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从“有效提问”开始

2015-01-12 01:14:34刘清明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高效课堂

【摘要】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探究,打开思维的“闸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有站在高处,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从整篇课文、整节课来谋划,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设计出有针对性,有一定思维深度、系列化的问题,辅以适时点拨,以激活思维,逐步引领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研讨中,多角度、多层面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拓展思路,“高效课堂”才得以实现。

【关键词】有效提问;高效课堂;关键性词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 纵观语文课堂学生的回答,通病是“乱、浅、和、缺”。究其病根,与教师设置的课堂提问有关。本文以《鞋匠的儿子》一课为例,试图说说语文课堂如何设置问题,上出高效。

一、在内容的重点处提问

(1)找准关键性词、句提问,如中心词、总括句。在教学《鞋匠的儿子》一课时,林肯有一段演讲:“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那样做得那么好。”我抓住“永远”一词提问,“三个‘永远分别包含着什么不同的情感?”“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林肯?”学生通过练读讨论后,对这段演讲内涵的领悟水到渠成。

(2)找准含义深刻、学生难于理解的句子提问。本文中,林肯的演讲中“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我无法像他那样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表现了林肯深深地爱着他的父亲,深深地爱着美国人民,不仅是鞋匠的儿子,还是美国人民的儿子。我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多次深入文本和文本反复对话,在反复朗读过程中,领悟到林肯的平民思想与人格魅力,从而对林肯产生敬佩之情。这样,自然而然就突破了课文的重点难点。

(3)从矛盾处提问。课文中隐含着“矛盾”的地方,其实它是作者的用心之笔。本文中,参议员的态度先是嘲笑,接着静默,最后赞叹,看似矛盾,实质是被林肯的人格魅力打动。在课文开始就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说说林肯被选上总统的演讲前后参议员们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他们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捕捉矛盾之处,在对立统一中解决矛盾,理解课文。这样质疑深化思维,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在细微的地方提问。教材选文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教师在这些易被忽略而突出主题的细枝末节处设问质疑,启发学生探微发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鞋匠的儿子》中前三段演讲写得较详,课上往往着力较多,最后一段演讲,只有两句话,但却最反映林肯的思想。老师就要抓住“裂开的房子”“站立不住”“塌下去”的含义进行发问,从而体会林肯的高瞻远瞩以及所具有的爱心和仁慈。

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问

(1)从题眼处提问。这篇文章写的是著名的美国总统林肯,为什么用“鞋匠的儿子”,而不直接用“林肯的故事”为题?为什么要突出“鞋匠”?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自读课文,就能很好地把握“林肯虽然出身卑微,但是凭着伟大的人格魅力赢得赞叹”这个中心。

(2)在阅读过程中提问。在阅读林肯演讲辞的过程中,我总会不断地提醒学生:“读到这儿,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些什么?”用这种不断的刺激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深思,使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始终处于亢奋的探究状态。

(3)在阅读后提问。每篇课文教学得差不多了以后,我不会就此画上句号,总会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为其添上问号——“课文学到这儿,你认为学完了吗?”“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如本课阅读感悟后,我问“演讲真的这么神奇吗?你还知道哪些例子?”从而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后续话题,进行课后研究。

(4)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往往是直接从问题通向答案,而缺少问题到答案之间的分析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教会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过程。如本文中,林肯的三段演讲辞,看似平淡的语句,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品读这三段演讲辞时,在指导学生有感情诵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你们从这段话里听出了什么?联系上下文,你又是怎样想的?这样把从人物的语言感悟人物的人格魅力的分析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

(5)在学生思维滞涩时提问。我们发现课堂上学生“读”得轰轰烈烈,“说”得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读出什么,感悟出什么。例如,在感悟第一处演讲辞后让学生揣摩参议员的内心。林肯普普通通的话语耐人寻味,每一字每一句都敲击在参议员的心上,他们静默了,此时他们会感到:内疚不安、羞愧难当、无地自容、自惭形秽,从而使林肯宽容大度、富有爱心、充满智慧、谦逊朴实的人物形象清晰起来。在这样的地方,教者就要着力引导,设疑质疑。

(6)在学生随声附和时提问。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既要肯定,又要引导多方面地去考虑问题。我尤其重视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对他(她)的发言进行比对、反思,在内心多问一个“真是这样吗?”从而再提出自己的见解。要鼓励学生敢于否定对方的意见,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见;要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问题,教师积极引导解疑。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陈荣捷.近思录详注集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刘清明,女,1969年生,汉族,江苏海安人,任职于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王垛小学,语文教师。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16:48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28:09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1:59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0:33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2:46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6:47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