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装的诞生与近代西方服饰文化和着装思想关系研究

2015-01-13 14:29方茹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中山装关系研究

方茹

【摘 要】中山装的诞生深受西方服饰的影响。从形来讲,中山装摆脱了传统的长袍马褂、上衣下裳式定制,从而变成对襟式、上衣下裤式;从制来讲,中山装不再有制度上的差别,官民可穿相同款式的衣服,没有任何色彩、图案、衣料上的差别。所以,本文认为中山装的形成是受到西式服装、西式着装理念进步的民主、平等思想影响而形成的。

【关键词】中山装;西方服饰文化;着装思想;关系研究

中山装的形制从其产生的种种说法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山装的形成深受西方服饰的影响,从形上来讲,中山装摆脱了传统的长袍马褂、上衣下裳式定制,从而变成对襟式、上衣下裤式;从制上来讲,中山装不再有制度上的差别,官民可穿相同款式的衣服,没有任何色彩、图案、衣料上的差别。所以,认为中山装的形成完全是受到西式服装、西式着装理念进步的民主、平等思想影响而形成的观点是毫不为过的。我认为,中山装受西式服装制度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弱化和消除等级制度;另一方面体现在它适应了中西交往中着装要求的改变。

弱化和消除等级差异方面,与中山装的政治作用是有一致性的,可以说,孙中山以及当时的革命先进分子正是借助于这一点大力推行中山装以显示革命之“新”的。中国传统服制的特色是等级制度繁冗森严,自《周易》开始,中国的服装就与统治者对国家的统治联系起来了,这种联系形成的文化氛围,一直笼罩了中国着装理念几千年,它使中國传统的服制本身具备了神圣感和崇高性,与君权神授一样,成为无可争议的朝纲之一,从而致使几千年来的服饰在中国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着装问题而是被作为一个国策来对人民进行统治的工具。特别是自宋以来,受理学思想影响,这种服制态度趋于更明确的地位,各史中“舆服志”都有对各朝服饰制度的详细记载。明清时期服饰的等级性袒露无疑地表现了出来,可以说此时期中国服制的政治意义达到了顶峰,各朝官僚之间、君臣、官民之间都有严格的服装区别,可以从服装的三要素——色彩、质料、款式来看:色彩不得篡用;乱用衣料是谋乱行为;各级别的款式如图案、饰品都有严格要求。 由于近代中西方隔绝局面的打破,西式服装源源不断地流入到了中国,其近代的着装理念、思想也随之被传到中国,中国近代的先进分子无一例外都想到从服饰制度着手改革中国时弊。1898年6月,康有为有《请断发易服改元折》,民国政府有《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各种《服制条例》等。但是在中山装之前,种种的改革改元都是不彻底的,鉴于中国传统服饰制度所形成的文化氛围,易服一直都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在任何一个朝代,服饰哪一方面的改革都须触动国家最高负责人才行,都须国君直接或间接出面支持才可能成功或见效。” 中山装亦是如此,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将中山装式制服定为公务员制服之前,中国近代的服制改革都是不彻底的,甚至在某些时期其收效是甚微的。中山装一方面摆脱了传统服饰等级的束缚,上至总理,下至一般平民百姓都可以穿同样质地、相同颜色和款式的中山装,与明清时期的官员等级制度形成天壤之别;另一方面中山装几乎完全抛弃了“饰”,中山装的形制相对于中国传统正式服装,简约了很多:中山装几乎没有饰,只是在参照了西装形制的基础上,采用排扣、明袋等简单装饰,而排扣和明袋由于被赋予了民主的政治涵义,而不是传统服饰的品级表示和贫富差别的标志,“中国人把服装改革的眼光转向西方的原因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文化转型,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方面是追求上下平等的民主思想由西向东的传播” 。所以从中山装的“制”“饰”的特点上,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山装就是受西式服装和着装理念影响的产物。

另一个可以体现中山装是受西式服装影响的理由是中山装适应了中西交往中着装需要的改变。由于近代中国受到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人的生活、交流方式也产生了深刻变化,而中山装则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着装诉求。西方服饰的核心理念是对“人体美”的塑造,西装更是有“适体”的美。日本人山内智惠美在《从戊戌到辛亥:汉族服装变革的开端》一文中,将西式服装于当时的便利之处归纳为八点:①有利于变法、革命;②有利于养廉,减少浪费;③强兵;④强种;⑤便于旅行;⑥可以振兴工艺;⑦有利于开展外交活动;⑧能避免宗教纠纷。我认为其中对近代中国生活方式影响最大的是对于涉外活动的益处。由于日益增多的与洋人的接触,中国服饰的诸多不便之处开始显示出来:旧式中国服装行动不便,繁杂、礼数要求严苛的弱点在西服为主体的社交场合暴露无遗,时人对此有很多讨论,主张中国人穿西服成为一种很具有号召力的观点:“衣服装束与人同,则酬酢易相和洽,无形格势禁之疑,无猜忌凌辱之患,万国咸尚西装,一国独为异服,则于公理上有碍,不独见恶于观瞻已也。”又如《剪辫易服说》一文讲道:“诚一律改用西装,畛域蠲除,接洽西人者多,斯洞瞩西情者众,数年之后,办理交涉,必不如今日之辣手。” 中国服饰于时不宜于民不便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阻碍了中西交往,但民国政府建国后,并没有采信这一观点一律改用西服,因为西装并不便于随时穿着,而且其质料、衬衣、领带等佩饰材料都需要进口,费用相对高昂,并不适合于贫困落后的中国。中山装料用国货而形制又近于西装的特点立即导致其大量流行,对于山内智惠美提及的其它几项西服的优点,中山装也适合,如中山装也利于革命,前文已论;有利于节省、减少浪费,穿着更利于运动健身,有利于强兵强种,中山装也有利于旅行,工人穿着中山装相对于长袍更有利于工作、操纵机器、提高效率,所以有利于工商业发展。另外,中山装的另一些特点使它能适应相对于西服更多的场合,甚至比西服更能减少浪费,完全符合孙中山先生“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标准。国民政府规定公务员一律着中山装后,政府的所有外事内务活动基本上采用中山装,这也说明了中山装在当时是适应了中国人生活交流方式改变的要求的。

从这一角度看,正是服装现代化的世界性潮流促使了中山装的产生,推动了中国人的服装变革向世界标准看齐。虽然这一时期的服装变革只是汉族服装向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演变的开端。但由于中山装的这些于内于外都不可替代的优点使它在中国流行了近半个世纪。中山装对中国服饰向开放化方向发展所作的过渡性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参考文献:

[1]楼慧珍等编:《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77-80页

[2]张志春著:《中国服饰文化》第一卷.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第116页

[3]诸葛铠:《从中西比较看中国近代服饰的转型》.丝绸,2002年第11期

[4]郭海燕:《浅谈西方文化对中国当代服装的影响》.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第11期

[5]【日】山内智惠美:《从戊戌到辛亥:汉族服装变革的开端》.文博,1996年第5期

[6]《论发辫自由》,转引自山内智惠美《从戊戌到辛亥:汉族服装变革的开端》,文博,1996年第5期

[7]《剪辫易服说》.湖北学生届,1903年3月,第5期

猜你喜欢
中山装关系研究
造型多变的中山装及派生服装
中山装团体标准首次发布
中山装起源图考
基于人体测量的现代中山装造型研究
谈谈中山装的前世今生
也析中山装的政治含义
区域市场营销与企业市场营销的关系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研究
浅谈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钢琴演奏中触键与音色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