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吉
【摘 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存在模式单一化、框架化,限制学生思维,忽视学生自信心培养等问题。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作文教學流程,充分挖掘语文教育资源,拓宽学生习作训练空间,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问题;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真情实感、缺乏个性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陈旧落后的作文教学观念、封闭僵化的教学体系作出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改革作文教学的对策。
一、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
作文以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祖国丰富语言文字,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为根本目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素质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许多教师以作文短时间难见成效,不好教、不会教为由,忽视作文教学,作文训练过程乏味,训练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应付,缺乏写作热情,还有的将作文课上成了其他课,到头来是学生无阅读分析能力,写作更是一踏糊涂,语文成绩每况愈下。
2.作文模式过于框架、模式化,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从选材、立意到列题纲,提供范文,都一一列出,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写出的作文自然是千人一面,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平时不注重训练,全靠期末压考试题,让学生背范文,结果是,学生不管文与题目对否,就将所背文章合盘托出,这种急功近利的作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3.忽视了学生作文自信心的培养
部分教师不鼓励学生“我笔写我口,我笔写我心”,对学生要求过高,不少教师批作文,明知所写的人和事是假的,但只要表达方式符合要求,也就不闻不问,还有的教师不管文章是抄来的还是自己写的,见“好”的就当范文读,就表扬,就给高分,而对那些搜肠刮肚写出真实经历的作文,由于缺少文采,老师不但不表扬,反而对某些缺陷横加指责,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4.作文形式单一化
就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看,单一的命题作文训练仍占统治地位,忽视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忽视实用作文能力的培养,这是导致小学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必须从单一的书面命题中解脱出来,使写作体裁多元化,表现体系多样化,训练方法多样化,使之与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相适应,与少年儿童的实际生活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面积提高作文质量。
二、基本对策
1.积累素材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1)加强阅读,作好摘记大量有效的阅读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了让学生有书可读,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在班级设立图书角,每个人都将自己的好书、新书拿来,大家都可以借阅别人的书,实现资源共享。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校本图书课,学生可以随时借阅图书。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方法、技巧进行指导,让学生背优美的句子、段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教学生学会观察。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充分说明作文源于生活,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但为什么学生总感到无事可写呢?归根到底是不善于观察。小学生习作时,教师不要期待他们写出什么“惊天动地”感人场面。事实上,小学生经历的也大都是平凡的小事。因此,在作文教学时,不能脱离学生的认识和生活实际,要求学生写反映社会生活,具有社会价值的大题材,而应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引发思考。
2.充分挖掘语文教育资源,拓宽学生习作训练的空间
(1)结合日常生活加强应用文训练。通知、留言、表扬稿、评论影视人物等,都是实用性写作素材,教师应随机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说、写的机会。
(2)坚持写日记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要求学生每周写1—2篇高质量的日记即可,并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方法、角度,逐渐形成习惯,为以后写作奠定了基础。
3.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作文教学流程
(1)引导学生自主拟题。开始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交流观察素材入手,引导学生从自己观察的素材中自己拟定习作题目,然后组织交流,看谁的题目拟的新颖,同一活动,可以多种拟题,同一题目,多种立意。
(2)批改形式要多样。要保留主干,切忌大删大改,保留孩子作文中一些本真的东西,要善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批改方式可以小组互批互改,同桌互批互改,教师批、学生改,学生自批自改等多种形式。
(3)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一篇好的作文是反复修改出来的,学生在完成一篇作文的初稿时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别字、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等,只有反复修改,反复推敲,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语句通顺。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未修改作文先打70—80分,修改后再打90~100分。
(4)限时作文。传统的作文训练,由于忽视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大多是放羊式练习,对于教师一周前布置的作文,学生往往磨蹭到最后一天才写,实在写不出来,就找作文书抄,为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写作技能,提高写作效率,教师可根据实际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写一段话、续写、或当堂作文,这样可以逐步改掉学生拖拉的坏习惯。
(5)仿写作文。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让学生依据一些语段进行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策略之一。实际上,仿写是心理学迁移定律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作文时,如果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灵活选择,融会贯通,那么,他们就具备了一定的迁移能力。在学习了小语第七册中几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母鸡》、《猫》之后,我可以给学生留一篇写小动物的作文,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先进行几天的观察,然后再动笔写,可以借鉴本单元的写作手法。
(6)评语要个性化。评语要有针对性,不能只说套话,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等,要明确指出好,好在哪,不足是什么;为了及时激励学生,可以将学生的作文推荐给家长会、校报和校刊及上级刊物推荐,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7)教师要经常写下水作文。现在的教师平时很少练笔,多数是上网下载,久而久之,思想、思维懒惰了,只会动嘴,不愿动笔了,提起笔也会大脑一片空白。因此,教师在工作之余,应多练笔,多与学生交流,因势利导,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工程,要循序渐进,以人为本。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方法。教师首先应树立能教好作文的信心,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习惯、写作习惯,要多表扬,善指导,同时自己也要加强学习,勤奋写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包娟.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渗透[J].教学研究,2013(1)
[2]肖华萍.浅谈自主合作模式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
[3]阎子霖.教育信息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运用模式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3(2)
[4]李振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水平的途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