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密
【摘要】《国殇》这篇作品是屈原写的,它反映了屈原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本文分析了《国殇》这篇作品中的战争场面,并总结了写作的特点。
【关键词】国殇;战争场面;写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1222.3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的历史中,曾经出现了很多的爱国人士,屈原就是其中的一位诗人,他写过很多优秀的诗句,其中,有一篇广为流传的诗词是《国殇》。《九歌》主要写的是祭奠逝去的人的一首诗歌,它所祭拜的对象有天神,也有地祇等,《国疡》中祭拜的主要是人和鬼。
通常所说的“国殇”,指的是为国家和民族而战死的将士们,将他们与天神、地祇一同祭奠。由此可见,作者对这些将士们有着多么崇高的敬意。通过诵读全诗,我们更能感觉到诗人的满腔热 血[1]。
一、从选材方面来说,对于群体形象进行塑造
就选材而言,屈原的很多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都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对人物进行塑造,但是在《国殇》中,他主要描述了为了追悼为国捐躯、英勇将士的祭歌。他从战争中敌人胜利,我军失败的角度去描写,所描述的战斗气势恢宏,书写的场面异常庞大,情绪随着战争的进行,悲壮、慷慨激昂,给读者一种非常强大的艺术冲击。如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这两句是多么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体现了浩气的英雄气概。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在古代战场上,那种双方互相拼杀的场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在面对失败的时候,那种战死沙场的毅然。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作者通过这样的选材,让我们领会到古代战场上的血腥场面,也塑造了很多英雄[2]。
二、采用不同的写作手段,描述战斗场景
作者描写战斗场面的时候,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在描写的每一部分内容时,场景都是不一样的,采取的描写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描写战斗过程的时候,虽然只是用了几句话,但是这几句简单的句子里,包含了精彩的知识,从各个角度体现出战士的精神风貌。作者在写法上,采取了多种方式,比如可以将叙述和描写进行结合的方法,或者采取动态表现手法与静态的方法进行结合,这样不仅可以表现出敌人的凶悍,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军战士的战斗意志。此外,诗中还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段对战斗的气氛进行描写,对战士们英勇无畏的表现起到了渲染的作用。
三、文中进行叙述和赞美相结合的方法,展现诗文
《国殇》是为悼念死难的烈士而作的祭歌。不过,屈原所写的这篇诗,不仅是为了纪念那些死去的人,更重要的是抒发了对战死的战士们的那种战斗精神的一种宣扬,以此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的英雄气概。感召人民要血洗耻辱,振兴祖国。
这首诗在文章的一开始,就采用了叙述和赞美的方式,进行前后呼应,第二部分开始描写烈士们激烈的战斗事实,并且体现他们的精神面貌。这两个方面紧密结合,联系在一起,对烘托战士们可歌可泣的精神,得到了完美的表述。
四、从诗句的句式上来分析
屈原这位诗人的作品一般都是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但是在《国殇》这篇诗中,基于这篇题材的严肃庄重,他只是采用了非常通俗质朴的语言进行描写,在句式风格上,整齐精炼,一句七个字,每一句中的第四个字用了一个“兮”字,这不仅对诗的节奏感加强了,而且也使得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加显得庄重和严肃。尤其是最后的那两句诗:“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爱国将士们的崇敬感情步入了最高点,使得整个诗篇体现出了一种悲壮的魅力[3]。
首句“操吴戈兮被犀甲”,这句就给我们描绘出一幅英勇的气势,一群战士奔赴战场,去为了楚国的事业,战死沙场,这句话对整个诗篇起到了一个烘托的作用,促进了整体诗篇的悲壮气氛的形成;“车错毂兮短兵接”这句诗是写初战时的情景;“旌蔽日兮敌若云”主要是说敌人的旗帜到处都是,充分显示了他们人多,远远比我军的队伍中的人员多得多,就像是满天的乌云,向我军涌来。这一句话,不仅体现了敌人的强大,而且也体现出我军不惧怕强敌的精神,同时也是用浓笔重墨,描绘出了浓烈的战场气氛,增强了全诗的悲壮色彩。
虽然面对着这些无比强大的敌军,但是我军的将士们奋勇向前,没有一人退缩,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我们通过诗句,仿佛听到了那震耳欲聋的激战场面,这是一场多么让人惊心动魄的拼杀啊。
但是,毕竟我军人数太少,楚国的将士们逐渐不能支撑下去了,“凌余阵兮躐余行”六句,描写了他们做最后的殊死格斗,壮烈牺牲的过程,战士们摆的阵被冲乱了,队列也被敌军冲垮了,战马也战死了,楚军只能做最后的一搏了,他们将剩余战车的两个轮子埋在一起,用绳索将战马拴在一起,采用“方马埋轮”的战术进行战斗。运用这一战术行动,来表示他们必死的决心。而作为楚军统帅的将领,则拼尽全力,擂响了最后的战鼓。他们展现了为国捐躯的英勇。祖国的英雄们一去不复返了,在那遥远的旷野里,你们永远地睡着了。作者写出了楚国将士受命忘身,义无反顾的英雄形象。因此,在沉痛之中,又表达了“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场面。“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这两句诗描写出了战士们战死沙场后,仍然保持着战斗的飒爽英姿[4]。
诗词的最后那四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战士们的敬意,对这些战士们的歌颂,同时也是对活着的人们的一种激励。
综上所述,《国殇》是一首祭歌,更是一首血泪交并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赞歌。从古代流传到今天,写得如此让人们感到无比的激动,鼓舞了我们的斗志,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参考文献
[1]张乡里.楚国之傩仪:关于《国殇》主旨之论争[J].东南学术,2012(2).
[2]罗漫.《国殇》的创作背景与自卫型爱国精神[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3]刘娟.论《诗经》抒情诗篇中的叙事手法[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4]杨德春.屈氏起源考论[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5).
(编辑:董 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