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小学生的朗读现状与对策

2015-01-15 19:21骆福芹
甘肃教育 2014年23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朗读现状

骆福芹

〔关键词〕 农村学校;朗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3—0090—01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小学阶段语文素养之一。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要转变不重视朗读训练的态度,还要从学生、教师和朗读训练的环境等方面加以改进。本文仅立足所执教学校学生朗读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探索,从朗读时间、朗读质量等方面提出几点策略,为今后的朗读教学提供参考。

一、农村学校小学生的朗读现状

1.朗读的时间不足。教师往往怕完不成教学任务,以讲代读。许多教师在学生还未彻底读完、读通的情形下,就匆匆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使朗读训练如雁掠过,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外在形式。

2.朗读目的不够明确。在课堂上,很多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文,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朗读缺乏层次。究其原因,朗读缺乏具体要求,读中缺乏指导,读后没有及时反馈。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使学生心不在焉、朗读缺乏目的性,甚至产生朗读厌倦症。

3.朗读的对象不广。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有感情朗读,个别教师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地当听众,而一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几乎没有朗读的机会。

4.朗读的指导方式单调。由于地域、教师年龄、语言环境等因素,教师指导朗读的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融理解、感悟于一体,教师虽有指导学生朗读的愿望,却力不从心,效果同样不佳。

二、提高农村学校小学生朗读水平的对策

1.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教师要给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自我监控达标度。教师应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让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

2.阐明朗读意义,让学生愿读。首先让学生知道学习语言要有积累,然后是模仿,更高的层次才是创造,“积累——模仿——创造”是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读者理解得深透并受到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替作者说这番话一样。一篇词汇丰富、语言精彩的文章,只有反复朗读达到朗朗上口,熟读成诵,书本的语言才会变成自己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

3.激发朗读兴趣,让学生乐读。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读,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有的学生本身具备了读好课文的能力,但因为害羞,不敢放开胆子去读,觉得投入地读、有感情地读是一件滑稽的事;有的学生则担心自己读不好会招来同学们的嘲笑。对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当然,朗读要求和朗读评价都要因人而异,以此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4.指导朗读方法,让学生会读。要朗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正确”指的是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唱读,能读出轻声和儿化音。朗读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比较难达到的要求,稍不注意就会出错,这就必须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读书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和心到。其次要努力做到读流利。“流利”指的是不停顿,不读破句,不重复字句,这就要求学生做到嘴里读这个词的时候眼睛看下面一个词甚至下面几个词,嘴里读这句话时眼睛看下面一句话。最后要有感情地读。这是在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后,正确地运用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来表情达意。

总之,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学习兴趣。当前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读、愿读、乐读、会读,朗读教学就一定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出艺术魅力。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朗读现状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