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梅+潘灵宗
2013年11月10日,在苏州大学听了优秀教师赵志祥的学术讲座,我受益匪浅。
赵志祥老师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22年来跟随他的恩师——于永正先生风里来雨里去,到全国各地听课、上课、磨课。他一字一句地诵读于永正先生的课堂实录,一遍又一遍地模仿于先生的课堂。为了练一手好字,他照着字帖一笔一画地临摹。为了锻造课堂气场,他在办公室、饭堂、家里、火车上和不同的对象辩论着不同的话题……漫长的22年,赵老师倚仗着自己的努力和勤奋,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他的成功让人敬佩!窦桂梅老师利用9年的时间,从函授的专科一直读到师大研究生课程班,几年来,记下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片。她常教育年轻的老师:“教师自己先爱读书、读好书了,才能使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教师自己先把文章写好了,学生熏呀熏的也能写得不错了;教师上课出口成章了,学生学呀学的,也能意畅辞达,甚至富有文采了。”于永正老师从1957年一直写文章到1980年,面对一箱子的退稿,他没有退缩,坚守了23年。凭着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精神,他终于“修成正果”。窦桂梅老师和于永正老师的成功之路,其实就是坚守之路。
赵志祥老师的讲座听完了,我意犹未尽,仍然沉浸其中。回校后,我又认真地学习了于永正、窦桂梅、贾志敏、王崧舟、孙双金等特级教师的教学,从中深深地感受到这些优秀教师的共同特点。
一、教学注重科学性
教学科学性是这些优秀教师教学成功的最突出的特征。教学成功取决于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哲学、美学、文学等学科的掌握水平,并运用它们来解决教学中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熟悉所教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内容,才能使教学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连接起来,从而进行各种形式的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得到教育和发展。从静态来看,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以概念为联结点,以知识为系统。从动态来看,认知结构是以学生解决不同类型、不等水平的问题为标尺的能力系统。这一切都以教学科学性为基础,科学性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学特色形成的关键。
二、教学具有吸引力
优秀教师的教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课都有一种牵人情思的吸引力,有一种扣人心弦的感染力。这种教学吸引力,是教学科学与教学艺术的高度融合,也是他们对教学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优秀教师教学的吸引力包括师生人际关系的相容力,对学生的精神感召力、学习驱动力和智慧启示力。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对学生的精神感召。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得心应手,成竹在胸,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渐入佳境,讲课妙语连珠,挥洒自如,学生就会被吸引住。教学的魅力是教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仪表美、教态美、语言美、提问美、结构美、板书美、节奏美等综合成教学艺术,让学生品味、欣赏,使学生产生兴趣。
三、教学方法灵活
优秀教师的教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刻板僵化,而是千变万化的。
(1)处理教材很活。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或者长文短教,或者浅文深教,或者以读带讲,或者精雕细琢,或者提问质疑,或者讲练结合,或者读读、讲讲、议议,或者自读、教读、练习,体现了教学的多样性、灵活性。
(2)教学设计很活。教师在教材知识信息的处理上,要把教材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接受知识的智力活动统一起来。课文篇篇不同,内容课课迥异,教学设计均有变化,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新鲜感、好奇感,才会乐听爱学。
(3)教学进程很活。教师尽管在备课中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是一到具体的教学,还得接受学生的检验,因为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制约着教学过程。如果抛开学生不管,死守教案,照原计划办事,亦步亦趋,教学就容易“砸锅”。马卡连柯说过:“教育的技巧就在于随机应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熟练地调控课堂,不断依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使之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们首先要努力培养自己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没有对生活、对学生、对教育的热爱,就不可能有持久的动力。其次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加强语文教学基本功训练。第三要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最后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把读书当做一辈子的事情,在读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