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春
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如同细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田。做为教师,应为推进素质教育不遗余力,我们完全可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在应试教育的包围之中,开辟出素质教育的新天地。阅读是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文字表达能力、口才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文章分析能力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没有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就无从谈起,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就成为无源之水。
一、营造好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作为人的清醒的意识造成遮蔽”,“可能伤害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健康成长”。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因此,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好的氛围。
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让学生初尝自主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的魅力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抓住学生对机械的抄写、无聊的练习深恶痛绝这一心理,在经过必要的准备以后,尝试在本该进行的语文训练或考试中宣布到阅览室去读自己喜欢的书,要求学生把感兴趣的内容摘抄下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摘抄这些内容。这种做法让所有的学生都喜出望外,他们十分珍惜这节不同寻常的课,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后,个个都像“饿汉”一样扑在书上,边看边想,边记边抄。课后,组织学生把摘抄的内容在班级的黑板报上展览出来,供同学在课余时间中互相欣赏,口头点评。这样,学生在自己阅读时,评点他人的摘抄时,动口、动手,又动脑。在这样的氛围下,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不仅要读书的学生学有收获,而且原来读书兴趣不浓的同学也受到了积极的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一味地附和别人的见解,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有了独到的看法,初步具有批评的意识。这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来说是一种可喜的变化。理性能够使学生、辨别是非与真伪,独立会让他们的思想更自由。
二、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引导他们探索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在这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训练坚强的毅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外,还要指导学生把语文课内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方面,可以发动学生搞“图书角”,组织读书小组,经常深入图书室、阅览室收集新书、报刊、杂志;定期组织集体阅读、课外自由阅读等读书形式。此外,还可以利用活动课开展故事会、朗诵比赛、摘抄名言警句、精彩片段,让学生谈读书心得、写体会,把读到的有趣的故事用自己的话缩写成既简短又生动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但可以得到培养,而且将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素质有机综合起来,从而使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深化和升华。
三、组成相容、互补的阅读小组
信息论告诉我们:学生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同伴。因此,组织好阅读小组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阅读小组一般由学生自由组合而成,认输可在4—6人之间。可考虑方便性、相似性、补偿性等因素。这样,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等良好小群体的心理原则可落实:学生个体内在的“群体感”、“亲和感”、“友谊感”等能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较好体现;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群体支持力量”等方面的心理效应也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但是组成阅读小组的这些优势不是自然而然地体现的,还需要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阅读,学会彼此倾听、共同讨论、相互借鉴、吸收,达到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实现小组成员的智、情、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提高。
四、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写作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要重视读与写的结合,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一个积累本或者叫读书反思,并自取一个名字,记下课外活动阅读中的理解感悟,积累下阅读中遇到的优美文辞,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写作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而语言表达能力的获得主要靠日积月累的阅读而形成。因此写作依赖于阅读,没有读过书的人是不可能写出文章来的。同时写作过程迫使人们不断学习他人文章的写作方法、技巧、组织结构以及文字语言表达,等等,这样就要求人们用心阅读别人的文章,因此写作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学完每一单元的课文,并阅读足够的与该单元课文相似的课外读物之后,老师可以布置与课文体裁相同的文章让学生写作。
五、实施多元、动态的评价标准
因为汉字思维内涵的多层次性,汉语言内容的丰富性和多解性,最能拓展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最能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同时,来自文本、他人的信息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所吸收,并激活各自既有的知识、经验,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加工生成不同的经验、发现、创造和感悟。因此,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标准必须实现多元化、开放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等原则。我们可以采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更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别收获,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使认真参加阅读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少数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我们要特别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注重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显示出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并通过阅读情况的纵向比较来评价其发展状态。
只要我们在平常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注意引导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既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扎好根,也能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效果,只要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不再会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低而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学生有了较强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拦路虎的说法也将会成为过去,经过我们不懈地努力,“阅读难,难阅读”也会离我们而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