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个性化评价的探索

2015-01-15 19:17韩海善
甘肃教育 2014年23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

韩海善

〔关键词〕 数学教学;个性化评价;评价观;

教学目标;个体差异;评价语言;

鼓励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3—0084—01

数学新课标提出要实施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评价,它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那么,数学教师如何进行个性化评价呢?

一、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评价观。因此,教师要改变用学习成绩这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好坏的观念,建立学生个个都是“人才”的学生观。同时还要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每个学生展示自我创造机会,搭建舞台,让所有学生都在体验被关注、被重视的过程中,获得十足的自信。

二、制订差异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且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教师要根据课程总体目标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从知识、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制订出适合本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执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制订以下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学困生”认识分数,能用分数表示单位“1”等分后所表示其中的几份;要求中等生能认识分数,会自找单位“1”并平分,并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然后说明分数的意义;要求优等生认识分数,会根据生活中的数量,求出其中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或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出单位“1”的具体数量。

三、评价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评价大多采用即时口头评价形式,其实质是一种教育行为,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过程性评价。评价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又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同学习个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评价并非“盖棺定论”,而是促进学生“长善救失”的一种教育手段,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其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外向的人喜欢夸奖,胆怯的人需要加油鼓励。因此,评价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对“学困生”要多表扬、鼓励,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优等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这样评价,不仅能鼓励每个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更重要的是能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自信,进而爱上数学。

四、善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斯坎贝尔说:“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情感需要,这种需要决定着孩子们行为中的很多东西(愉快、满足、高兴)。当孩子的需要通过课堂上的及时评价得到满足时,内心就会产生奋进的需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适时激励和赞扬。

比如,教学“平均数”这一课时,笔者对发现“平均数”的学生大加赞扬:“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你帮助大家解决了这个难题,同学们感谢你,老师也感谢你,是你把‘平均数带给了大家,你真了不起!”这样的评价对这位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强烈的成功体验必将会激励他今后更加努力地学好数学。

综上所述,通过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评价,从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多方面、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不断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地把学生获得奖励情况以喜报的形式通知家长,能使家长淡化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过分关注,感受到了学校对孩子的关心和重视,看到了自己孩子的希望,也拉近了家长、孩子、老师和学校的距离,能取得较好的教学与社会效益。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
计算机支持小学数学知识建构的研究
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教学方式解析
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