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阅读的教师指导策略

2015-01-13 05:49孙晓军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小学生

孙晓军

论儿童阅读的教师指导策略

孙晓军

儿童阅读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当下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儿童阅读往往不被教师与家长重视,因为年龄所限,儿童自主阅读受到局限。针对这一问题,作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此进行了分析。依据分析的结果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指导儿童阅读的几点有效策略。

儿童阅读;指导;策略

儿童阅读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社会文化,丰富扎实的儿童阅读对于深化全民阅读、提升民族未来一代的精神素养,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文化价值。

本文所指的“儿童”,指的是小学生,年龄在6~12岁之间。“儿童阅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儿童阅读包括学校内外、课堂内外的一切阅读活动,学生的课堂教学、教科书学习,也都属于儿童阅读。狭义的儿童阅读指学生的课外阅读,即不包括课堂教学和对教科书的阅读。本文所指的儿童阅读,指的就是狭义的儿童阅读。当然,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联,相辅相成,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与重要补充。[1]然而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阅读课外书的自控力相对不强,阅读的方法相对单一,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氛围,让孩子们感悟到阅读课外书的快乐。

一、儿童阅读的重要性

儿童的阅读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儿童阅读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加大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儿童阅读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了家长日益重视儿童阅读的需要。

(一)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阅读

当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阅读,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儿童阅读的开展。日本在少年儿童中开展“每天晨读10分钟”的活动。以色列向少年儿童倡导三句话:“书本是甜的,知识和智慧是抢不走的,学者是最受尊敬的。”1995年,意大利教育部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俄罗斯学科模式的课外阅读指导富有成效,强调文学作品是课外阅读的主体,同时在语文课程中专门辟有课外阅读课……

为了推进中国的儿童阅读,2007年我国教育部宣布设立4月2日为“中国儿童阅读日”。

可见,儿童阅读活动已经被世界各国的教育部门所认同,并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推动本国儿童的阅读,大大促进了儿童阅读的发展。

(二)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能低于145万字,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课标》中还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2]这些都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为儿童阅读的进一步开展指明了方向,给每一位语文教师敲响了重视儿童阅读的警钟,同时也给书香校园建设带来了蓬勃生机。

(三)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儿童阅读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巨大的。儿童阅读同课堂教学同样重要。抓好儿童阅读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捷径。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指出:“推进儿童阅读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建议课堂教学、儿童阅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他强调:“希望每位语文教师要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还要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要千方百计把儿童阅读的指导、展示、交流、激励挤进课堂,抓出实效。”

(四)家长日益注重孩子的课外阅读

网络时代让孩子接触知识的面宽了,然而网络也存在着许多不利的因素。现在的家长普遍不放心孩子过早接触网络,尤其是孩子一旦沉迷网络、游戏,更是焦虑揪心;但是家长只要看到孩子在那里安静地读书——不论读什么,则普遍放心。正因如此,家长自然更愿意支持孩子参加与阅读有关的活动,以孩子爱读书、会读书为荣。

二、儿童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近期我们针对150名三年级小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的调查,见表1。

表1 三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表

调查情况及分析:

(一)学生的读书兴趣不高

兴趣是读书的基础,学生没有兴趣就不会认真读书。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喜欢读书的学生只占了74%,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读书兴趣不高或者不感兴趣。他们不去逛书店,不买书,所以也就不经常读书。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特别是小学生正是处在如饥似渴地吮吸书本中各种营养的大好时机,不去读书,岂不荒废人生。

(二)缺乏浓厚的读书氛围

小学生由于年龄所限,读书交流需要有浓厚的读书氛围,从问卷上看,经常读书交流的学生只占了26%,从调查比例上看,实在是让人堪忧。由于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大多数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养成,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自然无法评估。而从调查表中得知学生迫切希望教师向他们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运用课堂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讲一讲阅读故事,定期让他们交流阅读体会。

(三)教师和家长缺乏应有的重视

乐于读书是一个人良好的习惯,而且读书的效果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所呈现。当下,家长、教师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尤其关注,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快速提高学习成绩上,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不够。家长带着孩子奔赴各种课外班,而没有时间去书店买书、看书;教师争分夺秒地让学生多做一道题,而剥夺了学生自我阅读的时间。

(四)阅读内容有待指导

学生阅读书籍内容的选择,是提高学生阅读品位的重要条件之一。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52%的学生喜欢阅读漫画等娱乐类作品,这些书籍相对内容浅显,易于理解。但是此年龄段的学生还应注重陶冶情操,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使其分辨是非,增强其责任感。为此,学生该读哪些书籍,怎样读书等都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耐心地指导。

三、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儿童阅读关乎儿童文化权益的保障,关乎民族的未来发展,因而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重视,现在主要由三种力量参与其中,即政府、教育文化机构与民间人士。教育文化机构在促进儿童阅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学校教育,因为学生大部分有效学习的时间都在学校,再者,小学生崇拜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让学生认同,甚至模仿。因而,在学校内学校的管理部门及教师应采用多种策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活动。

(一)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

现在的书籍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由于学生选择的能力和时间有限,需要教师对学生在阅读书目选择上进行引导和指导。教师可以利用班会等时间向学生介绍不同年龄段学生应读的书籍,例如,唐诗宋词等古典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中外名著、郑渊洁童话系列、吴兆基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现代文化作品。并利用家长会,指导家长帮助学生选择适合学生的书籍进行阅读,从而提高阅读品位和质量。

(二)将课外阅读的时间排入课表

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中,排入课表,课表中安排每班每周一节,制定课程目标,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在教师的组织下开展课外阅读,或读书,或交流,或展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

(三)充分利用自主10分钟的阅读活动

学校统一从学生在校的时间内挤出10分钟,并且固定在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前的10分钟。低年级学生先由教师协助策划,当学生对活动明白后,放手由学生自行组织;中高年级的学生这期间完全是学生自主的时间,学生按序号轮流上台,教师只起间接指导和督促的作用。其内容由学生自主决定,可以是自己的读书感悟;可以讲一个故事;也可以把自己读的书排练成话剧、小品进行展示……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差距很大,为了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切实把课外阅读落在实处,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采用了相应的课外阅读策略。

(四)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阅读

由于小学生受年龄所限,读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让学生快乐阅读,这种高层次的愉悦享受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具有一定厚度、一定长度的积累,在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3]为了让学生从阅读中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与幸福,我们要充分了解儿童所需,和他们商量,听一听他们的声音,共同策划一些可行性的阅读活动,以激发阅读兴趣,真正达到自主阅读。活动时间可以是每周一次,也可以是两周一次;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我们可以冠名为“读书节”。教师可创设多种活泼的、符合儿童兴趣取向的活动促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1.赠自制书签

让学生自己制作书签,并把自己认为最满意的自制书签送给自己最要好的朋友、老师、亲戚等。这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动手操作活动。为了达到承载阅读的任务,教师要巧妙地提出丰富活动内容的要求,不但从美术的角度对书签制作提出要求,还要求学生在书签上书写名人名言,或者是文学作品的精彩片段、古诗词名句等。学生为了制作出符合要求的作品,较好地完成任务,就必须进行前期的阅读和寻找,这种积累和内化,此时已经淡化了教师的阅读要求痕迹,而转化成学生自觉自愿的阅读行为,伴随其的是获得自我满足的体验,这种感受理所当然是有幸福感的,尤其是完成了作品,赠送给他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他人认可时,幸福感应当更加强烈。

2.手抄报展评

教师先制作一份图文并茂、主题鲜明的手抄报,并向学生介绍、展示,来激发学生制作手抄报的兴趣。然后,提出制作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自己的手抄报,在规定时间内上交。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阅、评比。此项读书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多读课外书,把读书与积累材料、选择材料、编辑报纸的能力充分展示出来,使其真正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与幸福。

3.读书摘抄卡评比

为了展示学生读书收获,交流读书方法,在“读书节”活动中,可以开展“读书摘抄卡”评比。教师限定摘抄卡的用纸大小,内容可以是“好书推介卡”,也可以是“阅读心得卡”等。要求主题鲜明,提倡图文并茂。形状、色彩、纸质不限,既可手工制作,也可以用电脑制作。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展示、交流与评比。还可以把这些读书摘抄卡进行装订,结集成册,用以激发大家的阅读与写作热情。

4.全班同读一本书

班级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采用“班级读书会”的方式,布置全班同学读一本书的活动,然后在课内时间组织讨论。因为大家读书内容是统一的,为此交流起来更顺畅,更具认同感。这种交流远比独自一人读书的收获丰富。

(五)采用“阅读考级”的评价机制

实践证明“阅读考级”应该是具有长效性和普遍激励作用的评价方式。在小学六年内设计十级考评,从量上保证了至少课标提出的145万字的阅读量,而操作的过程并不复杂,每学期学生都有几次阅读考级的机会。阅读考级注重的是学生阅读的过程,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循环的评价中获得最高的褒奖,即使是阅读速度最慢的学生,我们也会通过改变考试频率的方法,让他通过保底数量的阅读,获得十级的证书,以促进他保持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正如以前我们常说的,这个结果,是学生可以看见的,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果子”,而且这个“果子”并不是只有最终的一个,而是与阅读行为一致的阶段性评价。也就是说是近期理想的实现,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实现近期理想从而达到最终阅读目标的实现。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享受读书的快乐与幸福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享受生活的美好,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这一艰巨的任务落在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肩上,因而应对儿童阅读常抓不懈。

[1]王泉根.新世纪十年“儿童阅读运动”综论[J].学术界(月刊),2011(6):2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刘昕.儿童阅读的适合途径探寻[J].学科教学探索,2011(01-A):26.

责任编辑:陈兴安

孙晓军,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中学高级,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天津300130)。

G623.23

A

1671-2277-(2015)06-0078-03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小学生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们一起读书吧
我是小学生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