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萍
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考查所占比重不小,14分左右,约占试卷总分值9.3%,课内课外平分秋色。最近两年这种格局有所改变,不仅分值上升,高达16分,超过卷面分10%,而且由平分秋色过渡到纯课外,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下面,笔者结合一些例子探讨课外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法,是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一种重要方法。一方面依据教材相关知识,以旧解新。比如,看到“命卒曳下奴”(选自《书谢御史》,2013年江苏扬州中考卷)中的“曳”,我们自然想起《口技》“曳屋呼呼声”中的“曳”,后者是“拉”,前者结合语境也可解释为“拉”。另一方面可依据平时积累的成语,举一反三。成语是一种相沿惯用、形式简洁、富有张力,且约定俗成的短语,作为汉语的“活化石”,它沿袭古汉语的词义。把握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推出某些文言实词的词义。例如:“扪烛而得其形”(选自《日喻说》,2006年江苏扬州中考卷)中的“扪”,与成语“扪心自问”相勾连,意思相近,都是“摸”。
语境推断法。“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文言实词在特定语境中其意义往往是唯一的,所以推断某些文言实词,我们不妨把它们放到句中理解。很多时候,有些文言实词的词义不止一个,我们尤需结合上下文细细琢磨。比如:“帝问其诗,浩然再拜”(选自《新唐书》,2007年江苏连云港中考卷)中的“再”,通过联想,我们知道它有“两次”(《送东阳马生序》“主人日再食”)或“第二次”(《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意思。究竟是哪一个?我们不妨结合语境读一读:“维(王维)私邀(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可见是“两次”,原因很简单,“帝初遇浩然,且问其诗。”
结构推断法。文言文讲究结构统一,音节整齐,音律和谐,因而常在对偶句、排比句或互文句的对称位置上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祈求语句摇曳多姿,避免重复雷同,同时也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便利。比如学过的课文《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依据结构,我们知道“居”的意思就是“处”;《送东阳马生序》:“言和而色夷。”夷等于和,即语气、脸色都很平和。再如课外“辐(车轮上的辐条)腐而轮败”(选自《终不知车》,2009年江西课改区中考卷)中的“败”。先看整句,“辐腐”和“轮败”在“而”的连缀下表并列关系;再看“败”,败就是腐,即坏、毁坏的意思。
通假推断法。文言文中,通假字是疏通文意的一种巨大障碍,反过来,我们又可以依托它推出其本字的具体含义。通假,作为文言词汇使用的特殊的语法现象,从此角度深入理解方能符合特定语境。一般情况下,我们首先凭借读音发现通假关系,然后依据本义推断通假字的含义。比如《与朱元思书》:“窥谷忘反。”这里的“反”明显是一个通假字,通“返”,意思是“返回”。再如,“见火然,皆当鸣鼓大呼”(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2011年山东潍坊中考卷)中的“然”,从读音上,我们发现“然”与“燃”相同,再结合上下文语境,理所当然解释为“燃烧”。
字形推断法。古代汉语中,形声字高达80%,其形旁是义符,表示该字的意义,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它来推断实词的意思。例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月”与肉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另外,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也可以推断词义。比如:“王怒,囚之三年,劓(yì)而纵之”(选自《尊卢沙》,2010年浙江杭州中考卷)中的“劓”,根据字形,“劓”属于会意字,一边是鼻,一边是刀,显然是“割鼻”。再如《岳阳楼记》“沙鸥翔集”中的“集”,隹加木,“隹”(zhuī),古代一种短尾巴鸟;合起来就是鸟停歇在树上。还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炙”,炙,在火上烤肉,即烤肉。
语法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一般由形容词、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
考试与评价
法有其自身规律,又与现代汉语语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依据文言实词在句中位置,推知它的词性,从而推断它的意思。比如《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谓语后面是宾语,宾语一般由名词充当,故“坚”“锐”分别解释为“坚硬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又如“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纩:kuàng,丝绵絮)”(选自《阮孝绪传》,2011年浙江舟山、嘉兴中考卷)中的“服”,按照语法结构,“服”充当谓语成分,词性为动词,进而推断它的意思为“穿”。
通过上述实例,我们不难发现,原本陌生、有一定难度的课外文言实词,只要按照某种方法,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其意思。当然方法仅是方法,不是“万能钥匙”,必须灵活、综合地运用,千万不能孤立,不能生搬硬套。只有注重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提炼,能力的提升,才能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作者单位:高邮市赞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