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丽
【摘要】本文以写人的文言文课文为例,主要探寻在文言文人物教学中采用“读”的方式,让课堂灵动起来,以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关键词】文言文;人物;朗读;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文言文还是一种较新的文体,读起来有些拗口,加上学生没有讲文言文的环境,所以不少学生是不喜学文言文的,笔者想拿初中文言文篇目中写人的课文作为切入口,从如何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探寻教学中的艺术。《孙权劝学》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课文,主要写孙权劝学,吕蒙听取劝说进行学习,从而学识大增让鲁肃刮目相看的事。课文篇幅短小,人物的描写也比较简洁,对话也只有4处,但所展现的三位人物个性却非常鲜明。本篇就以此为例进行探究。
二、案例描述
在课堂上我带领学生用各种“读”的方式,让学生深刻感知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以下是课堂的一段情景。
师:课文主要通过什么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请分别找出相关语句自由地读一读,要求读出人物对话时的语气语调,并试着品析人物性格。师:请四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余同学准备点评他们读出了人物的什么语气,还有什么不足。(学生朗读,教师请几位学生进行点评。)
生1:我觉得读鲁肃的同学读出了惊讶的语气。读旁白的语气是叙述的语气。生2:孙权的语气读得很坚决。
师:你是通过哪个词听出来的?
生:通过两个“不”字,双重否定表达坚定的语气。
师:还有哪个词要重读?
生:当涂。
生3:孙权的第二次说话应该有一种责备的语气。
师:你觉得哪个词要重读,来表达这种语气?
生:但当,岂欲。
师: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次,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孙权的这种语气。(生读,比刚才那位同学有明显的进步,并且还把“耳”这个语气词读出了味道,教师鼓励。教师引导学生把后面两句孙权所说话的语气也品味一次,学生很快地抓住了“孤”“常”“大”这些词,品味出了批评、恳切的语气。接着很自然地就抓住了“晚”字品出了吕蒙的自豪语气。)
师:通过刚才的品味,你们能感知到这三个人的性格吗?(请原来的四位同学再分角色读一次,这次效果明显好于第一次朗读,也促进了同学们对于三位人物形象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人物形象。)
生1:孙权是一位循循善诱的人。(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读孙权的第二次语言来理解孙权的善劝的特点,并引导读鲁肃的语言及行动理解孙权劝学的效果之好。)(全班齐读孙权的语言,再次体会孙权的形象。)生2:孙权还是一位有长远眼光的领导,他让吕蒙读书提高自己,其实也是帮助他治理好国家。生3:孙权对部下要求严格,是一位很有耐心的领导。
师:其他两位人物呢?
生4:吕蒙能够知错就改。
师:从吕蒙的语言看出吕蒙怎样?请你把吕蒙的话读一次。(学生答不出,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不同的回答方式,从而得出吕蒙是一位比较豪爽、坦诚的人。)(学生本人再读,加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生5:鲁肃是一位很爱才的将领。(教师让全班集体分角色朗 读,分成四大组朗读。)
师:朗读时还可想象当时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也可添 加些人物的语言,再辅以适当的道具,请四人小组运用创造性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学生讨论,两组同学上讲台表演朗读,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学生的创造朗读。)
生1:第一组孙权的动作加得好,体现了孙权上对下的严格要求和对吕蒙的批评指责。第二组孙权语言加得好,从当今形势的角度分析告诫吕蒙不可逞匹夫之勇,更有说服力。生2:两位吕蒙的动作表现很形象。生3:鲁肃的惊奇的神态和吕蒙的知错就改的神态演得好。(教师综合同学所评,评出最佳动作奖、最佳神态奖、最佳语言奖、最佳创造奖。)
三、案例分析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充分运用了“读”的教学手段,带动了整节课,学生在朗读中逐步理解了人物形象,并且还能以创造性的朗读丰富人物形象,对人物可能的神态、动作、语言表演形象,在轻松自然中愉快地结束了这节课的学习。综合这节课,我主要用朗读完成了这样一些教学任务。
(一)以读带教。教给学生朗读出人物语气语调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找出人物相关语言的语句自由地读一读,并读出人物对话时的语气语调,学生能凭着语感大概感受到人物说话的语气,但细化到具体每一句的时候,就有些拿捏不准,这时我及时点拨学生通过句中的某个词来感受,让学生抓住朗读的切入点,很快就能清晰地判断出人物说话时细微的语气变化,再读之时朗读的水平就有明显的提高。
(二)以读带研。带领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体会为什么这样读,以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在学生读出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语调之后,来品析人物形象,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多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来促进理解,分析孙权形象时采用了逐句朗读,分析吕蒙形象时采用想象不同的回答进行对比朗读,加强理解人物形象时进行个人反复读、全班齐读等,学生在不同形式的反复诵读中理解人物形象,理解越来越清晰化、准确化。
(三)以读带演。学生的思维的层次性决定了教师在实行朗读时也必须具有鲜明的层次,只有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真正地为理解课文服务,在本课学生理解了人物形象之后,我又进行更高一层次的朗读,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想象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进行创造性朗读,通过这一方式使人物立于学生心中,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活起来,同时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本节课最后,学生的精彩表现就实证了这点。叶老阐述过:“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性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时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我想这一环节的创造性表演朗读应该是达到了这样一种可贵境界。
(编辑:陈 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