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宏政
一、 科学组建小组,发挥小班优势
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生员的减少,空间相对增大,座位从原先单一的“秧田式”变为弧形、对称型等多种形式,这样,不仅能迎合各种教学的需要,也便于师生间、生生间的讨论交流和合作。
教师依据学生的智能情况、个性特点、组织能力等进行编组,每组4~5人,并按照语文综合素养的高低,分为1号、2号、3号……有差异的个体在小组中优势互补,有利于互助性合作活动的开展。每个小组设组长一名,组长通过学生选举与教师权衡之后产生。因为学生往往只会推选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组长,这样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小组长“一言堂”的现象,而忽视了其他组员的思想和交流意见,导致合作流于形式。因此,在教师的权衡下,选出的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善于听取并总结其他组员的意见,鼓励小组中的学困生多发言,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才能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化关注程度,学生有较多参与和展示才能的机会,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此外,给小组个性化命名,既是小组的象征,又是组员内心情感的表达,能促使小组成员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巨大的内在激励因素,增强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可用动物命名,如“小蜜蜂”“雏鹰”;也可用植物命名,如“向日葵”“春笋”等。
二、 凝练合作话题,凸显研讨价值
在小组合作中,要凸显研讨价值,就必须凝练出有针对性的话题。比如,苏教版三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的教学时,教师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围绕“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该不该放?为什么放?”这一组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在辩论中明理,认识到遵守社会公约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遵守社会公德这个道理。这样,在小组合作研讨中,话题紧扣文本与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准确导向和学习重、难点,做到了有的放矢。
三、 把握合作契机,体现以生为本
教学中,教师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当学生产生好奇、疑惑时,意见分歧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时,围绕着“杀”与“不杀”大黑骡子,彭德怀与战士们产生了分歧,彭德怀的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此时,教师相机让学生进行辩论,组织合作学习,让学生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关注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从而感受彭德怀深爱着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的思想情感,体会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四、 调控合作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达成。这就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有较为灵活的学习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根据自身实际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因此,教师一定要给足时间做好调控。例如,在《将相和》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廉颇跟蔺相如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这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讨论,知晓“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这就需要教师随时深入小组,了解学习状况,根据实际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学习、交流,体会“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和为贵”的道理。
五、 合理开展评价,关注个体发展
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优越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发展,就必须科学合理地运用评价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对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进行针对性评价,使学生的个体发展得到关注。
1. 要遵循实事求是原则。教师评价应该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也要准确地指出其不足与错误,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发现不足,进而主动改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朗读情况的及时评价,要善于发现并赞扬学生在朗读中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个体发展。
2. 要遵循多元化原则。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还有学生之间、组群之间的评价。既要对学生在学习交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维水平、学习方法、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也要对其学习结果的正确性进行评价。然后还要遵循个性化原则。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学生数的减少,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面对不同学生,评价要因人而异,评价语言要准确、简洁。要让学生知道哪里是对的,哪里是错的。这样进行评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市六合区广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