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金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效地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扩大学生的发展空间,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来谈谈一些体会。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的事情就是明确教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来达到预期的设定或要求。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教学的目标细化到每一个主题课中。因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极大的丰富性和多变性,每一个主题教学的实施都是为了不同的目的而开展的。所以,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才可以明确具体的教学措施是什么,需要借助的教学器材有哪些,需要进行怎样的教学设计等。这样才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才能够更加明确地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实现有效性教学。
例如,在“户外生存”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这一主题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户外生存技巧,能够在户外保护好自己。明确了这一目标,教师才可以开展下一步的教学课件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和准备等。这样能更加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这就一定要学生这一主体参与其中。在当前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不愿意自己动手,或者不愿意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观察、发现事物。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够,对综合实践活动不感兴趣。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感受到这门课程的乐趣,然后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下逐渐地喜欢上这门课程。所以,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教学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亲自展示“高空摔蛋而蛋不破”的游戏。然后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建一个安全的窝来保护鸡蛋,使得鸡蛋从高空降落下来却不会被摔破。
通过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很多学生对课程充满了好奇心,随之,学生就会深入课程,去发现其中的奥妙,感受到实践活动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得以激发。
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对象和主要参与者。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也可以逐渐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将得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将得到发展。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面对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通过给学生必要的成长空间来达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目的。
例如,在“认识身边的植物”这一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不同植物的名称、特点以及自己所了解的该植物的趣事。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完善。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
生1:这是松树,岁寒三友之一,常年绿,松树的品种有很多,最有名的是黄山的迎客松。
生2:这是牡丹花。它在春天开花,开花的时候很漂亮,花朵很大。
生3:这是梧桐树。
……
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效地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此外,笔者认为还可以通过将生活作为教学的第二课堂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参观学习完学校内的植物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在课后选择一盆植物来进行种植,并且要求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片段和特点做记录。然后在这一活动实施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大家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种植心得。
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有效地将教学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更好地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通过家庭、社会、学校的联合来挖掘出更多优秀的活动课堂,从而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更大的可能。
(责编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