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意象法教语文,让学习充满乐趣

2015-01-14 21:50杨墅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鱼戏郊游春笋

杨墅

(有资料这样描述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简单地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相结合。

我国心理学家朱建军老师创建了意象心理疗法,引导来访者头脑出现画面,了解他们潜意识层面的想法,帮助他们认识自我、修正自我的认知和行为,这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大多处在意象世界里,他们有着极强的画面感和想象力。我利用这个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插入意象进行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学生易于接受,并能学得轻松而愉快。

一、将文字内容转换成影像记忆法

记忆课文时,如果学生单单凭借书上的文字去理解内容会感觉枯燥乏味,而结合图像在头脑中放映,凭借留存的图像记忆来理解,画面感很强,也很容易记住课文内容。

在教课文《江南》时,我先让学生看图,问“图上画的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大家看完后闭上眼睛,这幅图景还在吗?你看到了哪些景色?记住这些景色。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在理解“莲叶何田田”这一句时,很多学生不太懂什么意思,特别是“田田”这个词。我放录像给大家看,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记住荷叶的样子,要求学生记住刚才看到的画面,特别是“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让学生把这一动态画面映入脑海中,教完课文后要求学生背诵时把刚才输入头脑中的画面重现出来,边看画面边背诵古诗。这样反复几遍,大多数学生很快都会背了,这比一遍一遍机械地背诵要有效得多。

当课文中的文字被转换成图像时,这些物象就变得生动起来,在学生心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学生记忆的火花也仿佛被点燃了,课文很快能背诵出来。

二、运用多种感官记忆理解法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熟识的生活经验,为他们创设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他们多种感官参与进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识字。

在《春姑娘》一课的开头,我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郊游导入,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了学习情境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将语文和大自然以及学生的生活相融合。识字时,我采用交朋友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师:春天来了,春姑娘穿着美丽的彩裙向我们走来了。(多媒体播放录像)春姑娘向同学们微笑、招手:我们一起去郊游吧!

师:今天,我们就随春姑娘一起到郊外去看看大自然的美景吧!

师:小朋友,在郊游过程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放郊游录像)

生1:我看到了各种颜色的花、碧绿的柳树、嫩绿的小草、清澈的小河,听到鸟儿的歌声。

生2:我看见蓝蓝的天、雪白的云、活泼的鱼儿,我还听见鱼儿在说悄悄话呢!

……

用录像配合音乐导入,学生会感觉身临其境,非常亲切,激发了他们对春天的喜爱,对郊游的渴望。有了好的开端,下面的学习就轻松愉快多了。

看图识字,主要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拼音,把汉字的音、形、意联系起来,把汉字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巩固、加深学生对字的认识与理解,并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汉字的意象表达手法让学生非常感兴趣。在教学识字时,我总是让学生闭上眼睛让这些字形出现,我问:看见了吗?学生高兴地回答:看见啦,很清楚。我说:看看书,你头脑中出现的字和书上一样吗?多看几次,记住它,把它印在你的心里。通过这种练习,这些汉字牢牢地储存在学生的头脑中,我发现学生的感知能力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们学得也很轻松,作业中错别字也减少了。

我这样设计教学《识字一》:

师:春姑娘走了,临走时留下了几封信,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一起读一读。每小组一封,让组内成员认读,可以加上动作、表情。

此时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影像,他们把这些美丽的影像用语言描绘了出来,接着给大家发一张简单勾勒的春景图,请他们为这幅图涂上漂亮的颜色,还可以加上其他的美好景物,涂上美丽的色彩。

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心”与“物”的关系,“神”与“形”的关系,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口,让他们进入到意象中,通过理解加工成形的意象,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学得很有兴趣。

三、将主观情感和客观形象融为一体

在教学《春笋》一课时,我以激发兴趣开头,用猜谜导入。

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谜语:

头戴尖尖帽,身披节节衣。每年二三月,脑袋钻出地。随后出示竹笋实物,认识“浅褐色”。剥开春笋,感知“嫩生生”。

春雷爷爷会对小春笋说些什么?(让我们来当春雷,唤醒小春笋。这一声春雷,唤醒了大自然中的精灵,但是有一个小春笋,睡得太熟了,只剩下它没醒,我们都是小春笋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唤醒小春笋吧。)

瞧,小春笋终于醒来了,伸个懒腰向四周看看,看到了什么呀?学生争相发言,一幅幅画面出现在他们眼前。

在学习语言文字时,应赋予客观事物以生命和情感,将主观激情和客观形象融为一体。在描绘客观事物时让学生表达主观的感受和体验,课文中的意象比比皆是。如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示圆圆的月亮,引导学生去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怀,此时想到了家乡的什么?学生脑海中出现了很多意象,这种意象已经不单单是图景,想象出来的情节,还包含了很多情愫。课文本身就由一幅幅逼真的画面组成,充满了画面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些都包含着自然意象,为学生记忆奠定了基础,运用意象的方法学语文,符合小学生感性的特点,经常能收到意料不到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鱼戏郊游春笋
食春笋知春味
采莲曲
快乐郊游
读迷作品
春笋 入宴的「百搭食材」
快乐的郊游
《春笋》中德“唤醒”
12种吃春笋de方法
植物占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