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林楠
【摘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等多层面的内涵,而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外的崭新表达方式,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构建,为实现教师专业化提供可能和内在动力。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042-02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一个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因此,教师专业化成长既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也包括态度的转变,发展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而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1.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一般型"教师成长为"骨干型"教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事件和现象的再思考,是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对话。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思,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中的种种本质特征,成为一名清醒的、理智的教学实践者。没有对自己教学经验的继承和对教学教训的吸取,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2.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教师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育活动进行审视、分析、反馈、调整,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这实际上就是教师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教学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积极探索新思想、新途径和新方法,从而冲破"经验"的桎梏,成长为一名教学研究者。
3.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由"教书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教师由教学新手到骨干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反思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反思,能使教学更理性、更自觉,教学过程更优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尽快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4.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和拓展知识层面,由"学科型"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掌握科学理论的人。而反思性学习,是教师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创造性学习,经过理论的重构和重建,积累大量的知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创造新知的目的。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课程目标的反思、课程内容的反思、课程组织的反思、课程中具体学习活动的反思等。教師为了成功地实现教育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
1.教学理念的反思
教师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思考,也可以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如:"我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从中收获了什么?"等。
2.教学行为的反思
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进行思考。如:"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完善?"等。
3.教学艺术的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学反思的真谛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善于超越自我,不断地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三、教学反思的进程
1.教学前的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教学反思设计要坚持"以学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较强的预见性。在备课的初始阶段,教师就应该反思过去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然后基于专业和课程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并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的放矢的明确教学目标、筛选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策略,并在完稿之后反思教案教法的可行性,并预见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境。一是能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能设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2.教学中的反思
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随时考虑到备课时的知识点是否落实到位,学生活动是否充分而有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是否都关注到等问题,并能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3.教學后的反思
这是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的反思。它能使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时空,结合各方面的教学信息反馈,对自己教学的得失进行较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分析判断在教学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形式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教师不仅要对课堂的事件进行客观的描述,对事件的发生进行细致的分析,还要对相关问题提出研究方案,以指导、改进以后的教学,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四、教学反思的记录
教学反思记录应突出这些方面:从自己的问题或困惑出发写,从事件的真实发展过程写,从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及其发生的原因,从探讨解决的对策写。内容方面,可以从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对偶发事件的及时处理,师生之间的精彩对话,教学之前的计划或期望与实际的教学情景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对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启示作用,令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等等问题入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是否关注知识的热点,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快。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地捕捉一些高新科技的热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在。
2.是否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实际、生产实践来活化课堂?学习的目的就是把知识运用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根本宗旨。学生对自己自身实际有用的知识学习热情是高的,新知识的学习一定要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3.是否进行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是否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打基础?教学,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和掌握实践技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
4.是否让学生参与教学,在合作中自己主动去思考着学习?社会分工的细化,需要合作。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是未来社会人必要的素质之一。一些重大成果的取得和新产品开发都是通过合作而完成的。
5.是否将问题和过渡设计的科学与巧妙,使新旧知识发生合理而自然的联系?课堂教学就象是一个故事,需要自然而流畅的结构。良好的问题创设,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可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6.是否知道学生的学习困难,如何改进?如何调整自己今后的教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心灵的互动,需要相互了解,需要"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和有的放矢的教学。
总之,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方面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外的崭新表达方式,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构建,为实现教师专业化提供可能和内在动力。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过程,要贯穿于教学生涯的全过程,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志慧.教而不思则罔-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课程教育研究.2013(9)
[2]姚丹,王宏利.论高校教师专业化及其发展路.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