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摘 要】本文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个人素质特点和基础知识水平,分析造成他们这种现状的原因,再根据具体原因从习惯养成、激发学生自信、学会明理、树立正确思想等方面入手,分析优化中职学生品德教育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生;品德教育;教育方法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招收的学生多是成绩极差的初三毕业生。
一、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
(1)缺乏理想与志向,没有上进心。
(2)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贪玩、好享受,存在吸烟、网瘾、早恋、厌学等问题。
(3)不知感恩奉献,缺乏担当负责的意识。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尤其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出学生的上进心、责任心,激发他们乐于学习,善于做事的能力,树立起做有用的人,做收人尊敬的人,做正能量的人的信念,为社会培养可用可信的人才,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垫定基础。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家庭教育的缺失。很多家庭,家庭条件好了,只以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为乐,忽略精神方便的教育。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获取都十分容易,根本不努力奋斗,培养了懒惰,涣散了意志,淡化了求知的欲望,也不懂什么是感恩负责等。
其次,学校教育的片面,在评比、考试的指挥棒下,基础教育的学校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德育教育缺失,尤其是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丧失了自信心,破罐破摔,厌恶学习,养成一些不良习惯。
再次,社会的影响,经济社会带给人们的追名逐利的浮躁,贪图享乐的自私,使学生本该平静踏实的心态受到干扰,失去了健康的信念与追求。
三、具体优化措施
面对着这样一群具有突出特点的学生,必须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是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针对学生的实际,我谈以下几点体会:
1.提升学生品德,需从学会学习、养成学习习惯入手
一个成人的教育,首先取决于自我教育的能力,而自我教育的能力则取决于一个人的学习与思考。学会读健康有益的书,学会汲取健康有益的知识与思想,才会不断提升道德水准、文明素质。
我们班的学生多是厌倦语文教学,对学习多是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培养他的读书习惯、学习习惯,决不能再用应试的手段、功利性地引导。而是要从一些简单的知识或文章入手,引导他们细读、品读,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读、悟、交流,不设限,不给硬性任务,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阅读学习的快乐会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而在学习中则是他们陶冶了性情,培养了意志,形成了目标追求,同时也开发了智力,开阔了视野,滋养了品德。
2.教育学生追求上进,要从激发学生自信心入手
学生受到的批评多了,体验的失败多了,学生就会从内心中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处处不如别人,这种自卑情绪的蔓延,会压抑学生,使学生失去希望,放弃追求。为此我们学校在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还要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有良好品德有体育、音乐、美术、朗诵、演讲、手工等各方面有专长的孩子,均能找到表现的机会,并在有专长老师的带领下,培养和发展他们的专长,树立起他们的自信。
3.解决细小的问题,要从明理入手
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打架、骂街、吸烟、痴迷网络游戏,早恋等问题会经常困扰学生,对于这些问题不能只靠制定纪律,严格要求,严厉惩罚去解决,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认识到其中的道理,懂得其中的利弊,形成一种自觉的抵制力,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战胜困扰,改掉不良习惯。
4.树立正确思想从启发思考入手
思想是行动的根源与基础,一旦建立起正确的思想,人生也就有了正确的方向与追求。如何建立正确的思想,首先需要的则是学生对正确思想的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讨论、交流,才会认识到正确思想的意义也作用。例如,我们把每年的三月份定为“让周围的人因我而温馨而自豪”主题教育活动月。确定好主题,我们以班会的形成组织学生讨论。
思想教育是帮助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多层次多角度,还需要重复坚持才能使正确的思想在头脑中扎根,成为终生的追求,决不能靠一次谈话,一次活动就期盼收到永恒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钱可铭《论中职德育课教学方法的优化》[J].教育学术月刊,2008,(7)
[2]《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
[3]邱练新《遵循“三贴近”原则,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J].广东教育·职教,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