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任何教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艺术的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使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熠熠生辉,学生终生难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重要组织形式,是教师实施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
一、课堂提问的模式
1.“师一生”课堂提问模式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地位。
2.“生一师”课堂提问模式
学生提问是课堂参与形式中比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更高层次的认知卷入,它是学生主动思维的重要形式。
3.“生一生”课堂提问模式
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问,从思维激发的角度看很有价值。问题来自于学生,而又通过学生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真正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课堂提问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课堂提问模式,也是教师作为引导者,最能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形式。对于培养和提高初入学校的小学生思维能力而言,教师的提问应该成为主要的形式,必須发挥其独特的功能。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教师设计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目的,为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服务。提问,不能为问而问,不能脱离课文内容而乱提问。
2.系统性原则
提问,应从整体考虑,使提问成为一个问题之间彼此有着内在联系的系统,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层层推进,步步提高。所提的问题富有系统性,不能杂乱无章,不能漫无中心,不能太琐碎。
3.启发性原则
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启迪学生联想所学的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解决疑难问题。所提问题,不能太空泛,太深奥,应该具有适度性,让学生通过思考可以“摘下果实”。
4.趣味性原则
所提问题,新颖生动,富有情趣,可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不要提那些枯燥无味的问题。
5.民主性原则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问题的难易程度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依据,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仅仅局限于少数尖子学生,应该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生动活泼的讨论,在民主融洽的气氛中解决问题。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不要训斥,不要嘲笑讽刺,要循循善诱加以纠正。
三、课堂提问的实施
1.问题设计——“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我们的问题设计关键在于“趣”。例如教学《狐假虎威》时,开头可用一段导话“假如一只狐狸和一只老虎在一起,谁怕谁?谁会吃掉谁呢?”“这还用问?当然狐狸怕老虎,老虎吃掉狐狸。”但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篇课文,却讲的是老虎听从狐狸的话,狐狸轻而易举地指挥着老虎,老虎非但不敢吃掉狐狸,反而觉得狐狸威风凛凛。你们说这奇怪不奇怪?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请打开课本——学习《狐假虎威》。这样出示课题,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理解狐狸的狡猾奸诈,老虎的愚蠢受骗伏下有力的一笔。
2.问题设计——“准”
就是问题的设置要有目的,合乎教学内容。设疑提问不能搞形式、图花样,也不能只提一些本身带有暗示性的“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或学生完全不假思索、不费力气就可以回答的问题。这种只图课堂表面热闹,是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准”:一是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从重点出发,抓住主要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二是合乎学生的认识水平,让学生“跳一跳”,确实能摘到“果子”;三是要抓住课文知识的逻辑关系,所提问题应丝丝入扣、不蔓不枝,忌空、大、难、滥。这就要在备课中充分钻研教材,发掘问题,巧设疑问。善于在“无疑之处见有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变“有疑”为“无疑”。
3.问题设置——“疑”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此而言,阅读教学便是一个因文得义,以文悟情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激发学生的疑虑,让学生在不停感知、感悟中浮想联翩。如:《灰雀》一课教学中,当男孩将灰雀放回树上之后,老师在引导学习11~13自然段,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这个问题设计悬念跌宕,激起了学生主动解疑的欲望,让孩子们随着课文的深入领悟,在读文中“得义”,以文“悟情”,通过上下文的理解,列宁爱鸟、爱孩子,尊重理解,不愿伤害孩子的心的形象魅力感染着学生,爱的教育水到渠成,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自己解决了疑难问题。
4.问题设计——“活”
“活”就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计出灵活多样的问题。在提问时,既要照顾差生一头,也得兼顾着优生,课堂上因人提问,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对所提的问都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该生经过一番思考后可能解答的。提问本身就有艺术性,问中要导,要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做到直问与曲问相结合,正问与反问相结合,明问与暗问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思维力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的设计直接或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课前精心设计问题,授课时还要给学生独立思考锻炼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思,启发学生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