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布彭多
【摘 要】对于巴尔扎克《高老头》中的父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与领悟。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老头》父爱的分析,阐述其“父爱”的悲剧性,进一步阐释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老头;父爱;金钱;悲剧
《高老头》,被视为《人间喜剧》的序幕,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写于1835年的非常出色的一部小说。在这部作品中,描写了高老头作为一个父亲的悲剧命运,揭露了在金钱左右下人性的异化,生动的展现了其父爱的悲剧性。为我们后世提供了一面镜子,一面“爱”的镜子。
一、背景介绍
巴尔扎克出生在法国一个由农民上升为资产者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学业有成,长大后成为一个大律师,可是,事与愿违,巴尔扎克从小就热衷于写作,违背了他父亲的心愿,过着形式单调,内心生活却非常之丰富的生活。
作为享有“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之父”美誉的巴尔扎克,他的风俗研究作品分为巴黎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私人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这六个部分,构成了相对完善的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小说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小说中的每一个故事情节,人物的每一段对话,都反映了人的思维活动,都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某种社会关系,这些思维活动、社会关系或多或少地反映出了某种道德现象。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却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惊人的社会,即:封建贵族社会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兴的资产者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金钱成了人们的上帝,而世间最美的“爱”却成为了人们交换金钱的“商品”。
二、“父爱”的悲剧性
《高老头》,这个故事发生在巴黎日内维新街一个叫伏盖公寓的小旅店里,它作为巴尔扎克写私人生活场景的一部成功著作,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可怜的父亲形象。“他为女儿们奉献了一切,但临终前却没有一个女儿肯去看他,死后也没有一个女儿前去为他送葬。”他曾经答应他的岳父他会一辈子好好待他的妻子,他也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他就将所有的爱都寄托在两个女儿身上,认为妻子已经离去,他必须背起父亲、母亲的双重责任,他关注的只有他的两个女儿,他诚心的希望两个女儿能得到幸福,可是,事与愿违,他得到的,却是两个女儿的漠不关心,是一种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爱。
金钱至上的观念,是直接导致高老头悲剧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那样一个人性被金钱异化的时代里,高老头虽然是个精明的商人,可是,他同时也是一個痴愚的父亲。
关于高老头的父爱,有很多的争议,可是,在我读了这部作品之后,我真的为那样一个父亲的命运感到悲哀,也为那样一种父爱感动。人们常常说,父爱是深沉的。可是,在高老头的世界里,除去生意,就只剩两个女儿,他疼爱两个女儿,这种疼爱完全是溺爱。他的溺爱,直接地导致了两个女儿放纵的性格,也是导致他悲剧命运的源头。他对两个女儿的爱不像我们所熟悉的父亲的爱,他的爱比母爱更直接的展露给他的孩子们,作为高老头唯一的感情寄托,他对两个女儿百依百顺,予取予求,把所有财产分给两个女儿做嫁妆。其实我想说,他的两个女儿是很幸福的,她们应该知道感激,应该知道回报,可是,她们却选择了远离父亲。
高老头的父爱,是通过金钱与纵容来实现的,他眼看着自己两个女儿放纵的生活。在那样一个连人性都被金钱左右的社会里,他只能通过金钱来表达他的爱,我觉得这是相当可悲的。在我看来,亲情是世界上最最珍贵的东西,特别是父母与儿女之间,我很难想象一种建立在金钱关系上的亲情。可是,巴尔扎克却让我目睹了那样一段亲情。很多人认为,在剥削阶级中不会有真正的情感,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是不值得称道的人类情感。可是,我认为,不管什么样的社会、不管什么样的阶级、不管什么样的家庭,都一定会有亲情,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关怀。即使像高老头,高老头也只是在亲情中显现出了他的真挚与无措。其实导致他悲剧命运的,应该是他不知道要怎样更好的爱他的女儿们,在她们失去母亲以后不会感到缺少关爱,他希望她们幸福。只是,他用错了表达方式,以一种极端的纵容开始了他的悲剧命运。高老头只是一味的教会两个女儿“索取”,他自己,只是一味地付出。他忘记了“索取”。两个女儿没有学会“给予”、“回报”。她们把亲情当作垫脚石,把自己的爱当作商品,要父亲以金钱来换取。父亲对她们无私的爱已被她们金钱本位的思维方式亵渎了。高老头的爱心没有换来女儿的温情,他没有在生活中教会女儿们爱父亲,社会却教会了女儿们把父亲当作摇钱树,当他的财产被榨干,他无力再购买女儿们的爱后,女儿们便把他当作挤干了的柠檬一样扔掉了。
在高老头就要咽气时,他说:“钱能买到一切,买到女儿……。做父亲的应该永远有钱……。”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父亲的悲剧,在他就要咽气离开人世、离开女儿,离开世间一切的时候,才恍然发现自己的悲剧,才顿悟到自己成了拜金主义的牺牲品。面对金钱,他无私的父爱在女儿们看来却是一文不值,亲情在女儿们眼中只不过是可以交换金钱的商品而已。没有了金钱,亲情也便随之消失殆尽。这何止是一个父亲的悲剧,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啊!
高老头的父爱,首先它是一个普通父母对孩子的爱,他爱他的孩子们,这是司空见惯的一种常性的爱,他爱他的女儿们胜过一切,他希望她们能够生活的幸福,希望自己能够给她们最好的一切。可是,高老头的爱也是极端的父爱,极度的溺爱,无以复加的溺爱,以至到了一种为了满足两个女儿的情欲,他竟然丢掉了他作为父辈的尊严,殷勤地为她们的荒唐而忙碌操劳。当然,高老头的爱这种父爱,也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的父爱。
三、结束语
“爱”,原本是一个高尚的、美好的事物,可是,在人性被金钱所异化的时代里,“爱”很容易就会转化成为金钱的附属品,为了不使得让世间这最美、最温情的“爱”完全成为金钱的附属品,我们就必须引以为戒。父母爱子女,天经地义;父母疼孩子,无可厚非。可是,只有适度的疼爱才会让“爱”变得更加美好,而不能像高老头那样,尽其所能以满足女儿们的任何要求和愿望,却不管这些要求与愿望是否合理、道德。不管是什么样的“爱”,都不能丧失原则成为无原则的爱。作为父母,要用自己的爱来教会孩子“爱”与“被爱”同样美好、同样重要。在自己爱孩子的时候,也要让孩子同样爱自己,不能只是一味地付出,这样反而会丢失“爱”的本真。
巴尔扎克借助一个他所建立起的虚构的世界来反映了那样一个真实的、悲剧性的时代,可以说那是一部历史,一部人性异化的历史。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这样的例子呢?当然,那些例子原本应该比巴尔扎克的虚构的小说更生动,可是,为什么这个社会还会有那么多的真实的《高老头》在接连不断地上演呢?现实生活中出现类似的事情,不是更让我们感到悲哀吗?看看周围,其实这样的现实真的不少见。这就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其实我们的时代也是如此,也许更甚。金钱对人性异化的表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要选择正确的方式,通过“爱”来教育孩子,像高老头那样,任凭自己的爱走向极端,只会造成一幕又一幕的悲剧。高老头对女儿们的溺爱与放纵的教育方式,最终也铸就了他自己的悲剧命运。这部小说、这个故事、这位父亲,其实就像是一篇启示录,告诫我们,任何的事情都必须坚持一个“度”,超越了这个度而走向极端,只会为我们带来与我们预想中完全相反的效果,我们必须要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面对“爱”。
参考文献:
[1][法]安德烈·莫洛亚.《巴尔扎克传》.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1993年4月第1版
[2]巴尔扎克.《高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