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爱英
数学课要上得扎实、上得活,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关键是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数学课堂成为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和愉快合作的舞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行。”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展的条件是民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力求创造和谐的情境,以从容和蔼的教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用亲切的语言和激励性的评价去感染学生。在课堂中凡是学生会说的让学生说,凡是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凡是学生会想的让学生想,让学生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我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首先是呈现课本的两幅图(左边9瓶饮料,右边5瓶饮料),左边、右边一共有多少瓶饮料?问学生:“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算出共有多少瓶饮料?”这时我不忙于介绍“凑十法”,而是让学生充分地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思考,或动手摆小棒、数手指,把自己的想法先和同桌说一说或四人小组互相交流,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现,学生的算法可多了,有的记大数,加小数,一个一个累加;有的两人合作,同时伸出小手来算;有的凭经验来进行推理……虽然方法各异,但他们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整堂课学生积极发言,思维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取得较好的课堂实效。
二、探究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才能产生的,“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勇于向权威挑战。
如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当口算题最后出现两个异分母分数加法、减法的题目“1 / 3+1 / 4,1 / 3-1 / 4”时,我向学生提出:“这两道题怎么算?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纷纷提出质疑:“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减?”“是否可以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转化,然后再相加减呢?”通过教师质疑提问,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时学生在“疑”中产生问题,在“疑”中产生兴趣,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调到最佳状态,提高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达到学习数学、探究数学的教学目的。
三、讲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开启数学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层出不穷的数学发现的源泉。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曾说“即使学生把教师所教给的知识全忘了,铭刻在他心中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却能使他终身受益。”波利亚的一个重要数学教学思想就是“与其给人死板的知识,不如给人生动活泼的方法,给人以‘点石成金的策略、手段”。的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达到教学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重要途径。
如,我在教学“分数计算”时,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甲和乙两个数,25的是甲数,乙数的是25,甲、乙各是多少?两数相差多少?”教室的气氛一下活跃了,学生纷纷发表不同的意见,其中一个学生是这样做的:这两个数用线段图表示为
[][][乙数][25][] [] [甲数]
通过作图,显然乙数大于甲数,得出25÷-25×=125-5=120。
学生充分领会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这种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不但让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而且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引发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挖掘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同时,教师还要有意创设生动的动感画面,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自然的情境下愉快地学习。
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先创设问题情境,问学生:“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呢?为什么不做成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呢?”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急于了解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这时,我就通过模型车子演示,让学生看到车轮做成扁圆的,虽然会滚动,但是滚动得不平稳,从而对圆的特征学习起到导向作用,使课堂显得“活”而“实”。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源泉,是提高课堂实践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获得数学学习上的不同发展。
(责编 童 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