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

2015-01-17 08:17马竞鸿王玲
艺术评鉴 2014年24期
关键词:人格塑造音乐欣赏大学生

马竞鸿 王玲

摘要:尼采说:“没有音乐,生命是没有价值的。”李岚清同志也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音乐教育,那么它的整个国民教育是不完整的,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素質。”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统一,即个性与共性的统一。音乐教育从属于素质教育,因此,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音乐教育,缺少音乐教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纵览古今中外,许多专家的精辟论断,许多具有说服力的事实,都证明了音乐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和塑造人的品格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的是音乐欣赏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欣赏 人格塑造 大学生

一、音乐欣赏与人格塑造的关系

人格的形成和塑造与教育息息相关,作为艺术教育重要形式的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心灵所产生的净化、陶冶是其他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席勒说过,“美只是使人具有人性”。而蔡元培则进一步阐述,美育就是以真与善、自然规律与社会目的相统一的精神来培养人,它“使人生美化,使人的性灵寄托于美”,又使每个人“感到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在享受人生的乐趣,“知道了人生的可爱”的同时,又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从严格的生物学意义说,人需要美正如人的饮食需要钙一样,美有助于人变得更健康。”的确如此,音乐学习对每个学生的生活质量起着诸多重要作用。通过唱歌、演奏乐器、作曲,学生能创造性地表达自己。音乐的分析、评价和综合技能,能使学生在他们的音乐经验中认识和追求优异,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每个学生在音乐欣赏的学习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习惯,将会丰富他们今后的生活,对他们的人格塑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音乐欣赏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

音乐欣赏的社会意义在于通过聆听实现音乐审美信息在欣赏群体中的传递,然后,以音乐审美功能为基础,辐射到道德教化、性情陶冶及智力开发等其他社会功能上去,最后,在宏观上体现出提升和完善国民文化素质的社会意义,不断塑造更完美的人格。

(一)音乐欣赏对大学生的教化作用

古人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说明了音乐所具有的这一社会教化功能。自古以来,音乐就蕴含着一种无形的、强大的征服力,能深刻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举止,这远非言语、法制和武力等其他方式所能取代。音乐的教化功能是通过对人的意识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实现的,它并不直接改造社会现实,而是通过对人们的意识的教育和改造,进而改造社会现实本身。也就是说,音乐是先影响人们的意识而后影响实际社会生活。音乐有这样的社会功能,在很大程度是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活动来实现的,音乐欣赏体验成为影响和改变社会文化模式的重要途径。

音乐欣赏活动能起到教化大众的作用,原因在于音乐中含有文化模式,通过听众亲历的、难忘的聆听体验,特定的文化模式会渗透到听众的内心世界中,从而改变社会大众的行为和观念,达到人格情操的升华和心灵品格的净化。对于大学生而言也是如此,当他们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受其影响,也会受其而制约自己的行为,提升自己的同时起到塑造人格的作用。

(二)音乐欣赏可以塑造大学生的坚强品质

正是音乐欣赏中内含的文化模式,不断影响和改变着听众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准则等文化程序。这些文化模式表面上看是来自于作曲家在作品中对现实做出的感情、伦理、道德、政治等方面的评价,实际上却折射出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特别是社会价值观和文化取向,从大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如果大学生听到这些信息,就会不断受其影响和教化,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例如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个性十分突出,他直面人生、意志顽强,与耳疾斗争了近三十年,是一个战胜了人生厄运的强者。但在贝多芬的音乐中还反映出他所生活的社会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内涵,特别是当时的法国大革命时期,风起云涌的反封建斗争席卷欧洲,使贝多芬受到强烈震撼,导致他毕生坚定地追求民主、自由和人类共和、博爱的思想信念,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贝多芬的许多作品才会不断带给我们强烈的戏剧性对比、宏伟的史诗性、英雄性形象以及从黑暗通过斗争到光明的心理暗示。贝多芬音乐中的这些信息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大学生面对困难时不畏艰险,坚定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信念,同时还强化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共和思想。如对于一些大学生而言,他们难免在大学生活里感到迷惘和无助,甚至会在失败面前感到软弱和害怕,而这些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能够净化他们的心灵,并且能够指引学生找到出口,找到方向,可以说,有时候,音乐就是大学生的一盏指路明灯。

(三)音乐欣赏能够塑造大学生的团结合作和集体意识

瓦格纳有句名言:“音乐用理想的纽带把人类结合在一起”,正是指出了音乐对民众凝聚力的作用和意义,对于大学生而言,当他们欣赏到一些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音乐作品,会受到充分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强烈的、团结一致的为国家奋斗的精神。如中国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这是一曲表现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抵抗外来侵略者的优秀作品。作品以黄河为大背景,描绘了一幅幅中华民族抗日卫国的壮丽图景,具有雄浑的气魄和激动人心的感情力量。欣赏这样一首音乐作品,无疑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爱国意识薄弱的大学生,他们更需要欣赏这些音乐作品,以此来激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如,现在的大学生的集体意识都比较薄弱,他们大多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活动,而缺乏班级的集体意识,他们不重视班级活动甚至是抗拒集体活动,其实这是很不利于大学生积极性的发展的,因此在大学的音乐教育中,很有必要让他们多欣赏这些音乐作品,让他们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重要性。当然,除了中国的音乐作品外,法国的《马赛曲》、美国的《星条旗永远飘扬》等作品,也都同样能够起到唤醒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结意识,不断促进大学生的团结。

(四)音乐欣赏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个人修养

音乐欣赏的教化功能还常常反映在对人的修养方面的影响上。自古以来,聆听音乐就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的历史上,人们认为应当以“琴、棋、书、画”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修养,而以“琴”为象征的音乐被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人们在聆听美好音乐、进行音乐审美创造的同时,会因不断体验到音乐美的和谐感与恰到好处的分寸感,而促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更为合理、更加自然。对大学生而言,平时喜欢欣赏音乐的学生,他们更加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而有一些大学生,由于大学生活过于自由,這反而导致他们不懂得约束自己,甚至是放纵自己,因此,让他们多欣赏音乐作品时很有必要的。

此外,人们还会因欣赏到优秀艺术作品里表现的“真”——真情实感,而找到真正的自我,由此获得心灵的升华和净化,正如李斯特在《论肖邦》一书中写道的:“诗和艺术的天才在于用‘美之光来照射‘真……促使丑的心灵并为善良。”即通过美的音乐和美的教育,能够使大学生趋向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能以其自身独有的结构形式、优美的音响、动人的旋律和深刻的内涵,使大学生在对其欣赏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对音乐的欣赏体验,不仅能使大学生在情操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教育、道德上受到规范、心灵上受到启迪,还能进一步对整体大学生甚至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言行举止进行规范,从而使大学生的人格更加完善和完美。毫无疑问,对音乐艺术的欣赏和审美创造活动,在教化大学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音乐欣赏以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能让大学生在审美满足中得到多方面的精神提升,获得性情的陶冶和心灵的美化,最终培养出具有高尚品格的大学生群体。

参考文献:

[1]张媛.培养人文素质塑造完美人格一一高职高专音乐欣赏课对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2]李杨.《论音乐欣赏的价值及其美育功能》.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宋元元,纪尚革.《论音乐欣赏与培养大学生个性人格》.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9).

[4]王勤.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J].浙江大学学报1994,(04)

[5]罗北雁.大学生新型人格塑造与高校德育教学的改革[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7).

[6]杨华.高校德育工作应着眼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

[7]宋春丽.论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J].广西青午干部学院学报,2006,(16).

[8]龚佩玲.以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为教育目标的音乐鉴赏教学尝试[J].经营管理者,2009,(15).

[9]张又丹.大学音乐欣赏教育及其素质教育功能研究[J].北方音乐,2011,(01).

[10]朱婷,王容.音乐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用分析[J].教师,2010,(08).

猜你喜欢
人格塑造音乐欣赏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儒家君子人格的当代意义
不忘初心 幸福前行
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思想政治研究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分析
浅析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