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铁钢
中国人民银行盘锦市中心支行,辽宁 盘锦 124010)[JZ)][KH15/7]
摘要: 农村信用社特殊的经营对象和性质,决定了其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经营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在其内、外部管理和监控方面的要求就是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金融监管当局维护国家金融秩序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我国农村信用社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执行,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是农村信用社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的角度,对我国农村信用社完善内控机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一、引言
我国农村信用社在以往的经营和管理中,往往注重业务的发展,经营规模的扩大,市场份额的提高,而忽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各类违规案件不断发生,这与农村信用社自身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执行不力有直接关系。农村信用社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务之急,国内外金融实践表明,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已成为我国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农村信用社产权明晰,机制灵活,业务发展迅猛,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率较高,但也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风险防范能力较弱等问题。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农村信用社面临着竞争与发展等诸多问题,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在稳健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保持稳健,是我国农村信用社首要考虑的问题。我们必须抓紧有利时机,完善内部控制,练好内功,夯实好发展的基础,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内部控制的现状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可以看作是为了保证信用社内部按照规定的经营目标和工作程序,对各个部门、人员及其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相互制约,以预防风险,将各种风险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保证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全面实施一种内部管理系统工程。
(一)规章制度建设与执行方面
农村信用社能够做到“内控先行”,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逐步形成了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三大格局的内控体系。具有较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各项控制制度的实施提供了保障。从决策系统看,高级管理层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建立了办公会、信用审查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决策机构,制定了明确的议事规则,能够抓住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并及时做出决策。从执行系统看,各业务和职能部门的设置基本体现了责权分明,平衡制约的原则。从监督评价体系看,初步建立了较为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在日常监督中,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的检查来检验各项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在加强监督、防范风险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二)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方面
农村信用社的规模普遍不大,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各家农村信用社无不在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上下工夫,重点通过对资金、信贷、授权授信、会计财务、计算机、监督稽核等方面监督和管理,防范金融风险。
内部控制只是在促进农村信用社加强管理、防范风险等方面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农村信用社达到经营和管理的目标,农村信用社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加强内部控制,就能实现经营目标,不能把内部控制看成是一个“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三、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一)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不足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形成有效的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保证,但我国农村信用社仍然存在改造不彻底,股权结构不合理,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等问题。
1、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基本上由农村居民入股组成,股权不能流动或流动性相当差。因此,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投资者无法通过“用脚投票”来给经营者造成压力,进而降低其代理行为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此达到对农村信用社负责人的有效监管。
2、[JP2]农村信用社董事会缺乏产权约束,也缺乏保护股东权益的手段和内在动力。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中存在的产权不明晰,产权所有者对农村信用社经营者的控制、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负有资产经营责任的农村信用社决策者缺乏相应的约束,因而缺乏维护股东权益、关心农村信用社长期发展、健全内部控制的动力,因此,农村信用社经营者难以避免会出现“短期行为”,并为日后的经营危机埋下隐患。
3、我国农村信用社是在合作农村信用社基础上组建成立,组建农村信用社的目的之一主要是提高承受风险的能力,合作农村信用社等组建机构大多成立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遗留了大量的历史问题,改造不彻底,存在一定风险隐患,表现之一就是内控制度存在漏洞,有的地方政府把组建农村信用社作为化解金融风险的途径或方法,在未能真正达到标准的前提下而进行组建,由于先天基础不足,导致组建后的农村信用社内控存在问题而出现风险。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架构方面
1)从提高效率和压缩成本开支的角度出发,农村信用社普遍注意减少部门的设置,有的部门身兼数职,缺乏部门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
2)岗位责任制度执行不严。尽管部门岗位既有严格分工,又有明确职责,但由于农村信用社为压缩费用,大多减少人员编制,基本上是一岗一人,或多岗一人,人员不充足,岗位牵制与监督形如虚设。
3)内审部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在行使审计职能时,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缺少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领导者的内控意识和风险理念
我国农村信用社自成立起即是“自负盈亏”,因此受利益驱动更直接、更明显,在资金运用上更注重资产收益,追求高回报,在处理内部控制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平衡上,经营者不由自主地更多偏向了发展,而或多或少地忽视内控机制的建设。农村信用社的运作机制较为灵活,讲究办事效率,这是其充满竞争活力的体现,但在强化经营的同时,也出现了忽视内部管理,一些控制机制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约束和监控作用。
四)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建设方面
1、新业务制度规范滞后。有些新型业务已经开展,但制度尚未建立,而是以大量的行政命令来代替,行政命令与内控制度混淆不清的现象比较突出。
2、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订和修订缺乏统一管理,这些工作分散在各业务部门,制度的制订没有体现互相牵制的原则,甚至相互矛盾。各业务部门在制订相关规定时,往往对业务发展考虑的比较多,对业务的监管考虑的比较少。
3、农村信用社在业务发展中,人的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工作魄力的管理人员。农村信用社制定的制约监督规定的对象大多是业务人员,而对各级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对掌握一定决策的管理人员制约力不强。
4、内部控制缺乏全面性与审慎性,农村信用社有的制度缺乏全面性,对有些业务和机构存在盲点,缺乏系统性和配套业务操作程序,此外,以整体风险控制为目标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还处于软约束阶段,以具体风险评估及控制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管理监控、交易风险管理监控手段还很落后,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方法还不完善,对计算机风险系统也很薄弱,其业务操作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面临很大风险。
5、岗位责任不落实,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制订了一系列以岗位责任制度和授权授信为主要内容的各项管理制度,单从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来看,主要是执行不严格,形成了当前中国农村信用社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操作风险,这也是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
五)风险监测方面
1、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风险监督机制,没有健全规范化、科学化的风险监督体系。一是早期预测风险机制不健全,缺乏可行性评估的
[HJ17mm]
早期预测,不注意经常性的资料积累和信息收集工作,对市场状况影响因素和变动趋势预测不力,把握不准。二是中期监测风险机制软弱,没有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经营中期监测指标体系,缺乏对信息的全面收集、科学评价、客观处理和及时反馈。三是后期监测风险机制难以运行,对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缺乏成因的分析、教训的总结和措施的完善等后期风险反馈机制。
2、目前一些农村信用社的指标体系不完善,只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质量监控、财务指标分析等主要业务指标体系,其他内部控制方面的指标体系还是空白,一些风险分析也停留在定性上,缺乏定量的数字。
3、对风险的监控还基本上是一种以补救为主的事后控制,兼有部分以查处为主的事中控制,缺乏以预防为主的事前控制,即缺少真正的以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为参考指标的预警系统。
四、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措施
为切实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农村信用社必须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结合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建立和发展的要求,借鉴国际金融业内控惯例,采取一系列必要的措施,从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层次和各个环节完善内部控制。
(一)、完善农村信用社的公司治理结构
能否有效地控制、约束农村信用社法人经营者——主任的经营行为是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经营成败的关键问题,因此,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对负责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是构建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中心环节。建立和完善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结构,应当从落实出资人即股东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人员的最终控制和约束出发,以保证农村信用社能稳健经营,最终保证出资人的权益。
(二) 建立有利于内控机制运行的组织架构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组织结构,是指农村信用社内部各部门的构成状况、组合方式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协调机制。农村信用社内部组织结构合理与否,对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很大的制约作用。为确保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实施,形成运作有序的自我约束机制。
(三) 健全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
现代管理最显著的特征是法治而非人治,随着农村信用社业务和规模的扩大,必须要有缜密有效的内控制度,对权利要有制度化的制衡,业务处理要有合理的操作规程和相互制约的控制机制。
1、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健全规章制度,是农村信用社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一家农村信用社如果没有缜密有效的内控制度,对权力没有制度化的制衡,决策者没有明确的责任,业务处理没有合理的操作规程、相互制约的机制,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内容涉及面很广,因此,我国农村信用社应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并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作为经营管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常抓不懈。
2、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
在农村信用社建立和发展的初期,农村信用社的内部管理通常以制度建设为主,经过几年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的规章制度基本健全以后,内部管理重点应当逐步转向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的根本保证,而制度的严格执行则是农村信用社稳步发展的关键。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不仅要求设计一套良好的制度文本,更要求全体员工能严格贯彻执行。
四)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是农村信用社对其所建立实施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鉴别、测试和评价,以明确内部控制有效及适用的一种方法。我国农村信用社审计工作必须从对所有帐表资料进行全面审查的传统方式,发展到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测试和评价。审计人员对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的内容也应涉及到决策、执行及监督的全部方面。
五)建立风险监测机制[JP2]
在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中,风险与收益总是对称的,为了获得高收益,就必须承当高风险;降低风险,就必然会放弃部分的盈利目标。我国农村信用社加强内部控制要综合考虑风险控制目标和盈利目标,使之达到一种平衡;也就是说,在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构造金融风险监测系统,加强对自身所蕴含和面临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把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1、对自身蕴含风险的监测
农村信用社自身蕴含风险主要体现为流动性风险流动性危机)和资本风险资本受损)。 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对流动性风险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存贷款比率、法定准备金比率、拆入资金比例和拆出资金比例。
2、对信用风险的监测
农村信用社的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降低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资产主要为贷款和国债投资,其中贷款的信用风险最大,这类风险主要危及农村信用社贷款资产的安全,因此,农村信用社对自身信用资产的风险进行监测。
参考文献:
[1] [ZK#]王海智,马有信,编著金融风险典型案例评析与防范[J]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9月
[2] 李凤鸣,著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J]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3] 王洪章金融机构的内控状况及改进建议[J]中国金融,1998年第1期
[4] 张桥云中国银行业面对WTO冲击的错误观点评析和应对之策” [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5] 特约评论员:“国际银行业;谁主沉浮”,国际金融研究,200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