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为
摘要:口语交际教学是当前课改的热点,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前教育者面临的社会难题,留守儿童口语交际能力低下是当前教育的一个现状,本文探讨了加强口语交际教学,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培养其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等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留守儿童;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24-0043-02
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引发出一系列衍生问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这些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作为其子女的留守儿童的培养教育问题,越发引起有识之士的担忧。这里,笔者作为一个在教育第一线工作了20余年的语文教师,针对当前留守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差的现状,就如何培养留守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一点浅陋见解。
1.留守儿童口语交际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要求学生口语达到以下水平"(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1]实际上,现在许多留守儿童与这个目标相距甚远。当前留守儿童口语交际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呢?
1.1害羞畏怯,不敢说话。留守儿童由于和父母长期分离,主要是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老年人本身社会交往不多,带孩子参加社交的时候更少,即便交往,往往也是一群老人在一起。孩子们本身和老年人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随着年龄增大也越来越不愿意和老年人交往,参加社会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长此以往,孩子缺乏口语交际的机会,缺乏说话能力的锻炼,在交往活动中就会感到不自在,紧张,羞于开口说话,不敢开口,怕说错了被人笑话。即使迫不得已要说话,,也会紧张得面红耳赤,言不由衷,语无伦次。这样,越怕说话越不会说话,越不会说话越怕说话,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1.2词不达意,言不由衷。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很少和家人交流,平时消遣以看电视或者玩游戏为主,缺乏必要的口语交际,所以,在和人交往时,语言组织能力不强,表达不连贯,有时候心里想了很多,但不知道怎么说;说话时前言不搭后语,有时一句话要重复几遍,有时说一句话要想好久;有时说了半天话,却表达不清楚主旨,人家怎么也搞不清楚他究竟说的什么意思。
1.3说话粗鲁,不分对象和场合。由于缺乏父母的严格管教,很多留守儿童缺乏教养,出口成脏,言必称老子,出口必带娘,平时玩笑斗嘴如同泼妇骂街,不堪入耳。连很多女生也是如此,没有一点温柔娴淑的淑女形象。留守儿童说话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在庄重严肃的场合嘻嘻哈哈,在长辈面前没有一点尊敬之意,这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1.4不善于倾听,自说自话。父母长期不在家,觉得亏欠孩子,所以以纵容和溺爱来表达对孩子的补偿;而爷爷奶奶辈对这些留守的孙辈,总认为孩子父母不在,怪可怜的,于是也溺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导致许多留守儿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全不管他人的感受。在口语交际时,常常在别人说话时打断人家的话头 ,以抢着说话来凸显自己;听人说话时,也没有耐心,往往是听些半截话,导致不能完全把握对方所表达的意思,以致有时曲解了人家说话的意思。甚至在课堂上听讲也是如此,从而不能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导致成绩下滑。
留守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差,现在会影响其学习和生活,出身社会后会影响其工作,影响人际关系,有时还会给他人带来许多麻烦。因此,加强留守儿童口语交际教学,提高留守儿童口语交际能力,就成为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
2.高效的口语交际教学是培养留守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必然途径
口语交际是语言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提高留守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面对留守儿童口语交际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以课堂为中心,调动多种因素为口语交际服务。具体从以下方面抓起。
2.1创设口语交际的环境,激发留守儿童口语交际的动机,让孩子想说。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积极的动机是口语交际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
"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如兴趣、态度等,是影响口语交际成败的关键因素。"[2]口语交际教学,最关键的是要激发留守儿童想要说话的欲望,想要通过说话来达到交际的欲望,同时,还要让孩子做到有话说,这样才能成功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创设良好的语境。
创设良好的语境,激发留守儿童在课堂上有想说的欲望。首先,老师在教学上要民主,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他们有发表意见胆量,还要注意调动和保护他们发言的积极性,在其发言过程中,多引导,多鼓励,对孩子们的发言要做正面的评价,要充分利用身体语言,鼓励孩子,允许他们平等地与自己讨论。其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自觉地敞开胸怀,主动发表意见,我们可以多用合作探究的课堂形式,让他们先主动与同小组同学探讨,发表自己意见,并能够整合小组意见,代表小组陈述观点。再其次,要训练留守孩子适应环境的变化的能力,大胆发言。留守儿童由于人际交往少,往往在人少环境敢说,人多了不敢说;熟悉地方敢说,生疏的地方不敢说……。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通过口语交际教学,创设良好的语境,以课堂为中心,并由课内逐步向课外延伸,使留守儿童想说话,有话说,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2.2进行思维训练,培养留守儿童能说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教学的第二步,是要让留守儿童能说。即具有基本的说话能力。所谓能说,就是说话逻辑清楚,意思明确,具有一定语言组织能力。这就要训练孩子的思维,一个思维紊乱的人,说话没有逻辑,一定说不好话。只有思维清晰,语言才会清楚而又有条理。所以,思维训练和说话训练应是同步进行的,否则,很容易出现那种说一句话想一会的情况,说的人费力,听的人着急。
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难点,有目的地提出问题,或复述、或概述、或辩论。学生每节课都要想问题、提问题、讨论问题,再组织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反复训练,思维和说话的能力都得到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则可让学生口头作文,从而达到思维的训练的目的 。学生会想,会思维,思维和说话能够同步进行,也就能说了。
口语交际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整体训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培养学生将话说得清楚,说连贯,让人听得明白。
2.3传授口语交际技巧,培养留守儿童会说的能力。口语交际技巧是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归纳出来的技巧和方法。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智力的综合体现,它需要渊博的知识、 牢固的记忆能力、丰富的联想力、想象力、缜密的思维能力。说话技巧的训练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说话首先要口齿清楚,语言的表述要准确,让人听得明白。而不能说话叽里咕噜,含混不清.或者说话有歧义,让人模棱两可。其次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会带来语义的变化。语调的不同,语音轻重位置的不同,表达的意思 便有较大差别。所有这些,应训练孩子准确运用。 再次便是语速的训练。说话的快慢、急缓与表达的语意关系密切,喜、怒、哀、乐,各有所异,说话对象 不同、内容不同,语速更应有异。所有这些,都应具体训练。
此外,因说话的对象、场合的不同而应采取什么样的措辞变化,如何把话说得大方、得体、有条理、切合语境,如何在说话时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副语言等,这都要在训练过程中有所侧重。这样,孩子掌握了这些说话的基本技巧,他们便会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变得会说了。
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两个属性,对留守儿童的口语交际教学,其目的是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作用,让他们学会准确运用语言进行人际交往,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要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朱绍禹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P25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