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2015-01-13 06:02:51伍碧婷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语感语言

伍碧婷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一个生动而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是老师和学生情感碰撞的地方。语文基本功培训中关键是培养语感,而语感的培养又是和朗读息息相关,因为语感的培养基于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极其引起的身心反应而实现的语言模式的内化。朗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鉴于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宋词,谈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

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领略到语言之美。一个极好地诱导学生情感,丰富学生语言的方法,那就是给学生读书并指导学生朗读。我们的教材选取的都是精挑细选的名篇佳作,引导学生动情的朗读,就像是让学生和这些文坛巨匠做近距离的接触,走进他们的时代和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因为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赋予作品以画面感,促进他们情感的发展。反复诵读,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反复吟咏,结合背景,大家慢慢读出了叠词之美,读出了詞人内心深处无处排解的苦寂。开篇的“寻寻觅觅”反映词人心中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环境孤寂,心情空虚,无可排遣寄托,就像有什么东西丢掉了一样。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寻寻觅觅”的心思来。只这一句,就把她由于敌人的侵略、政权的崩溃、流离的经历、逃亡的生涯而不得不承担的感受,经过长期消磨而仍然留在心底的悲哀,充分地显示出来了。心中若有所失,要想抓住一点什么,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所得到的仍只是空虚,这才如梦初醒,感到“冷冷清清”,接着“凄凄惨惨戚戚”,则纯属内心感觉的描绘。由冷清的环境过渡到惨戚的心灵。由浅入深,文情并茂地描写出女主人公寂苦无告的凄凉心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我们生活在方言区,尽管现在的学生受方言问题的干扰相对减少,但朗读对这一问题仍可起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看清字形,不添文少字,不读破词句,强化识字记形,有效地识字,识词。出声地朗读,才能读准;大声地读,方能读出情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在不经意间提高语言文字的水平。这样,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写文章都会受益。

朗读有助于审美情趣的提高。教师在教学时,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用声音重现画面,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带动学生进入意境,调动所有感官去感受美,给予美的享受,再经由学生独自品味,细细朗读,而后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佐以《三国演义》片头曲,在歌曲中尽情地朗读,肆意领略“大江东去”的气势,把磅礴的气势释放出来,在朗读中游赤壁,在朗读中怀古。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字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字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之汹涌;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以上几个字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为英雄的出场创设一个广阔的背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朗读有助于记忆。朗读时要眼到,耳道,口道,通过反复诵读,潜移默化。它可以调动所有的感官,将知识信息输送到大脑的储存区域。朗读需要集中精力,不能三心二意,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杂念无法进入头脑之际,有利于记忆材料。在朗读时,70﹪以上的神经细胞参与大脑活动,超过默读和识字,相当于大脑在做“体操”,如果长期坚持,反复朗读,能强化记忆提高注意力,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增强学习效果。

朗读是培养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读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些学生怕出错被笑,不敢说话,不愿意回答问题,一提问就脑袋耷拉着。只有犯错才能明白错在哪里,才有机会改正,回避无法解决问题,坦然面对才是王道。犯错也是一种勇气。改正错误,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表达能力。就如我们在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时,就强迫自己读,把自己从家乡带来的地瓜腔慢慢矫正过来,读对,读准,说的时候被笑的次数少了,你就越来越愿意说话,久而久之你就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好。朗读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练语言,规范表达,能培养准确、流利、清晰、表情丰富的说话习惯,有助于人际交流,拓展自己的沟通渠道。不仅如此,还有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学生常抱怨作文写作时没有素材,看过的材料转瞬即忘,作文变成一个旨在凑字数的过程。其实朗读的过程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朗读过了,积累多了,形成了信息储存空间,写文章时,信手拈来,正如前人所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一切也就水到渠成。

朗读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处,朗诵有如歌唱,有增强肺功能之效;人在大声朗读时,大脑得到放松,心情也就爽快了;朗读运用腹式呼吸,胃肠的血液循环也会更加流畅,排解掉腹腔的寒气 ;平时有肩酸腰痛毛病的人,通过深呼吸带动背部肌肉,可以改善不适症状;朗读注重集体配合,因而活跃了社交生活,对心理健康自然有益处;朗读可帮助朗读者,特别是老年人回忆美好时光,带来的精神愉悦,不言而喻;朗读还是一种“思维体操”,有助于帮助老人减缓记忆衰退,甚至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语文课堂教学不是老师讲解演绎的一场独角戏那么简单。教学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讲解时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给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在我们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更充分地领略到这一点,与其由老师满堂讲解,面对学生越来越迷离的目光,不如把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反复朗读,尽量改变他们只愿意默读或阅读的方式。当朗读成为一种习惯,改变早读课上一派沉寂的局面,进而还原课堂一片朗朗书声,建构一个生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没有朗读做基础的学习是毫无意义的。不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让朗读这一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训练方式被讲解取而代之。“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通过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语文教学中,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区别不是智力,更多的是语感。

我们都知道,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勤于积累,厚积薄发。这一过程就如蛹化成蝶,成蛹的过程是如此的漫长,翩翩起舞的蝴蝶相对就短暂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教学中,通过朗读,背诵,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是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培养语感的过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总而言之,朗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语文老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同样重要,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努力提高朗读水平,让学生在朗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进而提高语文素养。叶圣陶先生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内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诵读可形成良好的语感,背诵又是内化语文材料相当有效的方法。

朗读这一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应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灵动鲜活地确立起来,让我们在朗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语感语言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8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4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5:22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