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光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能逐步接受和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重视了以生为本,而忽视了教师的有效调控,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小学生因其发展的不成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如果没有教师的有效组织、引导和帮助,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我认为,有效的生本课堂调控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适时适当的调节与控制,帮助学生参与到有意义学习的活动中去。
一、精心预设,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生本课堂的预设,应重点考虑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并通过有效的预设将学生推向主体地位。我认为生本课堂的预设应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准备:
1.预学作业的设计
设计好预学作业是体现生本课堂“先学后教”的重要保证。合理的预学作业设计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学。现行的教材基本上揭示了新知的探究过程,但预学不能影响到学生课堂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所以我们一般很少让学生简单地阅读数学教材文本进行自学,而较多设计活动类的预学活动。如预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以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度,便于帮助学生总结出分数的意义。再如教《圆柱和圆锥》一课前,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圆柱、圆锥,学生在制作过程的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体会圆柱、圆锥的特征,有利于课堂学习的展开。
2.研究问题的设计
在预学作业中,我们还可让学生写出自己预学中的疑惑,便于我们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并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更便于学生在课堂交流时深入讨论和研究。所以预设时,我们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好整堂课的大的环节和活动。小学数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让学生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几个大问题展开研究,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据此有效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和研究自己提出的问题和疑惑,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学生提出: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有基本性质,比有没有相类似的性质呢?如果有,是什么?学了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再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学生提出: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用字母表示数可以表示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组织教学,并顺势引导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上来,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真正得到内化。
二、适时调控,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作为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但有时学生在研究一些问题时往往浮于表面、不够深入。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课堂调控的时机,特别是学生的讨论交流偏离主题时,遇到知识疑难处时,思维出现阻塞时,探究不能深入时,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拨往往能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1.设置认知冲突进行调控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当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失去平衡时,会产生一种需要平衡的需求,即新的学习需要;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学习(阅读、倾听、观察、操作、实验、研讨等),使全身心的潜能得到调动、开发和利用。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中的冲突,及时抓住“错”机,加以利用,使学生产生疑问,构成认知矛盾;同时要有效地给予组织与引导,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主动探究解决认知上的问题,从而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如五年级《确定位置》一课的学习,是让学生由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在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环节展开的:一上课,我让多位学生介绍班长现在坐的位置,有学生描述班长的位置是第三列第四个,又有学生说班长在第六列第四个。学生的说法不同,表明他们的认知已经冲突,这时教师适时加入,引导学生阅读数学上的规定,即确定第几列是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是从前往后数。然后,学生们以他们现在的位置为观察点,几乎都认为班长的位置是第三列第四行,但我认为是第六列第四行,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原来观察者的角度不同造成结果也不同。此时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2.利用疑惑争论进行调控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起点不同,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有争论。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发学生的争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适时点拨,组织学生自己找出正确答案。如教了小数除法后,我编了这样一道题:小明带5元钱去买橡皮,每块橡皮0.8元,他最多能买几块,找回多少元?学生很快算出最多可以买6块,但在找回的钱上出现了分歧,有说找回2元的,有说是0.2元的,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此时我就提醒学生:有理不在声高,大家可以静下来好好想想,你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说服对方。很快,双方学生都冷静下来,发现找回2元的答案是由5÷0.8=50÷8=6……2推算出来的,通过验算:0.8×6=4.8,6-4.8=0.2,发现确实应找回0.2元。学生还由此总结出商不变而余数要变的规律。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倾听和评议同学的发言,帮助学生冷静思考,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思维活动。
总之,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生本课堂教学状态要像散文一样,形散而神不散,要看似很活、很乱,实际活而有度、乱而有序。教师的有效调控,就是要从“扶”到“领”到“放”,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走向有效甚至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