描,获得的图像数据可进行VR、MIP、MPR等多种方式重建来满足诊断的需要。VR处理技术可以显示左心室室壁瘤的形态、位置、大小、瘤体的轮廓等,并清楚显示室壁瘤与其受累冠状动脉分支的位置关系。MPR及MIP处理技术可以通过对图像窗宽、窗位以及层厚等条件的调节,对冠状位、矢状位、任意角度的斜面重建及曲面重建来观看病变细节。电影技术可以利用0~100%整个心动周期的CT扫描数据将整个周期的心脏变化情况动态地反映出来,可直观动态观察室壁瘤的反常运动情况,较VR和MPR等静态图像更容易发现一些膨隆不明显或者无矛盾运动的小左心室室壁瘤。心功能软件后处理可以准确地测量左心室的容积并评估心功能,胡春峰[2]等与谢姿等[3]研究表明,双源CT已经成为目前无创性左心室功能检查最具价值的检查方法之一。

近年来,多层螺旋CT(MSCT)特别是64排螺旋CT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检查。与其它螺旋CT相比,双源CT可在不控制患者心率的情况下,根据心率自动调整螺距来完成对心脏冠状动脉的数据采集,受心率影像较小,具有较高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可用较小的辐射剂量完成对心脏的扫描[4-5]。双源CT血管造影不仅可清晰显示左心室室壁瘤的形态、位置等,还可以通过动态电影技术观察室壁的异常运动,能够快速、无创、准确地诊断左心室室壁瘤,保障了左心室室壁瘤的检出率,在左心室室壁瘤诊断方面优势明显,可作为临床怀疑左心室室壁瘤的重要检查手段,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候双双,姚克纯,吴迪,等.心肌声学造影评估左心室室壁瘤瘤壁血供的临床研究[J].中国超声学杂志,2008,24(10):902-904.

[2] 胡春峰,徐凯,袁莹莹,等.双源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及左心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8):1192-1196.

[3] 谢姿,杨荣骞,欧侠兴,等.双源CT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容积变化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29(8):1301-1304.

[4]Seon H J,Kim Y H,Choi S,et al.Complex coronary artery fistulas in adults:evaluation with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J].Int J Cardiovasc Imaging,2010,26(Suppl 2):261-271.

[5]Shriki J E,Shinbane J S,Rashid M A,et al.Identifying,characterizing,and classifying 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coronary arteries[J].Radiographics,2012,32(2):453-468.

2014-10-30)

(本文编辑:马雯娜)

310013杭州,浙江医院放射科

猜你喜欢
室壁瘤下壁双源
改进的双源蒸发模型潜在蒸发计算对比研究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瘤体大小对心功能影响及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超声诊断室壁瘤切除术后假性室壁瘤形成1例
心梗好了却经常胸闷,警惕室壁瘤
室壁瘤超声诊断标准?
体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的定位诊断价值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