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色星期天》翻版流传案例中的受众理论现象

2015-01-17 18:35周婷
艺术评鉴 2014年21期
关键词:心理效应流传

周婷

摘要:本文先简要地叙述了《黑色星期天》这首歌曲的背景,然后再通过受众理论中的子弹理论、认知不和谐理论、受众的心理效应这三个理论来阐释为什么《黑色星期天》的翻版会流传甚广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无论是何种类型的音乐,只要能够较好地运用各种音乐传播手段和理论都可以得到广泛的习唱和流传,甚至被传承下来。

关键词:《黑色星期天》  流传  受众理论  心理效应

《黑色星期天》原名《忧郁的星期天》是匈牙利人鲁兰斯·查理斯Seress(1899—1968)在失恋两周后一个下雨的星期天于巴黎写下的曲子,并希望以此挽回与女友洛伊娜的关系,但是遭到了拒绝,只留下一纸写着“黑色星期天”的纸片。他因《黑色星期天》而成名,但他由于心理压力太大,1968年在布达佩斯跳楼自杀。《黑色星期天》是音乐史上真正的“绝世”之作。它诞生于1932年的法国,可惜它在1945年失传了。而现在大家能听到的,都不是原版,原版为交响乐版本。随后一些唱片公司和歌手开始翻唱这首歌曲用来扩大知名度和增加唱片销售量。下面我们通过以下这些受众理论来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一、案例中的子弹理论

该理论以“刺激——反应”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认为传播是根据媒介控制者的意志,以强大的力量去形成舆论和信念、改变人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它们的行为。

当第一个因为听《黑色星期天》而自杀的人出现,警方经过彻底调查和推测,结果得出一个结论:他确实属于自杀,且这首《黑色星期天》是间接杀手。并警告人们不要去听这首乐曲。于是这件事就轰动了整个欧洲,英国广播公司BBC不得不对其进行禁播随后美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的电台也纷纷效仿BBC。多国的电台还召开了一个特别会议,决议是在欧美联合抵制《黑色星期天》。这就更进一步的证明了这首歌曲对听者具有极为消极的心理暗示。

二、案例中的认知不和谐理论

是指当受众处在某个剧烈变动的环境中,当事人又无力控制这种变动时,就会产生一种心理痛苦的不和谐反应。为了减轻这种痛苦,当事者自然会寻求那些能带来“精神愉悦”的消息,当做“社会支持”以减轻或消除自己内心的不和谐。除了试着去减轻不和谐,人们还积极的避免接触会增加心理不和谐的情景和信息。受众会避开与自己固有观点不和谐的信息骚扰,从而保证心理平衡和认知一贯性。

这首曲子的作者本人认为这首乐曲较于其他的音乐只是略显忧郁而已,可是当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这首曲子而失去生命,他自己也无力辩解。最终他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迫于社会大众的舆论,他被迫认同了这一观点并接受,这样才能使他心理压力得到解放。

三、案例中的受众的心理效应

当欧洲各国开始禁播此首曲子,并一再有警方确认确实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听完这首曲子,承受不了精神上的刺激时,实际上就是从反方面证明了这首曲子确实有“毁灭”的作用。同时当作者写下这首曲子时,当时欧洲有许多有名气的音乐家都去探望他,并有许多演奏家因为演奏这首曲子而不再演奏乐器,这对于那些不是特别了解音乐的普通大众来说,无疑更是证实了这首曲子的“消极”的一面。因为这些权威人士的举动,使得人们对这首曲子可以“毁灭”一切这一观点更加深信不疑。这就产生了威信效应。(威信效应:这是传播者个人或群体的威信、可信性对受众的心理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当受众把传播者或信息来源确定在高权威性、高可靠性的位置上时,这种认定就会转变为对信息内容的相信。)

许多人并没有听过这首曲子,但当大部分人都这么认为时他们也就理所当然的也是这么认为,并不对其做分析,而就认为事实就是这样,从而产生了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受传者在接受活动中将认知对象的某种印象,不加分析的扩展到其它方面去的倾向,从而得出全部好或全部坏的印象。)

当越来越多的人持有这样的观点时,后面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往往都是为了跟随所谓的时代潮流都接收了这个观点,这就是从众效应。(从众效应:指作为受众群体中的个体,在信息接受众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倾向。)

通过从以上的种种现象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唱片公司和演唱者正是利用这些音乐传播手段中受众理论,才获得了部分的成功。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传播理论和手段更好的将音乐传播广泛。

猜你喜欢
心理效应流传
经典“咏”流传
庄丽芬 让南音流传得更远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宫调声情说”流传考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从心理效应谈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改进
让政治课紧扣“心”弦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化解作文教学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