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
摘要: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紧抓银行内控管理工作是预防恶性风险事件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是一个集合业务和规章制度、个人和全体员工相互交织的有机整体,对于实现银行的金融体制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承载外部监管风险和实现银行健康发展的重任下,实现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机制优化与创新则很有必要。
关键词: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创新机制
1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高负债经营的社会组织,内控工作一旦出现重大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股东的利益,并可能对自身的声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根据金融企业内控管理规范的要求,本文将从创新工作管理机制、严格工作监管机制、完善工作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入手,研究商业银行内控体制建设的优化措施与创新流程,以实现商业银行在新监管形势下的转型与发展。
2目前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内控管理机制建设落后于业务发展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机制是其内部管理的基础,但随着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展及业务创新的层出不穷,传统的内控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这不仅仅表现在管理制度的滞后,而且更严峻的问题是管理方式的落后已经难以承担起有效管理的职责。若不从机制上予以根本的改进与创新,内控管理恐将沦为空谈。
22 内控监管机制僵化导致内控管理流于形式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可不谓丰富,管理要求不可不谓严格,但各部位的风险隐患仍然不断显现。究其原因,管理方式的僵化难辞其咎。当业务的发展遭遇管理制度的掣肘时,管理部门往往并不积极重新评估流程、改进管理制度;经营者便只有想方设法绕开制度制约,或是制造程式上的合规来敷衍制度管理的要求。如此便不可避免地为风险的萌发创造了条件。
23 内控保障机制不完善造成各级机构管理效力不均衡
由于银行的内控体系是一个繁杂的综合管理体系,总、分、支行的管理能力与管理诉求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缺乏科学系统化的管理工具,纯粹依托管理人员的自觉与素质则必然导致各级管理机构、分支机构之间管理标准的不统一、管理效能的不均衡。
3创新工作管理机制
31 强化内控法律法规的体系化建设
在银行的内控制度中,法律法规纷繁复杂,监管制度经常变化。由于缺乏体系化的制度文库,经营管理过程中寻找最新的制度规定常常成为业务管理的难点问题。建立一个内容涵盖全面并及时保持更新的银行制度文库则成为内控制度系统化建设的基础与必由之路。某大银行在十多年前推出的“风险管理平台”工程就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可惜该项目夭折于高层领导的意外更迭之中。
商业银行有效的规章制度建设,是顺应业务创新速度的内控制度建设。首先,银行管理部门通过收集各项与银行业务相关的文件,以确立法律法规对银行新业务的要求,保障制度对业务的外在约束力。其次,在对标框架的建设上,通过基础业务对标、日常业务管控对标、业务开展前期中期后期的完成流程,实现内控管理在对标建设上的完成框架。最后,在商业银行各项标准的制定中,通过完善相关行业法规,按照假设的对标结构,实行管控和重点更新,实现商业银行对标的内化转向[1]。
32 创新制度管理手段,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传统的银行经营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的接受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在内控知识的学习上缺乏动力,因为对管理规定的不了解导致的违规风险往往来源于此。某银行深圳分行近年来推出电子手册项目,在内控制度的主动管理方式上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首先,分行完善电子制度文库,并为基层业务人员、管理人员配备平板电脑式的“电子手册”,专职制度管理人员及时维护电子文库并推送到各个平板电脑上。分行对电子手册的维护、使用人员的开机使用情况、手册学习情况进行持续的考核,效果显著。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银行内控管理的创新离不开对新技术的利用。
33 创新生产管理手段,将管理要求固化在业务流程之中
传统的银行风险管理以“人”的管理为主,今天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则强调“人机共管”。近几年来,很多商业银行都在实施营运结算业务的“前后台分离”项目,大部分银行在电子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便将业务管理的制度规定通过参数化的模块固化在电脑系统中。业务操作中人管理不到位的风险通过系统化管理从而有效地化解了。
4严格工作监管机制
41 拓宽问题发现渠道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特殊性。监管制度和评价是发现自身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这些方式毕竟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不能全面详实地反映商业银行运作的要求。因此,从银行管理者的角度上来看,加强董事会的调研工作,完善内部和外部的审计工作,是拓宽商业银行发现自身内控问题的新举措。在多样化问题发现渠道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沟通的顺畅和商业银行内外部建设的完善,并将其提升到商业银行完善自身管理的日程上来[2]。
42 监督评价和纠正机制的完善
根据问题出现的类型程度不同和严重程度的不同,进行问题的登记统计,分级分类评定管理,限定问题的整改时间和整改效果鉴定。通过问题的整改效果与单位经营绩效挂钩的方式,加强管理人员对问题的重视与改进力度。通过风险分类评级结果,可以集中管理资源,实现对关键风险部位的有效管理,提升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实效。
43 严格内控处罚制度
建立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通过行政和经济处理手段,建立起内控管理的权威性,从而有效调动内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内控评价结果与经营者的工作绩效、提拔晋升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经营人员对内控工作的重视度。
5完善工作保障机制
51 创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任何制度的有效运行都离不开人来完成,因此,在商业银行的内控体系管理中,必须要完善每一个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在经过自我和银行各项业务契合度的考量中,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在管理上、执行力度上、工作设计等各个方面,实现自我的审核,也为银行的内部管理提出合理建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自评的形式进行,在相关指标、等级考核、建议信息等的考量中,分部门、分科室、分个人地进行内控管理自评估,通过自我评价机制的系统化建设从而完善银行的内控文化建设。
52 完善内控评价体系
内控评价体系建设是近几年来在商业银行兴起的内控保障体系建设方式,商业银行内控自我评价系统中,必须要全面对各类内控指标进行综合考量。零售、公司类业务、授信业务、信用卡、投资银行业务,各类风险指标的设定与权重各不相同。指标既来源于外部监管要求,又要结合银行内部管理规定,不可以偏概全,但也要考虑管理支撑手段的有效性。基层机构的自评估与上级机构对其的评估相结合。针对具体执行者的执行情况,进行业务汇报、心得体会等的内控自省。通过银行管控重点的变化与调整,实现自我评价指标的维护和实施[3]。
53 强化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KG(01mm]
这些年一个很大的变化是,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内控风险管理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审计手段的创新,尤其是商业银行数据集中、“大数据”渐渐成型的今天,在此基础上设立的审计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挖掘出内部风险数据,迅速定位风险点,有效地揭示风险隐患。内部审计、会计事后稽核、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成为了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三把利刃”,有效地构建起银行的风险防控闸坝。[KG)]
6结语
随着金融改革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在向股份制的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不严息息相关。在这一前提下,实现商业银行内部管控工作的优化升级,对于提升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创新内控管理机制,严格内控工作机制、完善内控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机制的优化与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以供银行内部管理参考。
参考文献:
[1] [ZK#]蔡丽兰内部控制概念及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10,722):65-69
[2] 何芹内部控制评价的比较分析[J]社会科学,2011,602):14-18
[3] 焦敏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J]金融经济,2009,71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