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愉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015-01-17 10:19唐天英
艺术评鉴 2014年21期
关键词:激发兴趣

唐天英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大多活泼爱动,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及形象记忆力,接受新事物较快。但他们注意力不稳定,课堂上如果一味让他们唱和记,会影响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愉悦情境  激发兴趣  提高效果

音乐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课程,音乐旋律具有形象性、愉快性的特点,给人以听觉美的想象和陶冶,有利于人的身心的发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大多活泼爱动、好表现自己,形象思维及形象记忆性较强,接受新事物较快,但他们注意力不稳定,学习的持久性较差,上音乐课时如果一味让他们唱和记,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就会分散,影响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他们接受美育的熏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些特性,音乐教师应该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愉快教学,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一、律动进班多样化

学生律动进教室是许多老师都采用的一种方法,学生随乐曲旋律,按节拍做出不同的动作进教室,让音乐课一开始便有了浓浓的音乐氛围。但是,如果每节课教师总是播放同一首乐曲,学生总是做同样的动作,这种 “程式化”让律动在学生心中失去新鲜感,久而久之,引发学生惰性,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变形等问题,这样就失去了律动原有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律动的内容与方式,并做适时的调整、变换。

(一)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调整、变换。如:新生刚入学,教师要考虑到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低幼衔接问题,选择旋律简单、节奏鲜明的经典儿歌作为课前律动的音乐,设计易于学生表现的律动动作。这样适当的降低学习的难度,保护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待学生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随着年级的上升,教师在选曲、编排队形、设计动作时就可适当加大难度。

(二)根据课时的内容来调整、变换。如:所教学的歌曲是三拍子的,老师就可选择三拍子的乐曲作为律动音乐,让孩子通过律动感受三拍子的特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再如:教授抒情的歌曲时,可选择节奏舒缓的乐曲做律动音乐,让孩子的情绪、情感与教学内容相符合。

(三)根据学生特长调整、变换。如:可以选择舞蹈好的同学在前面领舞律动;也可以由几位节奏感较好的学生在同学们律动的时候进行打击乐伴奏;还可请钢琴好的同学现场弹奏律动曲。这样既给了学生展示的机会,又加强了律动的新颖性,增加了律动的吸引力, 打破了呆板的律动“程式”和“形式”,从而使律动进教室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营造了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节奏训练趣味化

我们常把节奏比作是音乐的骨架,学习音乐节奏是低年级音乐学习的基本内容,学生掌握了节奏后就能进一步更好地感受音乐。但是对抽象的节奏时值学生难以理解,节奏训练比较枯燥,教师要避免机械的节奏训练,应创造多样、有趣的节奏训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节奏训练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节奏源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节奏。为使学生理解掌握节奏,在节奏教学时,老师可把节奏训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节奏相联系。例如:把二分音符的节奏比做爷爷走路的节奏,小朋友拍击 “×-”节奏时,边拍边读“走唉”;把四分音符节奏比作爸爸走路的节奏,小朋友在拍打“××”节奏时,边拍击边读“走 走”;把八分音符节奏比做小朋友走路的节奏“跑跑 跑跑”等。这样把抽象的音符时值与形象的人物动作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然后让学生按不同的节奏走一走,跑一跑,把节奏的念读与体态动作有机结合起来,孩子们在充满了趣味的活动中体会、理解、掌握节奏。

(二)节奏训练与游戏活动相结合

节奏游戏是适合小学低年级节奏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把节奏训练寓于趣味游戏中,学生能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各种节奏。如:以上三中节奏的复习巩固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谁最像”的游戏方式,把学生分成三组来分别扮演“爷爷”、“爸爸”、“小朋友”,要求三组的同学在模仿“爷爷”、“爸爸”、“小朋友”走路的同时读节奏,然后互换角色,看谁读的准,模仿的像。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走走”、 “读读”,感受和掌握了三种节奏的基本特点。

教师还可通过节奏接龙、节奏创编、节奏律动等游戏形式进行节奏教学,让学生在这些好玩有趣的节奏游戏中获得准确而丰富的节奏知识,避免节奏训练的枯燥、单调、机械的弊端,实现节奏训练的趣味性和愉悦性。

三、新歌介绍形象化

好的导入方式是上好低年级唱歌课的前提。在新歌教学中,教师形象生动的介绍、范唱,能激起学生学唱新歌的强烈愿望。教师在教授歌曲时,要注意突出歌曲的音乐形象,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诱发孩子们学习新歌的兴趣,快乐的学习新歌。

(一)讲故事

如:新授《上学歌》时,老师讲述一个小朋友第一天上学的有趣故事,这样让学生感同身受,引起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为自豪的演唱《上学歌》做好情感酝酿。

(二)猜谜语

如:在导入新歌《小雨沙沙》时,教师先让学生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河里看不见”,学生通过猜谜语理解大雨、小雨的音乐形象,能用轻巧的声音模拟小雨,演唱《小雨沙沙》。

(三)做教具

如:学习《国旗国旗真美丽》一歌时,教师用一张红纸和学生一起制作国旗,在制作过程中教师介绍国旗的形象与象征的含义,然后再和孩子们一起饱含深情的学习这首歌曲,浓浓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四)创作歌词

如:《牧童谣》这首歌曲共有五段歌词,学生难于记忆。老师可在教唱第一段歌词后,向学生简单介绍牧童的生活,启发学生自编歌词。在学生尝试自编、自写、自唱的基础上,教师点评并出示课本里的多段歌词,这样一来,学生积极性高涨,很快理解并熟悉了歌词内容。

四、歌曲处理情境化

“乐为心声”,歌曲是情感的流露,因此,音乐教学要重视情感渗透,尤其是低年级歌曲的处理,主要着重于情感,以情带声,才能做到声情并茂。但低年级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较差,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加以启发引导,通过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如:歌曲《小鼓响咚咚》,很形象地刻画出小主人公快乐、富有爱心的音乐形象,两段歌曲在情感、力度、速度上有鲜明的对比。但是很多孩子理解不了歌曲的形象,更不能理解两段音乐情绪的变化,他们演唱歌曲第一段、第二段,情感、音量、速速都是一模一样的,歌声没有感情也不动听。怎样启发孩子的情感呢?一个老师引导的很成功——她在小鼓的鼓皮上用彩色粉笔画了一张笑脸,启发学生和小鼓亲切地谈话,你们告诉小鼓:妹妹已在小床上睡熟了,请小鼓别响了。通过这种情境化的处理,个个小朋友都试着在与小鼓说话,和小鼓商量,他们理解了歌曲要表达的情感,也会控制自己的音量轻轻的演唱歌曲第二段,感情亲切、逼真,表演得惟妙惟肖,体验到歌唱的快乐,受到音乐美的熏陶。

五、音乐欣赏活动化

通常音乐欣赏原是一种静态活动,需要欣赏人集中注意力倾听,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性,要让低年级学生安静地坐着欣赏一首乐曲或歌曲是很难办到的。因此教师要让欣赏课动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欣赏与感性的音乐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感悟、体验、理解、表现音乐。

(一)音乐欣赏角色表演

如:在《动物音乐比赛》一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当录音机放出某一动物音乐时,听出来的小朋友即随音乐出来表演动作,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在角色表演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说说“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引发学生讨论每种动物的音乐有什么特点,感悟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在好胜心、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比单一的听老师讲解效果好多了。

(二)音乐欣赏与游戏活动

如:在欣赏《小羊和狼》这首乐曲时,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小羊和小羊有什么性格特点,再仔细聆听音乐是怎样表现小羊和狼的,然后让学生编一个《小羊和狼》的小故事,最后让全班女孩扮演小羊,全班男孩扮演狼,把故事表演出来。学生在音乐声中听听、演演,兴趣盎然,在快乐的音乐游戏中感受音乐。

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也是情感陶冶的反映。创设愉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坚持音乐课的愉快教学,让学生在每一节音乐课中都能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在愉快氛围中提高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让音乐学习真正成为快乐学习。

猜你喜欢
激发兴趣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关注生活实践 优化作业设计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方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