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杰 毕英英 陈晶璞 杜美澄
[摘 要]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普通高校教育事业正在不断发展。同时高校不规范收费现象的存在使得加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以此为背景,针对生均培养成本计量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构建了普通高校生均培养成本计量模式,为普通高校确认并计量生均培养成本提供参考。
[关键词] 普通高校;生均培养成本;成本计量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3-0031-05
0 引言
2011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数达到2 409所,总招生人数达到6 815 009人,在校学生数为23 085 078人,其中普通高校研究生在校生数
1 588 462人,普通本科在校学生数为13 496 577人,普通专科生在校学生数为9 588 501人,并且工学、管理学、文学及医学等学科学生数占比较高。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正在加速发展。
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高校教育成本越来越成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不规范收费现象的存在也使得人们对于高校教育成本的信息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关注的焦点向高校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类别的生均培养成本计量的细化信息转移。科学合理地界定生均培养成本及其构成,既能促进高校合理配置高校资源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又能为政府财政拨款、制定教育收费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1 普通高校生均培养成本计量存在问题及 难点
1.1 高校成本计量意识淡漠
现行的高校教育成本管理体制一般采用“核定收支,定额分配,量入为出,超支不补,留存结余”的方式。普通高校教育经费主要投放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领域上,缺乏必要的经费使用财务风险意识。目前高校现用的财务软件并不是针对高校成本核算而研发的,只能满足一些日常的报账和核算,无法做到生均培养成本的计量、财务监控与管理及全面预算功能,高校对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的意识淡薄。
1.2 政府未做出计量的要求
高校培养成本的计量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法律法规中并未有明确条文统一规定哪些费用应计入培养成本、计入成本的费用具体是多少、培养成本应怎样计量等等。这是高校无法进行生均培养成本计量的重要原因。
1.3 学生层次多样性导致计量难度大
根据学生的分类不同,生均培养成本的计量必然不同;又由于高校是一个具有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场所,三大功能互有交叉,成本不容易区分,所以致使生均培养成本计量难度大。
1.4 现行会计核算原则无法满足计量需求
目前高校对收支的确认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收支不进行配比,成本计量的真实性较低。主要体现在为培养学生而进行的投入往往与培养进度不同步,如房屋的建设、设备仪器、图书资料的购买等均是一次性投入,但这些投入可以使多批学生受益,这就使当批学生应负担的费用与其投入不一致,从而导致生均培养成本的计量不确切。
虽然生均培养成本计量面临很多困难,但可以在结合高校现状基础上对会计资料进行转换,来计量高校生均培养成本,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2 普通高校生均培养成本计量模式构建
2.1 生均培养成本计量对象确认
确定成本计量对象是计量培养成本的前提,普通高校教育活动的培养对象是学生。但高校培养的学生形式多样,各类学生培养成本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生均培养成本的计量,应将各类学生人数折算成标准学生人数。高校一般将本科生作为计量的标准,各类型的学生折算为以本科生为基准的权数[1]。本文参考《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的规定来确定高校标准人数。其中硕士生为1.5,博士生为2,来华留学生为3,普通专科生、第二学位学生、成人脱产本科生、高职生为0.8,预科生、成人脱产专科生、进修生为0.6,夜大、自考、函授等其他学生为0.3,网络教育生为0.1。因此高校标准学生数(The Number of Student)用 表示,其计量公式为:
标准学生数=普通本科生数+硕士生数€?.5+博士生数€?+留学生数€?+(普通专科生数+第二学位生数+成人脱产本科生数+高职生数)€?.8+(预科生数+成人脱产专科生数+进修生数)€?.6+夜大、自考、函授等学生数€?.3+网络教育生数€?.1
2.2 生均培养成本项目确认与计量
生均培养成本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育机构为了实现其基本职能并保证教学质量水准的前提下,在一定的会计核算期间平均用于培养一个标准生的各种直接支出和应计入费用的支出总和[2]。通过对普通高校教育成本特点的分析,结合《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2005)的规定,以“将培养学生发生的直接相关支出计入培养成本,间接相关的费用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培养成本”为原则,进一步明确并完善生均培养成本的项目构成,以便合理准确的计量出生均培养成本。本文将普通高校生均培养成本构成分为五大类:生均人员支出;生均公用支出;生均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生均补助性支出;生均科研支出。
1)生均人员支出(Staff Expenditure per Student)。生均人员支出是指高校为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提供服务的各类人员发放的各项工资性支出平均分摊到每名标准生的支出,用 来表示。本文将高校教职工人员支出分为正式在编职工的工资性支出总额以及社会保障缴费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在职人员岗位工资总额。高校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分别是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薪级工资和津贴工资四部分组成。在职人员岗位工资总额包括专任教师和其他人员的工资性支出总额,而生师比表示的是标准学生数与专任教师的比例,因此通过一定的比例进行转换,以体现全体教职工的年平均工资水平。其中专任教师在教职工总人数中占比一般为60%左右[3],本文选取60%的比例进行转换。
在职人员岗位工资总额=标准学生数/(生师比€?0%)€赘咝=淌δ昶骄ぷ时曜迹?
其中,生师比依据各地普通高校实际情况确定;高校教师年平均工资标准参照各高校实际情况而定。
第二部分为教职工社会保障扣缴费。高校教职工的社会保障扣缴费是指高校为教职工缴纳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费用(Insurance)。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分别用、、 和 表示。
社会保障扣缴费=在职人员岗位工资总额€姿姆呀赡杀嚷屎停矗骸?
四费的缴纳比率可按照《五险办理指引》(2007)规定所应承担的比例缴纳。
生均人员支出=(在职人员岗位工资总额+社会保障缴费)/标准学生数,即:。
2)生均公用支出(Public Expenditure per Student)。生均公用支出是高校为保证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而产生的公共费用支出,再将其平均分摊到每名标准生所形成的支出,用来表示。公用支出包括日常教学维护支出、九项基本经费支出和其他公用杂费支出。
第一,日常教学维护支出。日常教学维护支出是指高校为保障学生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而在能源(水、电、供暖)、物业、绿化费用及其他经费等方面的支出总额。
水费=标准学生数€咨旰乃縺椎钡厮驯曜迹矗?
电费=标准学生数€咨旰牡缌縺椎钡氐绶驯曜迹矗骸?
取暖费=标准学生数€祝ㄉ姓梅棵婊?生均教室面积+生均宿舍面积)€椎钡毓┡驯曜迹矗骸?
生均年耗电量和耗水量依据各高校所在地规定的城市居民生活用电、用水量标准而定;生均行政用房面积、生均教室面积和生均宿舍面积的总和,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核算;各种费用的收费标准同样依据高校所在地的实际收费标准为衡量基准。
第二,九项经费支出。高校九项经费支出包括办公费、教学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专用材料费和邮电交通费等六项基本经费以及支出的福利费、招待费和工会经费,其中:
生均六项基本经费=年学费收入€滋囟ň严凳矗海?
另三项经费=教职工工资总额€?2%+3%+2%),即:。
年学费收入以各高校实际收入为准,特定经费系数可视各地高校具体情况而定;依据《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2005)规定,福利费、工会经费、招待费分别按工资总额的3%、2%、2%提取。
第三,物业费。物业项目包括:综合管理、物业公用部分和公共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卫生清洁、水泵维护等项目。
物业费=生均综合用房面积€妆曜佳齹椎钡匚镆当曜迹矗骸?
由于现在只有个别地区有综合物业标准,大多数地方只有普通物业标准,因此各高校遵循当地的物业标准。
生均公用支出=(日常教学维持支出+九项经费支出+其他公用杂费支出)/标准学生数,即:。
3)生均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Land and Fixed Assets Expenditure per Student)。生均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是指高校为达到政府要求的办学质量,按照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生均用房面积、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图书数量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等进行的教学资源配置,再将土地和各种固定资产按照规定的折旧年限计算折旧额的支出总和,用来表示。生均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包括:土地摊销费、房屋建筑物折旧以及教学设备折旧支出。
第一,生均土地分摊。我国高校在运营期间内拥有的土地大部分是政府无偿划批的,小部分土地可能是近几年有偿购买的,其中也包括以政府优惠政策折价购置的。但无论以什么方式拥有的土地都是有价值的,应该计入学生的培养成本。
生均土地分摊费=生均占地面积€椎ノ煌恋囟?土地使用年限,即:
其中单位土地定价 是变量,高校可以通过其所在地的国土资源部门公布的基准地价而确定;根据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教育、科技、文化等用地使用年限为50年,因此土地的使用年限 按照50年计算。
第二,生均房屋建筑物折旧。高校内房屋建筑物是校内师生生活、学习的地方,建筑物由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室内体育用房、行政办公房、食堂、师生活动用房、附属用房等组成,这些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就是高校的建筑物占地面积。
房屋建筑物折旧额=生均综合建筑面积€椎ノ唤ǚ砍杀?房屋使用年限,即:。
生均综合建筑面积因办学规模不同而不同;单位建房成本 参照各高校所在地的平均建房成本确定;依据《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2005),房屋、建筑物的折旧统一按当年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总值的2%计提,即50年折旧期,因此高校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按照50年计算。 第三,生均教学设备折旧。高校教学设备包括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折旧=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使用年限+新增仪器设备/使用年限,即:。
生均图书折旧=生均图书量/折旧年限€酌勘酒骄鄹瘢矗骸?
设备折旧年限需要按照设备的类型划分:专用设备按8年计提,一般设备按5年,其他设备均按10年折旧。代表高校生均拥有图书量,按院校类别计量;图书折旧年限可按税法规定定为5年,图书零售价根据各高校藏书价格确定,一般在20~50元之间[4]。
生均固定资产支出=生均土地摊销+生均房屋建筑物折旧+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折旧+生均图书折旧,即:。
4)生均补助性支出(Allowance Expenditure per Student)。生均补助性支出是指高校在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将直接用于学生补贴性质的各种费用开支平均分摊到每名标准生所形成的支出,用来表示。学生补助性支出包括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生教育、军训及就业培训费、医疗费等。
第一,奖、助学金支出。各高校学生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标准是不同的,差异比较大,综合实力越强、生源质量越好的学校其投入力度越大,一般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院级奖学金、助学贷款等。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标准,本文将奖、助学金的额度分别定为生均年学费的10%,共计20%。
奖、助学金=年学费收入总额€?0%,即:。
第二,勤工助学、困难补助支出。高校为调动广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性,在保障贫困家庭学生基本学习生活的基础上,依据教育局、财政厅、物价局文件《国教财字[2005]19号》(2005),按照国家要求,各高校每年从学费中提取5%的经费,统筹用于勤工助学和困难补助。
勤工助学、困难补助支出=年学费收入总额€?%,即:。
第三,学生教育、军训及就业培训费。各高校学生在大学期间会接受一定时间的军训、固定学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在毕业前还会接受就业指导和培训等活动,这些都是需要培训经费的,但这些费用是在四年期间发生的,并不是每年都有,因此按照教育部的基础标准,本文将高校学生教育、军训及就业培训费定为年学费收入的2%。
学生教育、军训及就业培训费=年学费收入总额€?%,即:。
第四,医疗费。各高校学生在校期间享有一定比例的医疗补贴,学生在校就诊只需支付医疗费用的少部分,大部分由学校出资,各省市每年对高校医疗补贴的标准各不相同。
医疗费=各地高校的医疗补贴标准,即:。
各高校当地的医疗补贴标准按照各高校所在地的医疗补贴标准进行衡量。
生均补助性支出=(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生教育、军训及就业培训费+医疗费)/标准学生数,即:。
5)生均科研支出(Research Expenditure per Student)。生均科研支出是指高校为科学项目研究的专项支出,用来表示。本文根据《高校科研经费支出规范性研究》(2012)[5]相关规定,按科研费用的30%计入生均培养成本。
生均科研支出=科研费用支出€?0%/标准学生数,即 。
3 河北省普通高校生均培养成本测算实例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河北省普通高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1年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数达到112个,招生数约为35.05万人,较去年增长1.15%;在校学生数量为115.40万人,较上年增长4.42%,其中本科生约为59万人、专科生约为53万人、研究生约为3万人;从各类型高校学生情况看,工科类、医学类和管理类的学生占比较大。
依据上述生均培养成本计量模型,下面以河北省普通高校为例进行生均培养成本测算(资料来源于《2012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2河北经济年鉴》等统计资料,运用 2011年相关数据测算河北省普通高校生均培养成本),数据汇总见表1。
众所周知,普通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的分担者主要有政府、社会和受教育者,其分担的方式分别为财政拨款、社会捐赠和学费。也就是说普通高校的教育经费收入主要有以上三种途径。2011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如表2所示。
从从表2可以看出,河北省普通高校两大支柱型教育经费来源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和学杂费的收入,社会捐赠只占小部分。其中学杂费收入金额为744 012.3万元,生均学杂费收入为6 965.69元(标准学生数按表1的 值计算),生均学杂费收入占生均培养成本(见表 1 数值为 14 485.71元)的比例约为48%,而根据相关规定高校学费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6]。通过上述测算和分析可以看出,家庭所承担的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过高,远远超过了规定比例,同时也体现出国家财政性投入的不足。
表2 2011年河北省普通高校
主要教育经费收入情况(单位:万元)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学杂费 社会捐赠 总计
929468.8 744012.3 490.7 1673971.8
55.52% 44.45% 0.03% 100%
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高校办学质量、学生培养质量等,以通过增收学生学费的方式来维持学校办学并不是长久之计,应该以生均培养成本为依据,一方面合理确定高校学杂费等教育收费的标准,避免因过高收费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加强政府财政性经费投入,进一步明确政府经费投入的主渠道地位,同时扩展资金来源途径,保证高校教学高质量的开展和运行。
4 结束语
正确地核定生均培养成本,能够为政府财政拨款、高校制定教育收费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治理高校不规范收费现象。本文构建了普通高校生均培养成本构成及计量模式,并结合河北省普通高校生均培养成本计量实例说明了其适用性,为普通高校生均培养成本的确认与计量提供了新的思路。各普通高校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合理运用并不断完善生均培养成本计量模式。
参考文献
[1]彭晓,杨明亮.关于高校学生培养成本测算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10):1591-1593.
[2]刘荣.我国高等教育成本研究之难点[J].财会月刊(综合),2008,(1):53-53.
[3]苗斌,胡汉祥.基于实证的高校生均培养成本模型研究[J].会计之友,2011,(8):122-124.
[4]王娟,杨耘,刘娟宁.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数学模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60-63.
[5]王爱华,武玉洁,段治平.高校生均标准成本测算初探[J].财会月刊,2008,(1):56-58.
[6]夏萍.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机成本核算问题探究[J].财会月刊(理论),2008,(5):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