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灵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49-01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自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标准》把“数学阅读”作为一个专题课程加以设立。开展数学阅读教学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普通高中如何开展数学阅读教学?笔者在一所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任教,根据班级学生数学水平多层次的特点,进行了高中数学阅读教学的实践,下面是笔者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一、让问题成为数学阅读教学的导航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如果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
2.引导提问质疑,走向主动式阅读
这里的主动式阅读是指:在阅读的适当地方,主动通过思维去概括或预测出(可能不是那么准确地)下文将要给出的结论(通则、通法、定理、公式、推理结果等),而不是直接阅读课本上给出的这个结论,课本上的结论仅作为自我概括或预测结论的一种对照,一种规范化的修正。在得出结论或欲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学生会运用归纳的方法、相似的方法、概括的方法以及分析的方法处理已阅材料,这里思维是开放的、发展的,思维目的不是去“印证”,而是去“发现”,是在已阅材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更概括更普遍的原理或建造一个由条件到结论的逻辑通道。
二、用好教材
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教材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教材,另一个是如何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
1.教师对新教材的学习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哪些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哪些是难于记忆的,哪些是容易被忽略的,哪些是容易错混的,然后考虑如何相应地恰当地运用教材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2.准确地进行文字语言、数学符号、图形的互译
数学教科书中的语言可以说是通常的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交融,数学阅读重在理解领会,而实现领会目的的行为之一就是“内部言语转化”,即把阅读交流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因此,数学阅读常要灵活转化阅读内容。如把一个用抽象表述方式阐述的问题转化成用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表达方式表述的问题,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把用符号形式或图表表示的关系转化为言语的形式以及把言语形式表述的关系转化成符号或图表形式;把一些用言语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成用直观的图形表述的形式;用自己更清楚的语言表述正规定义或定理等。总之,数学阅读常要求大脑建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而这也正是数学阅读有别于其他阅读的最主要的方面。
如函数奇偶性的教学中,阅读其定义后,不仅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而且能用数学符号表示,并能画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像。
三、提高数学阅读能力,促进“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转化
数学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不会解题,而利用题海战术常常适得其反,只有学会阅读数学知识、学会阅读解题过程,提高数学阅读能力,才能真正领悟数学思想,灵活运用解题方法。
1.由“听”→“懂”:大多数“数学学困生”由于在知识、能力上存在较多的缺陷,即使上课集中注意力听,也常常感觉听不懂,进而逐渐失去学习信心。因此,教师首先要鼓励他们“笨鸟先飞”,然后再指导其“先飞”的办法。其中有效的一条就是帮助他们课前预习。开始时,教师可以在新课前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思考知识的生长点、疑点等;在习题课中,可先进行基础练习,教师进行有重点的巡视,其中对学困生的指导帮助就是一项重点的工作需要“学”;在小结复习中,特别注意督促学困生自己动手整理一阶段的知识要点、解题方法等。
2.由“懂”→“会”:“懂”不意味着“会”,有部分学生对数学的感觉是:上课一听就懂,一碰到独立解题就傻眼。由“懂”→“会”需要“习”,需要科学高效的练习,即通过知识的运用,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首先要求学困生独立地解决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然后针对其解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重点的变式训练,这里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并表扬其思维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使其一步步积累解题经验。
3.由“会”→“通”:需要“思”,需要学生思考和领悟,给学生自我消化、反思、订正的机会,千万别用大量的作业填满孩子的全部时间,孩子没有了思考和领悟的过程是不可能学好的。对学困生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其学习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的数量,留下足够的时间供他们阅读教材,整理笔记,逐步学会融会贯通。
四、运用多种阅读模式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阅读时机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确定阅读时机,对于较易理解的、文中出现的概念不算太抽象的内容,可以安排在讲授前阅读,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较抽象、难于理解的内容,可以采用边讲解边阅读的方法,或讲完后再阅读。
2.针对不同的课型,讲授不同的阅读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分为四个课型:概念课、公式定理课、解题练习课、复习课。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加以引导。
五、推荐数学课外阅读书籍,加强阅读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使他们多方面领会数学的美和数学的应用,我向学生推荐了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籍,如我国张景中院士的科普读物:《数学家的眼光》、《数学传奇》,罗增儒著的《数学的领悟》等。同时指导学生写阅读体会。
在指导学生阅读纸质出版物的同时,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我让学生在互联网的海洋中了解数学的神奇、了解同龄人学习数学的热情和技巧等等。如进行椭圆、双曲线的定义教学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能设计一个画椭圆(双曲线)的教具吗?你知道关于它们的专利吗?学生热情高涨,利用电子阅读课的时间迅速行动起来,各展所能,有的搜集,有的自行设计,一周后,我鼓励他们把结果写成数学小论文贴在学校论坛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