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干预对预防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效果分析

2015-01-11 05:37陶晓虹TAOXiaohong余燕华YUYanhua徐佳颖XUJiaying
医院管理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血液科数值导管

□陶晓虹TAO Xiao-hong 余燕华YU Yan-hua 徐佳颖XU Jia-ying

血液病是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统称,多收治于血液科,其患者多表现为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及质量下降,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1];且血液科患者多次接受放化疗和免疫制剂的治疗等,使其成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生感染,往往不易控制[2]。加之,血液科患者病情严重,大部分需要接受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ned centralcatheter,PICC),由此因导管引起的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发生率高[3]。本研究对2013年3月-2014年9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科留置PICC的2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对象与方法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期间于医院血液科收治需留置PICC的患者共2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6例和观察组11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基础资料对比(±s)

表1 两组基础资料对比(±s)

组别 例数病程(月)男 女性别 年龄(岁)对照组 106 56 50 39.4±17.8 9.1±4.6观察组 112 58 54 38.8±18.0 8.7±4.9 t值 — 0.024 0.161 0.622 P值 — 0.877 0.873 0.535

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记录导管留置时间和住院天数,一旦出现CRBSI立即拔管并给予对症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干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明确感染原因,回顾性分析本院血液科2010年-2012年期间发生PICC置管所致CRBSI的患者资料,明确感染因素主要为患者病情、置管位置、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微生物污染等。(2)根据感染因素制定集束化干预护理方案,首先对观察组医护人员进行有关导管相关操作知识及技能培训,并将此纳入三基考核,成绩不合格者禁止进行置管操作,并需继续学习,直至合格后授予PICC置管证书才能执行相关操作。(3)规范置管流程,医护人员在进行穿刺置管等操作前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护人员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口罩、无尘手套和帽子等,并按六步洗手法洗手,紫外线室内空气消毒30min并减少人员走动;彻底清洁患者的穿刺手臂皮肤,先用75%的酒精由内至外进行消毒,再用0.5%的碘液消毒且待自然干燥。然后根据患者的血管位置选择正确的穿刺点进行置管,首选粗、直、无静脉瓣的血管,可优先考虑右侧贵要静脉,其次可选择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留置管期间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每日记录导管刻度和观察穿刺点皮肤有无渗液、红肿等异常情况,评估导管留置的必要性,不必要时则应立即拔除。此外,需评估CRBSI的发生几率,一旦发生,要及时拔管并采取相应措施。(4)患者及其家属教育,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PICC置管相关知识教育,要求至少一名家属旁听,采用的形式有口头讲述、发放小册子和观看视频资料等,让他们能严格执行手卫生,保持穿刺处皮肤及敷料的清洁干燥和保护导管外接头。

3. 指标观察。观察指标包括:CRBSI感染率、导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患者置管期间第一天和第三天的C-反应蛋白数值和G试验查内毒素数值。

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得的相关指标数据,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组间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两组住院数据对比。观察组的CRBSI感染发生率、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数据对比

2. 两组感染指标对比。置管第一天两组C-反应蛋白数值和G试验查内毒素数值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第三天时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数值和G试验查内毒素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住院数据对比

讨论

PICC是经肘前浅静脉穿刺置入,能起到外周血管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目的[4]。因其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血液科大多患者需长期输液导致静脉条件差,应用PICC置管可以避免反复穿刺血管和化疗药物外渗带来的痛苦,使药物安全准确的进入体内,顺利完成治疗[5-6]。然而随着PICC被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导致的CRBSI发生率也不断增高[7]。有文献提及到CRBSI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所以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其发生[8]。

近年来临床上采用的集束干预措施中的每一个元素都经临床证实能提高患者结局,各个元素的共同实施比单独执行更有效[9]。由此可见,集束化护理旨在将理论与专家学者的经验转换成具体的临床实践。在茅一萍[10]等的研究中指出,集束干预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这对探讨在血液科患者中采用该护理方案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本文将218例留置PICC的血液科患者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106例,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12例,接受集束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CRBSI感染率、导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C-反应蛋白数值和G试验查内毒素数值以评价其护理效果。研究结果为观察组的CRBSI感染率、平均留置时间、平均住院天数、C-反应蛋白数值和G试验查内毒素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地减少PICC置管患者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机会,且能缩短留置时间和降低患者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医疗成本,值得临床更进一步推广研究。

1 李学勤,陈虹,王缘.集束化干预预防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4,29(5)∶94-96

2 李红芹,孙玲,翟秀宇,等.集束干预策略对预防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419-4420

3 苏璇,周美英,朱淡萍,等.集束干预策略在神经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35(4)∶635-636

4 刘红芳.重症医学科患者呼吸道耐药菌感染的护理集束干预[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2(5)∶154-155

5 王楠,翁莉.集束化干预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14)∶1261-1262

6 Caserta Raquel A,Marra Alexandre R,Durão Marcelino S ect.A program for sustained improvement in preventing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in an intensive care setting[J].BMC Infectious Diseases,2013,12(1)∶10-14

7 熊小玲,劳志刚,赵艳群,等.集束干预策略在预防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应用效果[J].广东医学,2013,34(15)∶2426-2428

8 周翔,刘大为,隆云,等.关键点控制干预集束化治疗指南依从性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3)∶994-998

9 刘春凤,张莉,刘萍,等.集束化护理在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5)∶408-409

10 茅一萍,韩方正,郑伟,等.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降低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应用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7)∶1526-1528

猜你喜欢
血液科数值导管
体积占比不同的组合式石蜡相变传热数值模拟
数值大小比较“招招鲜”
铝合金加筋板焊接温度场和残余应力数值模拟
我院血液科近几年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分析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血液科患者的效果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