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智慧地运用语言

2015-01-14 22:16:08史记冬杨金林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孔君平未闻杨氏

史记冬++杨金林

[课堂教学实录]

一、 谈话篇

前不久,我遇到以前的一个学生,现在上初一了。我们谈了会儿话,他告诉我:上了初中后,他的学习情况挺好的,只是对古文阅读不太适应。他建议我,如果有时间,可以带领六年级的学弟学妹们,学一些短小的古文。这样,上了初中,阅读障碍就少了。我一听,是啊!许多外国友人都开始学习咱们的国学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要唤醒文化的记忆,留住传统文化的根,学习其中的言语智慧。今天,我便选了一篇古文和大家共同学习。

【点评】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选择拓展的教学内容,体现了“按需定学,以学定教”的思想。

二、 破题篇

师:齐读课题:《杨氏之子》。(生齐读)

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生:姓杨人家的儿子。

师:你是谁家之子。

生:王家之子。

师:仿照课文题目的表述应该如何说?

生:王氏之子。

师:你呢?

生:林氏之女。

师:你们随机应变,真聪明!

【点评】如此精当的表扬会像激发剂一样,使学生越学越投入,越学越聪明。

三、 初读篇

师:古文有什么特别的韵味呢?杨氏之子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听我读课文。(映示课文的幻灯片,师范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点评】学生初次接触古文,老师做高水平的范读十分必要。

师:有没有听出一些独特的韵味?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呢?

生:想。

师:还记得这些字音怎么读吗?映示幻灯片:惠、禽、诣、为设果、应声答曰。(指名读,正音,齐读)

师:读古文还要善于断句。(出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生读)

师:停顿得很好,读古文要读出古味儿,其中一个方法就是顿而不断。听我读。(师范读)听出停顿来了吗?你再试试。(生读,有了些许味道)

【点评】抓住最难读的句子进行扎实的朗读训练,在训练中教给朗读方法。“听我读”——在关键时刻语文老师要有这样的底气!

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多读几遍,感受一下古文的韵味。(生由自读,齐读)

师:读通是学习古文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懂文章讲了什么内容?以前我们学习过古诗,积累了一些方法,你们还记得吗?(生分别回答:查字典、拆字扩词、联系上下文)

师:现在请大家运用这些方法,借助注释,试着将古文的意思说一说,有困难的地方同桌讨论一下。(生自学。师用幻灯逐一映示,不出示翻译)

【点评】学古诗的方法是学习古文的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并指导运用,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生:第一句的意思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家,有个男孩子九岁了,非常聪明。

师:你也很聪明,完全正确。

生: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叫杨家的儿子出来。

师:“为设果,果有杨梅”这句话乍一看,有点没头没脑的,谁来说说是什么意思?

生:意思是孩子为孔先生端上来一盘水果,水果里面有杨梅。

师:原句里既没有写孔君平,也没有写孩子,你从何得知?

生:前面说是孔君平来访,喊孩子出来,肯定是孩子捧上水果招待他了。

师:你采用的是联系前文的方法,真机灵。

下一句——

生: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杨梅是你们家的水果。”

师:原文对“示”进行了解释,你为什么不放到句意中去呢?

生:我这样解释,其实已经有了让孩子看的意思,就不要再重复了。

师:你还注意到解释句意时,要整合意思,使得表达更简洁,高!最后一句——

【点评】“你采用的是……真机灵”“你还注意到……高!”在赞扬学生的同时提炼总结学法,一举两得,高!

生:孩子随即回答:“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师:原句中哪个词有“您”的意思?

生:夫子是对德高望重的男子的尊称。

师:对德高望重的女子该如何称呼?

(生无语)

师:有点难,没关系的。近代以来,称德高望众的女子也叫先生,比如宋庆龄先生,冰心先生。

【点评】抓住学生发言中的“您”进行生发,引出对“夫子”“先生”的理解,拓展自然。

四、 感悟篇

师:学到现在,杨氏之子的形象渐渐鲜明起来,他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呢?

生:杨氏之子甚聪慧。

师:(板书:甚聪慧)何以见得?

生:孔君平和他开玩笑,他也迅速回应了他。

师:孔君平是怎样开玩笑的?

生:孔君平的意思是:杨氏之子和杨梅都是杨,所以就说杨梅是杨家的果子。

师:杨氏之子姓杨,杨梅里面也有个“杨”字,这样说就更准确了。你再说说。

【点评】教者靠敏锐的语感及时捕捉学生言语中的问题,并迅即予以纠正。这是语文教师必须练就的硬功夫。

师:你说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聪慧的杨氏之子也听出了弦外之音。你们都是善听的孩子。(板书:善听)杨氏之子的回答还有什么巧妙之处呢?

生:杨氏之子也用孔君平的姓做文章。孔君平姓孔,孔雀也有个“孔”字,于是杨氏之子就说,孔雀是孔君平家的鸟。

师:用孔君平的逻辑来回答孔君平,这就叫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答得真妙啊!(板书:妙答)你们看看,将“未闻”去掉,好不好?读一读,比较一下。

【点评】不说“以其之道,还治其身”,而说“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语精准。教者很高的言语素养可窥一斑。

生:不好,这样一来,就有点斗气的味道了。

师:确实很生气,如果孔君平看到像你这样强壮的孩子如此回答,心中可能多了几份忐忑呢!(笑声)还是原文的表达有礼貌啊!其实,古人用“惠”来替代“慧”是有良苦用心的。《说文解字》上说:“惠,仁也。”什么又是“仁”呢?孔子说:“仁者爱人。”由此可见,这里的“甚聪惠”除了机智聪明、反应迅速,还有“心存仁善”的意思。(板书:心存仁善)在古人看来,艺术的表达首先要(指读)“心存仁善”,尊敬别人。其次,要做到(指读)“善听妙答”。如果只知道逞口舌之利,就不是智慧,而是斗嘴了。

师:事实上,孔君平和杨氏之子都很有智慧。在这次电光火石般的对话中,你觉得谁的智慧略胜一筹呢?这个问题有一点难度,不着急。你且静静地思,默默地想,因为静思默想是智慧的助产婆啊!

【点评】从“慧”通“惠”,到“慧中”含“仁善”之意,再到艺术表达要包含多种要义,恰到好处地拓展了语文的宽度,提升了语文的高度,其丰富的教学内涵值得玩味。“谁略胜一筹”将会把学生引向思维的更深处,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静思默想是智慧的助产婆啊”,这种生动而又深刻的话语,不露痕迹地渗透了学法指导。

生:我觉得是杨家之子,因为他才九岁,而孔君平是夫子。

生:从“应声答曰”可以看出,杨氏之子在孔君平说后立即就回答。

生:杨氏之子的话有弦外之音: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掌声)

师:委婉而含蓄,也是智慧的体现。还有啊,一个拿杨梅说事儿,一个拿孔雀回答。

生:孔雀让我们感觉是很美丽的。杨氏之子这样说,既巧妙地反驳了孔君平,又向孔君平表示了敬意。意思是我们两个人打成平手,这个玩笑就到此为止吧!(笑声,掌声)

【点评】在教者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紧扣文本言语,从年龄的悬殊、反应的敏捷、表达的委婉、感觉的美好等方面将智慧而丰盈的孩童形象立了起来,尤其是能从美感的角度评析言语,难能可贵。

师:孔雀确实很美,孔雀开屏(做开屏状)让多少鸟儿羡慕、嫉妒、恨呀!杨梅呢,静静地躺在盘子里。看来呀,无论是从年龄的悬殊,反应的敏捷,表达的委婉,感觉的美好等方面比下来,杨氏之子的智慧,确实是略

专家看课

胜一筹啊!两个聪明人的对话太有意思了,真是让人欣然神往啊!想不想演一下?同桌合作表演一下。

五、 表演篇

师:哪一对同桌来表演一下。请相向而立,不要拿课文,我们是表演,不是是朗读。

【点评】不是直接表演,而是先“练习表演”,这很重要,这是进一步深化理解和综合把握文本的过程。

生:此是君家果。

师:等一等,“指以示儿曰”。你指了吗?

【点评】扣住文本言语指导表演。

生:(微笑,指着“果”)此是君家果。

生:(脸部严肃)未闻孔雀是夫子禽。

师:这位杨氏之子太严肃了,脸上全是冰山,会把客人吓跑的。再来一次。(再演,有进步)

【点评】生动而幽默的指导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乐于接受。

师:这次很生动,这个杨家之子真可爱。

师:看到这对同桌表演得这么好,我的心里有一点痒痒。谁来和史老师配合一下,我们来个现代版的小话剧。(班级推荐一名学生)

【点评】老师参与表演,不仅会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而且能让学生受到更直观的启发。

师:现在我就是孔君平,你就是杨氏之子。我亲热地称呼你为小杨,(笑声)你应该称呼我为——(不少听课的老师:“老孔”)

生:孔叔叔。(笑声,掌声)

师:台下有老师在耍坏,让你称呼我为“老孔”。我们的杨氏之子多聪慧,不上你们的当。(一片笑声)剧情从你为我端上果盘开始,这粉笔盒就是果盘。(全场大笑)

【点评】学生不上当,有礼貌地称呼“孔叔叔”,说明他真正理解杨氏之子的“慧”了。教者有激发性的评价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温。

生:孔叔叔,请尝尝水果吧!

师:杨氏之子落落大方,但应该看着孔叔叔哦。

【点评】夸奖后指出问题,评价有艺术。

生:(看着对方)孔叔叔,请尝尝水果吧!

师:杨梅,哦。小杨,这杨梅可是你们杨家的水果哦!

生:孔叔叔,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想一想,怎样表达更生动,更含蓄。谁来帮帮他?

【点评】教师既是演员,更是导演,在不断引导学生更到位地表演中促进他们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生:哦,孔叔叔,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加了一个“哦”。不要小看这个“哦”,加得很好的,有思索的味道。再加一些更好。

生(女生):孔叔叔,可能是我头发长见识短,我好像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哦。

师:非常好,你是以杨氏之女身份来表演的。杨氏之子怎样说,才委婉呢?

生:孔叔叔,请恕我年纪小,不懂事,我好像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哦。(掌声)

师:刚才的回答慢了半拍,没有“应声答曰”。没关系的,让我们多一份期待,再给他一次机会。大凡艺术品都是这样“磨”成的。(师生再次合作表演,生应声而答。)

【点评】紧扣文本“应声答曰”指导,扎实。“再给他一次机会,大凡艺术品都是这样‘磨成的”,会给学生多么大的激励和启迪啊!从简约的文字到想象的丰盈形象是文本学习的一次飞跃,从想象的形象再到表演呈现直观的形象,是学习的又一次大飞跃。学生的学习不断攀上新的高度。教学真像教师带学生登山一样啊!

六、 智用篇

师:孔叔叔吃了杨梅,说了一会儿话,乐呵呵地走了。过了几天,又有一些夫子前来杨家,也问了与孔夫子相同的话。如果你是杨氏之子,该怎么答呢?首先闪亮登场的是谁呢?史夫子——(背着手,做踱步状,场上场下笑成一片。树林般的小手举起来了。)

【点评】教者很自然地创设运用性情境,让几位不同姓氏的夫子先后登场,引导学生像杨氏之子那样“智慧地表达”,将学生的言语水平不断推向新高。

生:未闻《史记》是夫子家书。(笑声,掌声)

师:说得我有点儿脸红。《史记》虽非我家之书,但我最爱看《史记》,这一点从我的名字就可以得知:史记冬。意思是:春天里,史夫子我拿着一本《史记》开始读。读着读着,抬头一看,起风了,飘雪了,冬天来了。所以就叫史记——冬嘛!(笑声,热烈的掌声)史夫子走了,另一位毛夫子又来了。

【点评】在容量太大的情况下这里的旁溢可以去掉。教者要把握好课堂发挥的度。

师:(读)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生先后答:未闻毛笔是夫子家笔,未闻毛竹是夫子家竹,未闻毛笋是夫子家笋,千里送鹅毛,未闻鹅毛是夫子家毛)

师:过了几天又来了一位黄夫子,聪慧的杨氏之子又会怎么说呢?

生:未闻黄牛是夫子家牛。

师:后面的牛可以换成……

生:未闻黄牛是夫子家畜。

师:一点就通,孺子可教也。

【点评】教者的语言也有了文言的味道,与本课教学内容十分契合。

(又有多位学生分别答:未闻黄豆是夫子家豆,未闻黄鹤楼是夫子家楼,(掌声)未闻黄果树瀑布是夫子家瀑,(掌声)未闻黄金是夫子家金,未闻黄鼠狼是夫子家畜……)

师:呵呵,太精彩了。一时间煌煌赫赫,洋洋大观。这么多表达,哪一种黄夫子听了会产生美好的感觉呢?为什么?

【点评】“哪一种表达会产生美好的感觉呢”,将学生引向了艺术表达的高峰。

生:我觉得是黄鹤楼。因为黄鹤楼是四大名楼之一。(笑声)

师:人文圣地,心向往之。我似乎又被你说服了。

生:我觉得是黄山黄河,这些都是自然景观,名山大川。黄夫子肯定喜欢。

师:是啊,孔夫子就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嘛!”我似乎又被你打动了。

师:我们再采访一下黄主任黄老夫子吧。

黄主任: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我觉得黄山黄河,可以引起我美好的想象,让我想到祖国的山山水水。虽然我没有去过黄山,但你们这样一说,我就仿佛到了黄山一样。黄鹤楼很美好,黄土也不错,它让我想到自己的故乡。总而言之,大家回答得都很好。

师:的确,正如黄夫子所讲述的那样,美是多姿多彩的。黄河有雄浑之壮美,黄山有清奇之秀美,黄鹤楼的人文之美,都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愉悦。由此可见,一个甚聪慧的人不仅要心存仁善,要善听妙答,最好还要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现在我们再来读这段古文,应该有更深的感悟了。(齐读)

【点评】教者总结美的多样性,并再次概括智慧要义,可谓画龙点睛。教者讲话如吐珍珠,会使学生获得美感享受和语言熏陶。

师:学到这里,你又掌握了哪些学习古文的方法呢?

生:遇到问题要默默地思考。

师:对呀,学习需要静静地思考。“静能生慧。”动起来是一种能力,静下心来更是一种境界。

生:抓住关键句,深入理解,找到背后的意思。

生: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点评】在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学法,学法在学生心中就有根了。

师:是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史老师学了几十年的古文了,也有一点小小的感受。很多和你们是相同的,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但是英雄所见有时也有略不同,大家想不想听一听呢?我用七言古风的形式来表达。(师读)

《学文有感》

欲学古文有何难?请君倾耳听我言:

诸般妙法读为要,书读百遍其义见。

词句晦涩难理解,看罢注释查字典。

文意贯通有障碍,前后句段找关联。

寻寻觅觅弦外音,且吟且思见洞天。

若要深得其中味,智学智用当为先!

【点评】教者的七言古风有丰富的教学论意义,很值得品析与研究。其内容概括了自己学习古文的心得,有的与学生所见略同,有的又“略不同”,同者能引起共鸣,稍不同者能引领提升。其诗歌形式简明而有韵味,琅琅上口,学生爱读易记,可成为学法经典留存学生心中。教者的文学修养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值得语文教师学习。

师:智学智用当为先,现在到了见证你们聪慧的时刻了!史老师根据我们学校的真人实事,用古文的形式写了一段话,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方法阅读短文,思考:文章为什么说周氏子“孝且惠”呢?(出示小古文)

《周氏之子》

泰兴周氏子,八岁,孝且惠。母衣着朴素,一儿指以示其曰:“君母形容丑陋,不恶乎?”周氏子应声答曰:“君未闻‘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乎?”儿哑然。其师闻之,赞曰:“善哉!可谓最美少年矣!”

【点评】这篇用古文形式写成的一段话也值得品析与研究。所写内容是身边的真人实事,增强了阅读的吸引力。《杨氏之子》的一些语词(如“指以示曰”“应声答曰”“未闻”等)在此文中的巧妙化用,有利于迁移性理解。周氏之子的智慧表达与杨氏之子的言语更有异曲同工之妙,能强化本课重点目标。

(学生自学阅读,教师行间巡视)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为什么这则小古文说周氏子“孝且惠”呢?

生:“孝且惠”的意思就是孝顺而且聪慧。周氏之子面对小孩子的嘲笑,维护了妈妈的面子,所以是孝顺。

生:他用名言快速应答,可见他非常智慧。

生:我觉得周氏之子很聪慧,如果有人指责我的妈妈,我会不高兴的。可他却凭借语言有力回击,值得我学习。

【点评】由于前面做足了理解文本的功夫,学生有了阅读《杨氏之子》的经验积累,掌握了辨析人物特点的方

专家看课

法,再加上两篇文章具有很多相似性,所以学生能顺畅地进行学法迁移,迅速读懂了《周氏之子》。

师: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要用智慧的言语来维护尊严。同学们,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南校六(3)班的周晨阳同学。让我们一齐来赞扬一下——

生:善哉!可谓最美少年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领略了古文的神韵和少年的智慧!今后,我们也要多读一些古文,智学智用,让我们的语言表达,变得越发丰妙智慧起来。最后,让我们再次齐读《学文有感》。(生齐读)

师:孩子们,我们下课吧。(学生不起立,恋恋不舍,教师也有些动情)大家还有点不太愿意下课,老师也有点不舍。可是在人生的舞台上,再好的戏都有谢幕的时候。所以,我不忍说,但还是不得不说:孩子们,下课吧!(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点评】情趣盎然的课,智学智用的课,使学生享受到了情思飞扬、心智拓展的快乐。这样的课堂魅力无限,所以学生恋恋不舍。

【总评】史记冬老师倡导“智用语文”,这是一个有新意、有深意的语文教学理念。《杨氏之子》一文的教学,生动而智慧地诠释了这一理念。

何谓“智用语文”?从本课的教学实践我感悟到:像史老师那样,引导学生智慧地使用和运用语言与学法的语文教学。本课教学的最大亮点是:很有章法地引导学生学习智慧地使用语言、运用语言,进行艺术的表达。史老师在指导学生读顺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着力引导学生感悟杨氏之子是如何智慧地表达的,学生在反复读、悟、议、演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杨氏之子的言语智慧:很有礼貌和修养,应答敏捷,表达含蓄而委婉,给人带去美感。接着,史老师用假设导想法,巧妙地创设了运用性的言语实践情境——如果史夫子、毛夫子、黄夫子来访说同样的话,你们会如何应答呢?由于真正领悟了智慧表达的要义,学生言如泉涌,精彩纷呈,智慧的火花不断迸发,课堂涌动着创造的活力。

本课教学的另一亮点就是:自始至终很自然又很巧妙地贯穿学法的指导运用。在学习《杨氏之子》一文前,执教者先让学生回忆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温故之后让学生自读自解课文,学生自然会进行学法迁移。在学习《杨氏之子》之中、之后,教者不断引导学生总结学法,还将自己学习古文的经验,用押韵的琅琅上口的七言古风与学生分享。最后,教师用自编的内容真实、难易适度、要素相似的古体文《周氏之子》来让学生自学。这一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综合性运用。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理解比较透彻,说明他们学法的运用是成功的。

“学以致用”在学界已成共识,而史记冬老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以智用”的思想,占领了以“用”为中心的教学制高点,可谓高人一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用成功的教学实践来支撑其思想,让我们从他的课堂上欣赏到师生灵动机变、智慧迸发、活力四射的生动景观,感受到“智用语文”以用生智、以智促用、智用相长的无限魅力和美好前景。

(史记冬,泰兴市襟江小学教师;

杨金林,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

对象,泰兴市襟江小学

校长)

猜你喜欢
孔君平未闻杨氏
立足核心素养 发挥育人功能——执教《杨氏之子》之点滴思考
成才(2023年14期)2023-11-16 03:26:42
巧妙的语言 应对的智慧
杨氏之子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中国果树(2020年2期)2020-07-25 02:14:34
黄文军
语言艺术的魅力
动漫梗《未闻花名》——你因何而落泪?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百家讲坛(2016年7期)2016-08-09 18:49:42
改写《杨氏之子》
日防卫相“未闻”废除文官统制反对声
环球时报(2015-02-25)2015-02-25 06: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