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堂班会课引发的教学思考

2015-01-13 05:33燕明元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放风筝班会课时机

燕明元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该种知识只会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对于每周例行一次的班会课亦是如此。

班会课不仅是进行班级规范管理活动的窗口,更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平台。看似枯燥乏味的班会课背后,其实也蕴含着生动的教学内容和丰富的教育意境。如何激发学生对班会课的认同感和兴趣,是每一位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一堂班会课的情况

经过严冬的洗礼,莺飞草长的春天终于来到了。我决定利用一次班会课的时间让学生去操场上放风筝,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呼吸户外新鲜空气、锻炼身体、放松身心、劳逸结合的机会。听到我的宣布之后,学生们一个个欢呼雀跃,笑容洋溢在脸上。上课的铃声一响,我疾步走向教室,却发现教室早已空无一人,原来他们已经在操场上放风筝了。操场上热闹非凡,地面上,一个个快乐的身影在奔跑:有独自放风筝的,有几个人一起合作的。他们的眼睛都盯着风筝,生怕自己的风筝挣脱线的束缚“远走高飞”。天空中,有的风筝如雄鹰一般在展翅高飞,有的就像是美丽的少女在悠闲地漫步,还有的则好比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正试图“走”向更远的地方。看着天空的风筝,我不禁在想:也许我们更应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施展自己的才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正如那在天空翱翔的风筝一样,放出去的线越长,风筝可以飞得越高,飞的空间也更大。而这线便是我们给孩子的空间,也许这样他们会飞得更高、更远。

回到教室,我的第一句话便是:“大家玩得怎么样啊?”学生一个个急切地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让我震惊的是,他们的发言精彩得出乎我的意料:

马同学:风筝就犹如你我友谊的翅膀,无论在天涯海角都始终掌握在你我的手中。

李同学:风筝的线就像是法律,那风筝便是人,被线牵着的风筝就像是被法律约束着的人,可这些人会安分守己;那些没有被线牵着的风筝,虽然可以自由地飞翔,但是总有一天会掉下来,就好比一个不受法律约束的人,总有一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王同学:顺境埋没人才,逆境展示英才。能把风筝放得很高的人都知道:当你拿着它逆风而跑时,它会很快就飞上天;当你拿着它顺风而跑时,让它飞翔似乎有些困难。这正是因为风筝有不怕困难、不怕逆境的精神。当我们具备这种精神的时候,我们一定可以在知识的天地里飞得更高更远。

这么简单的一节班会课,不仅给学生带去了欢乐,更给了我了解他们的机会。原来他们是这样一群充满活力、充满爱心又有思想的孩子。

二、由班会课引发的教学思考

1.教师要学会体验与对话式教育模式

众所周知,学习只有在特定的情境中才有意义,任何一个情境的细节都可能发展成为教学的时机。“在每一个情境中都有所行动,即便这个行动是什么也不做。这样一个主动的机遇就是教育的时机。换句话说,教育的情境是我们每天教育活动、教育实践的场所。教育时机就位于这种实践的中心。”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要求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教育意识,学会尊重学生的选择,教师要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自发地从教育情境中捕捉适当的教学时机。当教师以一颗善于理解和聆听的心接近学生时,就会在生动的教育情境中捕捉到恰当的体验与对话的教育时机。一般的班会课都是教师安排的室内教学活动,但也要适当满足一下学生的愿望,让他们体验一下自主活动的快乐。所以,放风筝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体验,是可以利用的隐性课程,从放风筝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学生在这堂特殊的班会课中体验到的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感受和感动;而教师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激发出了教育主体之间的坦诚和开放,这种真情实感是硬性的德育灌输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2.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快乐成长

人们对于学生的成长有两种基本的看法:一是把成长视为结果,一是视为过程。长期以来,教育界将学生的成长简化为知识的累积与更新,然后通过考试这一量化的方式将其显性化并加以测量。以知识为取向的教育使学生的生存状态出现危机,因此要把学生视为成长过程中的人,解决他们的生存危机,完善他们的生存状态,让他们过健康、快乐而有质量的学习生活,这是学生成长的呼唤,也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成人往往不会在意孩子的声音,似乎保持距离是维系权威的一种方式。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孩子过早地远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快乐”,稚嫩的童心多么需要教师迈出那一步,平等地与他们对话。所以,教师要把学生视为成长过程中的“人”,俯下身来倾听学生的心声。放飞的风筝成了教师和学生间心灵沟通的纽带,学生所经历的“快乐”的情感体验过程远比课堂上“人生理想”的灌输珍贵得多,虽然教师并没有以某种所谓正式的方式教给学生知识,但从这堂班会课的讨论来看,学生的收获是很大的。

教学的最终目不是把学生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帮助他们成长。教师要引导他们成为丰富的“人”,只有在鲜活的教育教学情境中,通过体验生成的知识才能更为深刻地为学生所内化。教师的任务是创造师生共同体验与对话的教育情境,把握教学时机,帮助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快乐地自主成长。

猜你喜欢
放风筝班会课时机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放风筝
放风筝
时机与妙手
作战的时机
时机
分娩方式与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