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华
一、《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生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课文用用批注法领会人物形象。
(3)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课文根据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进行批注评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分析、归纳、评价、以及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研读批注小说过程中,培养審美观,领会人物塑造的方法以及的艺术魅力。
(2)通过评点质疑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二、评点法设计依据
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尤为重要。批注评点法,让学生能够充分接触文本,亲自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的过程,体验独立思考钻研探究名著经典的快乐,养成对文本语言咬文嚼字以及由表及里逐层深入文本内涵的阅读习惯,同时多方位打磨听说读写的语文交际能力。
三、课堂实录
(听组内一节公开课记录)
师:“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惘然……
《林黛玉进贾府》是一篇必学课文,在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重点训练小说的阅读与鉴赏能力,所以在《黛玉进贾府》的第一节课上,让大家在细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一起通读了全文并理清了情节结构内容,并让大家重点阅读了几个重要人物的出场,为了进一步理解原著内涵与精华,老师布置了一个书面作业,让同学对宝玉,黛玉以及王熙凤做一下评点,每处需要评点的文本内容,要写出四句点评,看了同学们的评点,发现有些片面和偏颇之处,因此,这节课,把几份同学们的评点作业拿来讨论,并重读原文,再评再议。
(教师板书有关对王熙凤出场的学生的评点,如下:
(1)“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一句,显示出王熙凤的泼辣。
(2)2.143页,贾母的一句“我才好了……快再休提前话。”王熙凤的回答“该打该打”,这种娇嗔语气,显示出王熙凤的风骚。
(3)王熙凤一连串的向黛玉发问,体现出对黛玉的关心,体贴而且周到。
以下是对于学生评点的讨论质疑)
生1:王熙凤未闻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显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地位。
师:你能否在文中找出可以支撑你的观点的细节?
(此处对学生点评要求较具体)
生1:文章中有这样的相关对比描写,写到众人各个敛声屏气,丫鬟仆人成群结队出现,竟然连咳嗽声也不闻一声,显出贾府的秩序森然。有侯门一入深如海的感觉。可是王熙凤却可以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在贾母面前,口无遮拦,高声大嗓门,气场十足,因此可以推断,王熙凤出场,首先要先声夺人,显示自己是贾府的实权派人物,处于贾府的实际掌门人的地位。
(同学点头表示认同)
师:很好,分析有理有据。那么王熙凤性格中有无泼辣的特点,在文中有体现吗?
(此处教师还可以以扼要的语言,继续跟进,达成认识的升华:贾府的秩序森然,的确有侯门一入深如海的感觉。可是王熙凤却可以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在贾母面前,口无遮拦,高声大嗓,气场十足,因此可以推断,王熙凤出场,首先以先声夺人,显示自己是贾府的实权派人物,处于贾府的实际掌门人的地位。)
生2:在肖像描写中有些体现,粉面丹唇以及吊梢眉,三角眼显示了内心的狠毒。
师:很好,介入了下文的肖像描写来分析。比较善于联系。至于泼辣一词用于此处妥与不妥,谁能从“泼辣”一词的意义来加以分析?
(好,能够咬文嚼字的分析,仍然是语文阅读的看家本领,语言基本功的体现,实在不可偏废。)
生3:“泼辣”一词中的“泼”,是蛮不讲理,无赖撒泼的意思,“辣”是指手段毒辣,因为此处出场,还没有展示出其人毒辣的情节。
师:好的,你的意思也就是说,王熙凤性格中的泼辣是确有其事的,只不过,没有在出场这段文字中体现,对吗?
生3:的确是这样的,没有针对具体的文本,把其他出的评点生拉硬拽过来。
师:你对同学的评点的再评非常到位,实际上这位同学的评点犯了乱贴标签的毛病。
(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的错误,不可轻描淡写地处理,应指出其错误本质及正确的科学的阅读思维方式。有些学生的思维懒惰或是思维模式僵化,这是阅读小说类文本的大忌,让独立思维缺席,就是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维的跑马场。所以此处可提醒学生要以文本为评点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要远离文本的具体描写语句,而让评点出现无着无落的架空分析。这里,还可以联系贾母所揭示的王熙凤年幼时的教育成长背景一是“从小假充男儿教养”,秉性刚强,杀伐决断更胜于一般男子。二人之下,众人之上.没有读书认字,缺少了古代女子的含蓄,贞静与文雅。二是富贵显赫的”王家”家世背景,为其强有力的依靠和后盾.)
师:看下一个点评:“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对于同学的点评“王熙凤的该打该打,写出了她的娇嗔”,你赞同吗?有没有不同的分析?
生4:娇嗔是撒娇的意思,一般是指女子对自己老公才有的表情,用在此处不是很恰当。
(同学有的点头同意,有的未置可否,有的依然满脸狐疑,有的表现出不屑的神情)
师:你说的有道理,我认为这里的该打该打是说自己做错了,不应该忽略,只是表现了对黛玉的关心。
(教师的评点,虽然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了评价,但也有隔靴搔痒之嫌,此处的“该打该打”是王熙凤对自己的责罚和责备,貌似真心实意地悔改认错,而自我惩罚的言语实则是为了要进一步讨得贾母的喜爱,以逢场作戏的方式,在贾母面前自我嘲讽,主动贬损和矮化自己,一方面一扫自己被“责骂”的尴尬气氛,同时大家也看得新鲜有趣,再则又借机突出一下贾母至高无上的地位,满足了贾母的虚荣心,因此“该打该打”则应是在一种极为风趣的方式下的承欢讨巧。但此处老师并没有带领学生作深入探究,设身处地做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分析,也未能结合具体情境,深挖这些经典细节蕴含的意味,直接进入下一个问题,因而此处处理得略显草率和匆忙。)
师:学生评点说,王熙凤对黛玉的关心,仔细而周到,你怎么认为,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生6:如果是真关心,那么不应该是连问,而应该是有所停顿,认真倾听每次问之后,黛玉所回答内容。照理说,应该问一下,停一下,等一下。
(学生对此处文本的理解,较准确,可以说较细腻,较到位,因为他可以自觉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的生或体验。)
师:很好,对黛玉是假关心,对贾母是真讨好。
(此处还应对学生的评点角度予以肯定,联系生活实际,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而且往往行之有效,上文对学生“乱贴标签法”有过方法的评点,但老师并没有意识到此处也应同应对学生评点方法加以评点。说明对学生的评点分析的方法,还缺乏较成熟的思考。)
生7:装模作样,不是真正关心,而是向黛玉暗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师:好,装模作样做样一词用的很准确,后面哪里里还有类似的“装模作样”?
(教师能从学生的词语运用来评点,肯定和鼓励了学生对词语的推敲锤炼,并能顺势以“装模作样”为延伸点,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评点。此处显示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有的素养。很好。)
生7:对于黛玉来贾府之后的吃穿用度,熙凤“说早料到了”。衣料早就裁好了,实际上是很值得怀疑的?为什么?(学生也有些迟疑,不敢确定如何作答。)
师:他有些拿不准了,请其他同学接着回答。
生8:王熙凤说等过了目再把衣料送来,王夫人对王熙凤的回答点头不语。说明王熙凤并没有准备妥当,只是运用一个缓兵之计,私底下在去准备。
(学生回答很精彩,乃妙悟也,熙凤是在众人面前,显示了其与众不同地位,显示了其精明能干,给自己赚足了面子。聪明圆滑之至。)
师:对,也没有真正地关心黛玉,因为王夫人的表现是?
生:点头不语!
(从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来看,说明已有所领悟。)
师:对,回到刚才的问题,王熙凤问黛玉,问的越少越真诚,问的越多而不准备听人家的回答,则越是虚伪。
(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人物论》中《论凤姐》的这篇文章里面,曾这样评论王熙凤“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凤姐这个人物形象,的确是曹雪芹颇费了匠心来刻画的。有红学家说,如果没有凤姐的魅力十足,丰富生动活跃的生活化表现,那么,《红楼梦》一书的魅力将会减半。所以此处应从文本创作的角度,来谈一下熙凤的人物性格表现出的艺术魅力。因为凤姐这个鲜活夺目的形象,曾让如此多的专家以及读者醉心不已。因此不妨把凤姐形象的刻画作为本节课的重点目标之一。)
那么,下面进入下一个人物出场描写的分析点评,有关对宝玉出场时王夫人介绍宝玉为孽根祸胎,有同学点评为“宝玉是孽根祸胎,而且是由于贾母的百般宠爱,才促使宝玉变成这样,还因为他是王夫人唯一的儿子,所以备受娇宠。”你怎么看?
生9:此处并没有表现宝玉是贾母的宠爱,贾母的宠爱是有的,但在后文才有体现。这样说只是介绍宝玉出生时衔玉而诞的细节。
(学生结合文本,紧扣文本的意识已经初步建立了)
生10:补充一下,王夫人故意骂宝玉为孽根祸胎,是为了警示黛玉不要随便搭理他。
师:上面几位同学思维很活跃,而且能结合文本来分析。很好。
在评语中这个“唯一的儿子”评语准确吗?
生11:不准确,还有一个大儿子贾珠.
师;对,有些同学人物关系还不清楚,比如文中也有对黛玉这样的称谓介绍“先珠大嫂子”,怎么讲?
生12:先,死去的意思。死去的哥哥贾珠的媳妇,因此称谓是先珠大嫂子。
师:很好,利用了所学的文言知识来分析,说明我们读书要字字咀嚼,不要囫囵吞枣。下面给大家介绍介绍一下人物关系图表,帮助大家理解。
(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贾府人物关系图,简介先珠大嫂子,还有琏二嫂子,排行的序列和由来,从源头释疑。此处的知识补充颇为及时,在学生困惑生疑时,为其拨开迷雾,指点迷津。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启发的重要性与不可或缺的导向作用。)
师:那么摔玉的情节,究竟体现了宝玉的什么性格呢?
生13:性格古怪,荒诞离奇,不可理喻。
生14:可以,其他同学的理解呢?还有吗?
生15:说明宝玉对所谓“罕玉”的不屑,对世俗之物的不屑。
師:对世俗的不屑,也就是对封建思想封建文化的不满。
(此处教师有急于做结论,强行灌输自己的理解之嫌。因此,当分析过于空洞之时,还必须引导学生再次返回文本,抓住关键语句,再读再议。比如,这里可以启发学生找出并分析宝玉自己“坦白”的摔玉的理由。原文这样描写道,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宝玉摔玉,摔出了他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摔出了他对林妹妹的倾心与钟情,以及这分朦胧又宿命的爱情在心中的分量,摔出了他内心对木石之恋的认定。因此这块玉非摔了它不可,已经把生命置之度外了,还稀罕他什么通灵不通灵!摔玉的情节,是整部《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重要起点,也是曹雪芹重点倾注笔墨和心力的地方,必须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质疑论辩,细加揣磨。)
师:接下来讨论玉的意味。四人小组交换意见啊。
(学生展开讨论,气氛较热烈。三分钟……请同学回答)
师:哪一组的哪位同学先讲?
生16:无才补天的石头,说明对统治阶级毫无用处,表现了宝玉的叛逆精神。
师:珍之重之为玉,是贾府的希望,代表着金玉之良缘
无才补天为玉,是封建思想的叛逆者形象,代表着木石之盟。(教师补充,然后下课,这里还缺少一个总结归纳的环节。对于评点法,通过本文让学生由实际操作的实践,上升到理性认识,要言不烦,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并能自觉运用于下一次评点。)
四、思考与总结
1.评点法阅读教学的意义
听了这节评点批注法教学后,很有感触。从整个课堂活动和环节来看,我认为,评点法极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生不再把阅读量较大的小说文本的理解视为畏途,在老师锁定的目标下,积极阅读,参与各项活动,积极质疑思考,勇于表达自我的观点和理解。同时评点批注是书面形式进行的,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而对他人评点的讨论质疑,又是口头表达的即兴训练,既要求学生钻研文本,理解文本,又要求学生有逻辑性的说出自我的评点,还要有理有据地接受或是反驳他人的观点,而且其中同时穿插老师的参与和相机引导,所以评点法既可以原生态地展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让学生尝试试着初露独立思考快乐和成就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活动中已经初步显示其语言表达与独立思考的锋芒与异彩。在生生交互式评点以及师生交互式评点中不断碰撞出思维与灵感的火花。一直以来所忽视的学生我为主体对话交流能力,独立创新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加强。
课堂教学的环节看似比讲读式慢了很多,评点法教学基本可以在摆脱教师越俎代庖式的分析后,代之以一种思维的原生态呈现,这是令人欣喜,难能可贵的现象。当学生摆脱教师的观点思维的绑架和束缚以后,必然会得到思维的最大化训练和成长。这正是新课改煞费苦心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评定法的教学是一种很有现实意义的很有价值的尝试。
2.评点法中教师的相机引导方式以及作用
(1)教师要确立好评点目标。比如本课的三个人物各四句话的评点要求,较具体,学生任务明确,不会束手无策。还要再了解学生在初步阅读评点后,反馈过来的问题,比如课堂上展示的几个问题,都是学生评点不得要领,失之偏颇处,有必要拿来再评再议。
(2)对于评点中暴露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授之以渔。当感到学生掌握的知识,不足以解决当前问题时,适当的补充新知识,介绍解决问题的新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比如评点中可以运用的上下文关联法,比较法,联系生活实际法,咬文嚼字法,探究细节法,知人论世法,质疑论辩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触类旁通,论辩法。对学生出现的评点问题,要及时指出来,并分析错误的实质。比如架空文本,乱贴标签,比如思維僵化以及缺少逻辑性,比如词语运用不准确的地方,都要及时纠正过来。
(3)教师如何做好有效的相机引导。认真钻研文本,吃透文本。对于文本的分析,要大量阅读相关的经典分析,名家分析,大量的心理学知识,中西方的文学理论知识。还要与时俱进,把握最前沿的知识与方法,观点与思想,与此同时更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于钻研,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严格要求自己,勇于质疑,思维创新,才能站在在一个制高点上,把好学生的脉搏,看准问题的症结,才能对学生做好简洁有效,深入浅出的引导。一桶水的背后,不只是一口井,或半亩方塘,更要有大江大河的气势眼界和背景。
因此评点法阅读教学,向老师的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养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挑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挑战,要勤于学习,在新课改的考验面勇敢亮剑,最终促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转型为学者型科研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