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旋律

2015-01-15 19:43童茂飞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审美趣味审美能力音乐教学

童茂飞

【摘要】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学生的美感,使孩子们能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笔者以自身的实际课堂教学为实例,以期为素质教育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音乐教学 舞动音乐美 懂得审美 审美趣味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74-01

提及李叔同先生,艺术界人士再熟悉不过。而他“以学生为本”音乐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可谓巨大。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产生的根源,以中国民族儒家文化传统为根基,并通过具体的音乐教育实践来发扬光大。李叔同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先器识而后文艺,此思想独有的崇高人格教育思想对弟子们的影响可谓深远,他老人家提出: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就是说培养学生不光只重视学生音乐技能的训练,这不是唯一的目标和终极目标。他要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的音乐教育思想。李叔同老先生的这个教育思想不仅对他的学生影响至深,对整个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都具有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基础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实这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一、舞动审美灵魂植根孩子心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起点。”音乐教学要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奇、持久性差的年龄心理特点,尽量使课堂教学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让学生乐在其中。例如:《小雨沙沙》是一首活泼的歌,教师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安静优美的自然环境,让学生参与即兴创造。几个孩子扮演小雨,几个孩子双手手腕相靠掌心相对,托在下巴处,作种子发芽状,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在音乐的伴奏下,“小雨”和“种子”翩翩起舞,在欢乐的气氛下表演种子发芽的成长情况,用这种方法,避免了枯燥的知识讲述,在音乐中愉悦了孩子的心情,陶冶了孩子的情操。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音乐课堂的单一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强化了学生的乐感,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重视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音乐是人类灵魂的最深层表现,也是对人类灵魂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家、教育家李叔同先生的音乐思想,时至今日仍给我们以启示。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快感的,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不是生理满足的工具。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乐。

美感,是音乐教育的灵魂。歌唱、欣赏是进行美的教育、培养乐感的重要手段。过去,教师上音乐课,只要求学生会唱就行了,忽视了音乐的审美性。其实,就学生来谈,音乐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会唱儿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歌唱来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受到美的教育。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教之得法,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能诱发出学生的音乐美感。

三、扩展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小学音乐教材上的歌曲和乐曲都是表达孩子们的爱情、喜怒及他们的志向和情趣的写照,又有蕴含着审美追求神奇幻想以及美好未来向往的活泼欢快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音乐教育应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它学科的优势所在。

四、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

良好的思想道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我们必须把德育渗透在整个音乐教学之中,循循善诱,全面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音乐教师应从中省悟自己身上的重任,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内外活动,通过听听,唱唱,讲讲,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音乐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同时教给他们必要的音乐知识以促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审美的品位;逐步培养学生对高雅艺术的好感、兴趣,从而净化学生心灵、培养高尚情操。

一个幸福的音乐课堂,教师至始至终遵循着音乐教育的特性,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趣味化,激发儿童学习音乐的热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由被动变主动,由苦学变乐学,使学生在有歌、有舞、有唱、有奏、有表演的气氛中,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萧友梅著 《程懋筠的音乐人生》,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6月1日,第4版

[2]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8月,第2版

[3]尚家骧著《欧洲声乐发展史》,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4]《李叔同音乐小杂志.序》李丽娟编,李叔同诗文遗墨精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版

[5]杨和平 论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J],南京:《艺术百家》2006年第3期

[6]杨和平 论李叔同音乐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J],南京:《艺术百家》2005年第2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美趣味审美能力音乐教学
试论谢灵运山水诗的审美趣味
浅析《桃花源记》的审美性体现
中国城市消费文化的社会学解读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世说新语》中两晋士人的文学审美趣味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