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内部审计创新

2015-01-19 13:41成康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4年6期
关键词:独立性审计工作监督

成康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验看,内部审计作为实现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的发展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公司治理的优化也离不开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保障。

(一)内部审计是为企业科学经营管理而产生的

内部审计起源于受托责任关系,“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而审计是受托责任关系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即内部审计是经营管理实行分权制的产物,是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因此,内部审计是捍卫企业内控体系与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手段。

(二)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内部审计能够保证所有者与经营者权力的制衡,是提高公司治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有着紧密的联系,健全的公司治理是促使内部审计有效运行,保证内部审计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内部审计又反作用于公司治理结构,在公司治理中为管理层监督评价会计制度和其他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提供保证,成为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手段

内部审计不仅可以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保护股东或企业的利益,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还能够完善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使公司治理结构更趋合理。内部审计能够对公司治理行为的有效性起到质量上的保障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监督体系所无法替代的。

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主要作用

(一)内部审计是增加公司价值的重要载体

现代内部审计能够通过系统的和专业的方法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和预测,向公司的最高管理层提出有关的咨询建议和改进措施,从而增加公司价值。另一方面,由于在公司治理结构中有内部审计的存在,客观上会对组织内部的经营管理层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监督作用,使其不得不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成效,从而在客观上起到增加组织价值的目的。

(二)内部审计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形式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较多的缺陷,诸如股权过分集中,股东大会流于形式、国有股主体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内部监控机制失效、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资本市场不发达、经理人市场没有形成、外部审计不够规范以及会计管制弱化等问题。 建立以审计委员会为中心的内部审计机制,可以评价组织治理结构和政策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帮助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进行公司治理。内部审计还可以帮助促进完成其治理目标,促进治理结构各方持续和无障碍的交流。此外,内部审计还可以支持审计委员会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就审计委员会的章程、成员及成员的作用和责任、独立性、会议频率,与管理层、内部和外部审计师的关系,报告责任等对审计委员会进行评价。

(三)内部审计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手段

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公司治理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内部制度安排,内部审计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措施之一。由内部审计师对公司的会计报表进行相对独立的审计,既可以对管理层的会计信息编报权利进行约束,又可以缓解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明确各方责任,平衡和制约公司治理结构中各个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四)内部审计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要素

内部审计以内部控制为主线,通过对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和检查,发现组织内部控制的缺陷和漏洞,查找各种影响经营目标的风险,同时提出降低组织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加组织价值的建议。作为公司对权利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内在需求,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关键控制和程序进行监督是改善公司实务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保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三、公司治理架构下内部审计实现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更新内部审计理念

内部审计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各组成要素是为组织实现或达到其所设定目标所必须的条件,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与客观评价。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其他部分的主要力量,同时,内部审计工作还应在改进风险管理和完善治理结构等方面发挥审查、评价及促进作用。这就要求内部审计理念包括审计定位、审计战略、资源利用、审计工具、审计技术、工作方式、沟通渠道、团队建设等方面实现更新,要充分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诸多做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水平。

(二)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会计信息化的普及,内部审计应当从单纯的监督检查型向控制型转变,充分体现公司治理的目标。而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也应当是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全面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要求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必须从传统的“差错防弊”转向为公司内部的管理、决策和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审计范围也不应当仅仅局限于财务领域,而是要向内部控制评价、管理(经营)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合同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环境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战略管理审计、管理舞弊审计等领域拓展,开拓内部审计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三)改进内部审计的技术和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新型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出现,业务数据、业务流程更加复杂,审计的外延和内涵不断发展,现场审计手工操作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审计快节奏和高效率工作需求。应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条件,通过开发标准的审计软件系统,来监测、评价(包括利用统计抽样、数理统计、经济计量模型等量化分析评价方法)整个业务运营和管理环节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状况,找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通过制度和技术手段的结合,控制业务流程和各种风险,适时进行风险预警,提出控制风险的对策。

(四)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衡量内部审计是否独立的标准是内部审计活动的开展是否受到干扰。独立性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是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应有的特质之一,也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在要求。独立性的保证,首先要从组织设置和制度设计层面入手,保证内审部门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威性;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实行岗位轮换制,这样既有利于内审人员在全面地了解组织具体情况的基础上作出公正客观的职业判断,同时还能增加内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交流沟通,从而为内部审计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五)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更加激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除了精通财务会计知识外,还应当熟练应用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程序和技术,理解管理原则,深入领会会计学、经济学、商法、税收、金融、量化方法和信息技术。2006年2月,英国和爱尔兰内部审计师协会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除具备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外,还必须具备以下要件:第一,诚实、正直并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第二,有活力和灵感,胜任领导工作并能做好各个部门之间大使的作用;第三,人际关系沟通的专家,有助于解决组织的实际问题,并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问题;第四,能灵活的处理实际问题,并能提出组织所需的内部审计方法;第五,在组织文化上,对内审人员的要求也应该趋向多元化,以适应审计领域日益拓展的需要。

(六)完善内部审计的职业规范

审计署2003年3月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03年4月印发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及《内部审计具体准则》1-10号,此后协会又陆续发布了17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和两个实务公告。这些准则和规范的颁布与施行是完善与发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举措。当然,从内部审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这些规制还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尚需在实践中紧密结合内部审计未来发展变化情况,并充分借鉴国外先进或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制定出较为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通过具体规制强化内部审计的地位和责任,确保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最终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制度化、规范化、职业化及国际化。

(作者单位: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

猜你喜欢
独立性审计工作监督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有效策略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浅论我国非审计服务及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考虑误差非独立性的电力系统参数辨识估计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