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丰富资源开拓语文学习平台

2015-01-14 23:34沈琴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学段生活语文

沈琴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教师应当具备一双慧眼,挖掘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开拓语文学习的平台。

一、 以校为本,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利用好学校这个阵地,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

1. 抓住教材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如苏教版一下《识字1》是一组关于春天的词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词语,并知道词语所描绘的美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里找春天,观察校园里的柳树、桃花、小草等。这样,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再读韵文自然就能读出韵味了。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更丰富了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初步体验了生活的内涵。

2. 参与校园生活,增强学生能力。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比如,班干部选举,让学生写自荐书,上台演讲;每次晨会课,请一名学生作“两分钟演讲”;开主题队会,让学生写《我设计的主题队会》方案;如果有学生过生日,就让学生一起给他说祝福语、编祝福歌……校园生活越丰富多彩,越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怀和学习热情。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增强学生的能力。

二、 立足家庭,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最温馨的生活场所,也是孩子个性发展的主阵地。教师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家庭生活中得到提高。

1. 利用家庭特点,培养学生情感。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医生,可以让他写一篇预防春季流行病的科普小文章;有的学生家长是开饭店的,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饭店特色的文章;有的学生家长是公务员,可以让他写一写家长工作的特点……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了父母的职业,增进了与父母的交流。

2. 丰富家庭生活,提升学生情趣。借助课堂学习中激起的兴趣点,设计实践活动,既能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又可丰富家庭生活。如学校开展“书香班级”活动,学生要学写读后感,教师可发动学生与父母共读一本书,拍下读书的照片,写下读书心得。又如学校开展“双语节”活动,学生可以和父母在家共同学习英语,然后排练一个英语小节目,最后制作成视频在学校展示。诸如此类的语文实践活动,既巩固了学生的课堂所学,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又密切了家长和孩子的交流、沟通,提升了学生的生活情趣,故倍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三、 走向社会,学习语文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

1. 加强生活体验,增长学生知识。教学时,应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如在学了《大自然的文字》后,教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寻找大自然的文字。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对大自然的文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后,可以写《我的发现》,也可以让学生出一期与大自然有关的手抄报,在班上展示,师生共评。这些体验活动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也使学生更深地体悟到课文的含义。

2. 深入社会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九寨沟》《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走出家门,了解自己社区的卫生状况,调查“病因”,开出“诊治”方案并积极实施。针对当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实施“读写结合”呢?从小学阶段整体而言,我们感到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坚持长线与短线交织。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了解写作目的、积累语言材料、悟得表达方法等,本身就是一种读写结合,这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可称之为“长线结合”。依据文本的特点,尤其针对学生习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展“读写结合”实践,这是一个短期的、外显的过程,可称之为“短线结合”。我们提倡“长短交织,整体关照,从读学写,以写促读”。

2. 注意把握学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阅读”和“习作”提出了不同的目标与内容。教学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做到既不“滞后”也不“越位”。譬如,在第二学段中,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同样是要求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一个是“词语”,一个是“语汇句式”,差别很大。再如,到了第三学段,要求“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飞跃。只要我们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到作者如何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意图,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采用富有个性的表达方法,并启发学生思考:“假如要我写,还可以怎么写”,尤其是指导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受约束,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有序地组织材料,活用表达方法,那么学生的习作一定会“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做到“分段表述”的。

3. 研究不同文体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中,就阅读兴趣和把握主要内容等方面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提出了相应的阶段目标。第三学段中,分别阐述了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以及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四种文体所达到的目标及应采用的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文体意识,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巧妙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悟得,并且积累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⑴叙事性作品。苏教版小语教材中,就有不少课文是叙事感很强的作品,如《船长》《爱之链》等。在这一类作品的教学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学生“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上,让他们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同时,关注言语形式,领略“语言的魅力”。比如《船长》一文,对于“诺曼底”号遇难后,乘客们惊慌失措、乱成一团的场景描写得非常精彩。“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作家雨果采用了短句的形式,以动荡不安的节奏展现出船毁将倾、极度恐慌的情景,字字句句犹如声声鼓点敲击着读者的心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极具艺术张力。教学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启发他们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人们的恐慌,以此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接着,出示修改过的句子让学生比较,“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或者是孩子,他们半裸着身子,有的在四处奔跑着,有的在不停呼喊着,还有的在绝望地哭泣着,海水流进了船舱”。学生在不同词语、不同句式的比较中,不仅理解了内容,感受到当时紧张、慌乱的场景,而且在阅读实践中把握了言语表达的形式。随

今社会上一些同音字、同义字乱用的不规范用字现象,教师可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街道、商场等一些公共场所去纠正……其次,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山区贫困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我们家乡苏州的园林、范仲淹故居、唐寅故居等,就是一个个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又如到社区去出黑板报、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在走入社会、观察社会、深入社会实践活动中,丰富了自己的社会经验;在感受成为社会一员、体验被人需要的快乐中,强化了学生的生命感和责任感,丰富了学生对语文的理解,陶冶了情操。

(作者单位:苏州市金阊外国语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学段生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生活感悟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无厘头生活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